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以前看《三国演义》总觉得很奇怪 , 为什么每次打仗之前 , 都要先由武将上前吹嘘一波自己来自哪里 , 曾经有些什么辉煌的战绩?恨不能把自己的生辰八字都亮出来克制对手 。 然后就是秀一波自己的武力 , 有的装X成功的能够顺利的拿下对手 , 甚至是斩杀对手;当然也有装X不成功的 , 被对手生擒 , 甚至死于对手刀下 。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 , 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

我就奇了怪了 , 两军对战 , 不就是拼的你死我活吗?直接两军冲杀一番 , 是死是活直接上不好么?非要去秀一波!随着自己看历史资料越来越多 , 也逐渐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 今天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 毛主席评价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 用了几个字 , 可谓精辟之至:蠢猪式的仁义!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 , 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

春秋时期 , 宋国强极一时 , 国王率兵攻打邻近的郑国 , 郑国不敌 , 向楚国求援 , 两军相遇于一条大河边 。 由于宋军处于守势 , 因此楚国不得不渡河与宋军作战 。 这时 , 宋国的谋士向国王建议说:楚军人多 , 我军人少 , 趁他们渡河之时正好可以一举将他们击溃 。 国王拒绝到:我们是仁义之师 , 绝对不能再人家过河的时候趁机攻打!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 , 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

楚军渡完河 , 开始在岸边布置阵型 , 这个谋士又向国王建议:大王 , 现在还不进攻 , 我们就失去了先发制人的机会了!快下令进攻吧!国王又一次断然拒绝了:等他们列好阵 , 我们再进攻!楚军终于列好阵势 , 两军交锋 , 宋军大败 , 这位国王也在这场战斗中身负重伤 , 不久之后就不治身亡了 。 这位国王就是《史记》中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 。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 , 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

有人可能会问了 , 你这个故事和文章的主题有一毛钱的关系吗?小编告诉你 , 有!我们国家一向是礼仪之邦 , 在战国之前更是将礼仪上升到了现代人不可想象的高度 , 那时候可以说做任何事情都是无礼不成行 , 即使是战争也不例外 。 小编估计在那个时候的人看来 , 战争不过是一场大型的礼仪活动而已!直到什么时候出现了改变呢?一件事和一个人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 春秋末年的晋国是实力最为强盛的诸侯国 , 而实际掌权人却是智、赵、魏、韩四家贵族 , 赵魏韩联合起来灭掉智家 , 瓜分晋国 , 成立自己的诸侯国 , 史称三家分晋 。 这个事件结束了春秋凡事讲究礼、义的局面 , 开启了战国群雄乱战的时代 。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 , 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

一个人是谁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 孙子!孙子在自己所著的《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到“兵者 , 国之大事 , 生死之地 , 存亡之道……诡道也!”正是《孙子兵法》中的这样一些划时代的观点 , 点出了战争的本质不过是:为了利益(而非礼仪)而使用的一种暴力行为而已!所以虽然随着历史变迁 , 人们越来越不被礼仪所拘束 , 但是统治者却不会丢掉这一套最好的统治人民的工具 , 也会在普世教育中不断给人民灌输这样的思想 , 告诉大家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三国演义》中打仗为何总要先通报姓名 , 而不是直接冲上去就干// //

战前通报姓名就是从春秋时期一直流传到三国时期的 , 这也是一直贯穿中国古代漫长的几千年的一个传统 , 也是对丢失的礼仪的一点点标榜而已 。 当然了 , 在冷兵器时代 , 战前两军将领通报姓名 , 单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 那就是通过将领单挑的结果能够很好的刺激己方的士气 , 打压对方的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