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

出身功臣之后的武则天 , 经历一生传奇 , 作为中国史上唯一女皇帝 , 登上帝位后 , 广纳人才 , 任用贤臣却和唐太宗期间有惊人相似之处 , 为后人留下“贞观遗风”的美名

1、背景手段 惊人相似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

细心的人发现 , 此二人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 都是官二代 , 出身显赫 , 李世民是隋末唐国公(未称帝)李渊次子 , 而武则天则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之女 , 家境殷实 , 衣食无忧 , 二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 思想敏捷 , 作风强悍 , 排除异己登帝位毫不手软 , 李世民为争夺帝位杀李建成李元吉全家 , 武则天则是为了巩固权位诛杀李氏皇族

2、两人关系 实则夫妻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

其实有些人会忽略武则天和李世民的关系 , 会一直认为她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 在此之前 , 其实李世民和武则天他们是一对夫妻 。 武则天出生正是唐朝贞观之治之时 , 盛世繁华 , 此时政治清明 , 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 这都为当时的世人所歌颂的 , 百姓安居乐业 , 生活幸福 , 平民百姓之口就是贞观之治很好的宣传工具 , 民间如此 , 宫中也亦是如此 , 此时的武则天没理由感受不到这盛世 , 武则天14岁被选入宫中 , 一待就是12年之久 , 宫中见闻耳然目睹 , 唐太宗治国之道多少了解 , 作为聪明绝顶 , 又有野心的政治家 , 以至后来掌握实权 , 模仿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也不足为奇了

3、李治驾崩 掌握实权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

显庆末年 , 身患头风之疾的高宗李治 , 经常目不能视 , 难以处理国家军国大事 , 此时 , 天时地利的天平一端早已倒向武则天这边 , 这时候武则天开始慢慢走向政治前台 , 逐渐掌握朝局 , 但并未真正得到实权 , 直到李治驾崩 , 遗诏中的内容可以看出端倪 , "七天装在灵柩内 , 皇太子在灵柩前即皇帝位 。 园陵制度 , 务以节俭 。 军国大事有不能决断者 , 请天后处理决断 , 至此 , 武则天已是唐朝(未称帝建立武周)最高掌权者

4、 治国之道模仿一 机构设置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贞观遗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模仿其先夫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 //

政治上沿用唐太宗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 使宰相的人数增多 , 利于加强皇帝控制 , 中书省发布命令 , 门下省审查命令 , 尚书省执行命令

5、治国之道模仿二 任用贤能?

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都以知人善任 , 用人唯贤而著称 , 两人都爱设置宰相一职 , 唐太宗在位23年 , 使用宰相多达25人 , 涌现出一批一代名相 , 例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人 , 而武则天在位掌权和称帝47年当中 , 宰相多达73人 , 也出现像 , 娄师德 , 狄仁杰 , 姚崇 , 宋璟等一批贤相

6、治国之道模仿三 科举选拔

唐太宗和武则天都十分注重人才选拔 , 唐太宗他求贤若渴 , 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 , 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 扩大应试范围和人数 , 以便更多的人才展现出来 , 武则天她改革科举 , 提高进士地位 , 举行殿试 , 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 , 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学子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7、治国之道模仿四重视生产

封建社会以农立国 , 唐太宗和武则天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 唐太宗推行均匀 , 奖励垦荒 , 实行租庸调法与“轻徭薄赋” , 推行劝课农桑 , 不违农时 , 实施设置义仓 , 救灾备荒 。 而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 , 同时还认为“建国之本 , 必在于农”“家足人足 , 则国自安” , 还撰成《兆人本业记》 , 颁行天下 ,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 两朝农业生产状况迅速好转 , 百姓安居乐业

8、写在最后 贞观遗风

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参与执政和独掌大权长达40余年 , 在权利与人性当中游刃有余 , 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当时她所经历的腥风血雨所锻炼出来坚忍性格 , 也无法明白权利对于她代表什么 , 我们只能从史书中的记载去发现去分析 , 作为唐朝最高权利最接近的人 , 她的成功是难得的 , 作为贞观遗风的主政者 , 留下一无字碑 , 是非功过 , 全让后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