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

文 | 来咖智库

《长安十二时辰》开播即霸屏 。

这部国产剧口碑炸裂的同时 , 把很多观众一下拉回到千古第一朝——社会经济极度发展、文化生活异常丰富、大批英豪涌现、覆盖疆域广阔 , 万邦来朝的盛唐 。

在豆瓣上它拿下了8.8分 , 评论早已过万 , 并且四星五星占80%以上 。

分析一下吃瓜群众的心态 , 小编觉得 , 大家都认为《长安十二时辰》是部值得一看的剧 , 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紧凑的情节、丰满的人物 , 也不全是归因于对服装细节的考究 , 还在于这部剧的最大程度的尊重历史、还原了历史 , 更够引发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探究欲 。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 , 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 , 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 旧染既除 , 新机重启 , 扩大恢张 , 故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 ”

唐律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 ,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 , 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 , 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 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 , 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 。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 , 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的开元盛世 , 天宝末 , 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 。 唐朝是版图最大 , 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

就连西方的史学家都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这是一个巩固的时代 , 一个明智的运用皇权的时代 , 一个克制的时代 , 尤其是一个没有对外进行劳民伤财和野心勃勃的冒险行动的时代 。 ”

一提到唐朝我们第一印象就是——它很繁荣 , 是万邦来朝的盛世 , 但是对它如何繁荣 , 繁荣到什么程度却不是很了解 。

马克思曾说: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

要想了解盛唐可以从一部《唐律疏议》开始 。 《唐律疏议》 原名《律疏》 , 又名《唐律》、《永徽律疏》 , 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 《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 , 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 , 共三十卷 。 后又几经修改编纂 , 全文十二篇 , 包罗社会生活的各种制度 , 是法之大成者 , 亦是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

《唐律》不仅影响后世立法 , 成为后世立法的滥觞 , 而且还直接影响当时亚洲周边国家 , 如高丽(朝鲜)、日本、越南等 。 在高丽王朝共计474年(918—1392年)时间里 , 它的政治、经济、法律基本沿袭唐朝 。

《高丽史?刑法志》载曰:“高丽一代之制 , 大抵皆仿于唐 。 至于刑法亦采《唐律》 , 参酌时宜而用之 。 ”唐之盛可见一斑 。

为什么要从《唐律》开始谈起?因为在《长安十二时辰》之中 , 开篇即通过浓浓的悬疑色彩 , 介绍了主要看点:死囚张小敬务必在12时辰内破案 。

在剧中 , 张小敬称自己所犯的罪行为——所犯之罪乃十恶之九 , 是不义罪 。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

按唐律注释 , 十恶的内容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

“不义 , 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 , 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 , 匿不举哀 , 若作乐 , 释服从吉 , 及改嫁 。 ”通俗来说 , 不义即侵犯非血缘尊长的行为 。

早在南北朝时的《北齐律》中便规定了“重罪十条” , 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

隋唐时期 , 《开皇律》也规定了“十大恶罪” , 由此唐朝时期沿袭了此制度 。 “十恶”重罪除元朝稍有改变之外 , 一直沿用至清 。

那这十大恶罪在当时的唐朝到底算是什么性质的定罪呢?

当时 , 在唐朝规定了“八议”制度 , 即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实行优待的法律规定 。 但若触犯了犯十恶罪 , 则不能适用八议 。 表明即使属于八种特权人物之一 , 也不能有享有优待 。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

由此不难看出 , 跟历朝历代一样 , 在唐朝十恶都被认定为是极其严重恶劣的犯罪 。

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 十恶重罪都是危害封建统治的严重犯罪行为 , 会损害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 关系到其生死存亡 , 所以被视为最严重的犯罪行为 , 必须予以重惩 。

十恶重罪虽然是封建统治下的产物 , 但是就部分内容而言拿到今天进行适用也不为过 。

比如: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 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 。 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 , 丧期嫁娶作乐 。

如今 , 当新闻上出现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犯罪分子时 , 人们还会偶尔蹦出一句:这人简直是十恶不赦!

唐市

《长安十二时辰》中剧情中以开市作为整个故事的大背景 , 不是没有原因的 。

市 , 即交易贸易区 。 分东西两市 , 东市大多为国内交易;西市则是一个专供外国商人在长安交易的国际市场 。

丝绸之路起于西汉 , 却繁盛于唐宋时期 。 到唐朝时期 , 因其经济、政治、文化的极度繁荣和开放 , 不少外国人都纷纷来唐寻宝 。

当时来长安与唐朝通使的国家、地区就达三百多个 。 并且历史上对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是这样记载与描述:“今京师之人 , 不啻百万 。 ”(《韩昌黎全集·论今年权停选举状》) “长安百万家 , 出门无所之 。 ”(《韩昌黎全集·出门》)这些记载充分显示了唐商业的繁荣 。

跟以农为本的古代农业社会一样 , 当时唐朝的税负基础也是以“编户”为基础的 , “编户”的数量和增长幅度基本就决定了当时的税赋情况 , 也跟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 据史料 , 在开元年间 , 由于括户政策的实施 , “编户”呈现非常快速的增长 , 这也是标志着唐朝走向盛世的重要指标 。

当时经济发达到什么程度呢?自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之后 , “天下无贵物 , 两京斗米不至二十文 , 面三十二文 , 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 ” , 开元末 , “西京、东都米斛直钱不满二百 , 绢匹亦如之 。 海内富安 , 行者虽万里不持存兵 。 ”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一场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终极繁华// //

这样说大家可能还是不能直观的了解唐朝经济贸易情况 , 那就用现代描述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通俗的表达——GDP来形容吧 。

据英国学者考证 , 唐朝的GDP在当时的世界为348亿美元 , 占世界GDP比重的58% , 是中国古代封建史的最高峰 。

而与唐同一时期 , GDP排第二的东罗马帝国 , 其GDP比重仅为9% , 第三名为阿拉伯和东印度(天竺) , 其GDP只有7% 。

由此可见 , 在大国林立的为数不多的古代 , 唐朝可谓是一家独大 , 真正称得上是四夷来朝 , 万邦来贺 。

此外 , 唐朝还专门设立对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 并规定互市监制度 。 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对外贸易管辖官署的朝代 。

《新唐书·百官三·互市监》有云:“互市监 , 每监 , 监一人 , 从六品下;丞一人 , 正八品下 , 掌蕃国交易之事 。 ”

“映日帆多宝舶来”就描写了当时唐朝对外贸易繁荣 , 来往外商不断的盛况 。

唐婚

市井老百姓的婚嫁习俗 , 在唐朝也是非常有趣的 。

唐代法定的婚姻年龄比现在早很多 。 唐太宗贞观元年定为:“男20岁 , 女15岁”就可以结婚;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 为了增加人口 , 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 , 女13岁” 。

因初唐时期 , 多年战乱 , 人口较少 , 故繁衍生息就成了唐朝的一大主要任务 。 同时玄宗时期正处于国家稳定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 必须通过增加人口的数量来促进社会的进步 。

据记载 , 在一系列措施后唐朝人口大幅增长 , 天宝年间达到8000万人 。

通过降低结婚年龄来增加人口以促进社会发展 , 而社会经济的繁荣反过来又会使得人口数量大幅提高 。 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 可见唐开元盛世的形成离不开玄宗的这一举措 。

从唐朝婚姻制度上来说 , 虽然不像现在要领“结婚证” , 但唐代确立婚姻关系必须先立“婚书” 。 而且法律规定长辈可以包办子女的婚姻 , 子女如果不服从 , 法律规定 , 丈责一百 。

在当时 , 买卖婚姻是相当普遍的 。 据《新唐书--高俭传》记载:“嫁娶必多货 , 故人谓之卖婚” 。

唐朝也遵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 良民 , 又称平人、齐民、凡人 , 包括士农工商四民 , 即通常所谈的百姓 。 贱民 , 一般是指奴仆及倡优、隶卒等 。

良民分良贱两类 , 贱有官贱和私贱之分 。 唐律中说:“奴婢即同资财 。 ”因此唐代的贱民阶层不具有像普通民众一样的社会法律地位 。

良贱不婚 。 《唐律疏议》里说:“人各有偶 , 色类须同 , 良贱既殊 , 何宜婚配” , 就是说 , 每个人都应该有配偶 , 但必须门当户对 , 贵贱之间既然有差别 , 是不能结婚的 。 唐律还规定 , 如果下贱的人娶了良家女子为妻 , 就处徒刑一年半 。

唐律禁止近亲结婚 。 唐代法律规定 , 禁止同姓和表亲结婚 , 如违反徒刑或杖刑 。

纳妾合法 。 唐律规定 , 婢女被主人宠爱并有了孩子 , 可以接纳为妾;妻子年过50以上没有生育子女 , 丈夫可以纳妾 。

再婚自由 。 唐代社会中 , 《户婚律》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妇女再婚的自由 。 所以再嫁现象是司空见惯 , 包括皇室在内 。 据统计 , 唐朝公主有离婚史的就高达28个 , 接近20% 。 民间离婚记载的数目更是不在少数 。

而且唐朝允许寡妇再婚 , 唐太宗贞观元年下诏:“过了守孝期的妇女 , 可以再婚” 。 同时唐朝法律还规定夫妻感情不和的 , 可以到官府进行“和离” 。

可以说 , 唐代针对妇女的权益保护较之其他封建王朝来说态度是更开明的 。

结语

可以想象一下 , 当你行走在长安 , 你随时会遇到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人、大食人、日本人、新罗人、天竺人、真腊人、骠国人……他们中有元首、大臣、使节、商人、留学生、诗人、歌唱家、医生 , 甚至还有“色黑如墨、唇红齿白”的昆仑奴……

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 , 在唐朝 , “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 , 兼收并蓄 。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 , 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 , 各种人民 , 各种宗教 , 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 ”

这 , 可能就是伟大的盛唐吧?

更多精彩内容 , 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 , 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