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中国的婚姻制度源于上古三代 , 后世的婚姻制度于西周时期基本成型 。 在中国古代诸多婚姻制度当中 , 媵妾制度无疑是对封建社会的产生和维系极为重要的一种 , 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它的背后所体现的性别关系意识牢固地树立在中华民族的婚姻观念中 , 且其企图构建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形态 , 更是当时家族、宗族乃至邦国之间重要的纽带 。


《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 , 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

在原始社会时期 , 婚姻形态先由族内婚向族外群婚转变 。 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 , 父权社会成为主流 , 女性多夫的情况在父权的压制下逐渐销声匿迹 , 与之相反的是男性多妻的情况更为普遍 。 “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


《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 , 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

《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 , 则二国往媵之 , 以侄娣从 , 侄者何?兄之子也 。 娣者何?弟也 。 诸侯壹聘九女 , 诸侯不再娶” 。 诸侯娶亲时 , 女方要按照规制陪嫁兄弟的女儿和其他同姓的女性 , 这类女性称之为“媵” , 多为女方的妹妹或宗室女子 。 《芈月传》中的芈月 , 以及孟昭氏等人便是按照这样的礼制为楚国公主芈姝陪嫁 。 由此不难看出 , “媵”与女方之间存在着或亲或疏的亲缘关系 。


《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 , 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

而后“媵”的含义进一步扩展 , 成为一种较为主流的陪嫁制度 , 即为出嫁的女性陪送亲族或奴仆等亲信随从作为嫁礼 。 由此“妻”的含义缩小 , 更类似于我们后世所称的“正妻” , 唯一人独尊 , “媵”则处于“妻”之下 , 随时可能取代“妻”的位置 。 虽然“媵”与出嫁女性在称呼上有“姐妹”之名 , 但从婚礼中便可显现二者身份地位的本质区别 。 “媵”负责婚礼上各个环节中对男方的礼仪服侍 , 且在新人送入洞房后需要整夜在外陪侍 , 预备随时侍奉 。 但作为陪嫁 , “媵”的最主要作用还是繁衍子嗣 。


《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芈月传》中的芈月究竟是何身份 , 论先秦媵妾制度那些事儿// //

《春秋左传注》中:“男为人臣,女为人妾 。 故名,男曰圉,女曰妾” 。 “妾”本为奴隶 , 是诸侯间的赠与之物 。 奴隶被视为工具 , 承担着侍奉主人的工作 , 且无太多尊严和地位 。 在“媵”的生育作用凸显之时 , “妾”也逐渐承担了这一任务 。 “媵”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 而“妾”群体相较“媵”则更加庞大 , “妾”对于“媵”地位的冲击力是难以阻挡的 , 导致“妾”逐渐取代“媵”的地位 。

春秋战国时期 , 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 随着地主阶级的不断壮大 , 能拥有“妾”的人群也随之扩展 , “媵”与“妾”逐渐合并 , 含义被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