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西汉 , 汉元帝、汉成帝时期 , 王氏外戚无上荣光 , 先后有5人担任大司马一职 。 轮流把控朝政 , 皇帝对他们唯命是从 , 放纵外戚奢侈无度的生活 , 对帝国的统治江河日下 。 然而 , 由于汉成帝无子 , 只好从藩王中寻得太子人选 , 王氏外戚将要面临新太子外戚方面的威胁 。 谁会继承为太子呢?下一任皇帝又有什么作为呢?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汉长安城想像复原图

定陶王刘欣胜出 , 选为太子

当时 , 太子的候选人有2个 , 一个是汉成帝的侄子 , 定陶王刘欣 。 一个是汉成帝的弟弟 , 中山王刘兴 。

公元前9年 , 定陶王刘欣、中山王刘兴都来朝拜见汉成帝 。 汉成帝看到刘欣把他的太傅、相国、中尉都带来了 , 感觉非常奇怪 , 就询问刘欣 。 他回答说:“咱们汉朝有法令规定:诸侯王拜见天子 , 封国二千石官员可以陪同 , 太傅、相国、中尉都是二千石官员 , 所以都跟来了 。 ”汉成帝又让刘欣背诵《诗经》 , 他不但能熟练的背诵 , 还能解释其中的意思 , 看来刘欣是有备而来 。 汉成帝认为刘欣很很机智 , 很有才能 , 经常夸赞他 。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汉哀帝画像

接下来他又考察中山王 。 另一天 , 汉成帝问中山王刘兴说:“你前来朝拜 , 只有太傅一人陪同 , 有什么法令根据吗?”刘兴回答不上来 , 汉成帝让他背诵《尚书》 , 也背不下去 。 成帝赐宴与刘兴一起吃饭 , 成帝吃完了 , 但刘兴还在继续吃 , 直到吃饱才罢休 。 汉成帝一看 , 我这弟弟不行啊 , 不但没才能 , 还光知道吃 。 选谁为太子 , 我想汉成帝此时也有数了 。

定陶王刘欣的祖母傅太后(元帝时的傅昭仪)准备的更充分 , 他私下贿赂赵皇后、赵昭仪 , 又贿赂大司马王根 。 其实她们看皇帝无子 , 为了长久的打算 , 也想结交定陶王 。 于是 , 她们经常在汉成帝面前夸耀定陶王贤能 , 劝说立他为太子 。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傅太后电视剧形像

定陶王祖母傅太后随王来朝 , 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及票骑将军王根 。 后、昭仪、根见上无子 , 亦欲豫自结 , 为长久计 , 皆更称定陶王 , 劝帝以为嗣 。 出自《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四》

公元前8年 , 汉成帝心里已经确定了太子人选 , 但他还有有必要走一下程序 , 朝议一下太子人选 。 不用说大司马王根 , 肯定会选刘欣 , 大臣们一致认为 , 刘欣是皇帝兄弟的儿子 , 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 , 定陶王最适合 。 只有御史大夫孔光认为 , 按照礼法兄终帝及制 , 中山王刘兴才是合适的人选 。 汉成帝驳斥孔光说:“刘兴没有才能 , 再说了兄弟的牌位是无法进放宗庙的 。 ”于是汉成帝立刘欣为太子 。

这个倒霉的孔光领会不到皇帝的意思 , 选刘欣只是走一下程序 , 表个态而已 , 你不合时宜的出来较真唱反调 , 于是皇帝很生气 , 贬孔光的官 , 让他当廷尉 , 然后任命何武来当御史大夫 。

公元前7年 , 汉成帝驾崩 , 太子刘欣即位 , 就是汉哀帝 。 这时候孔光已提拔为丞相 , 大司马是王莽、御史大夫是何武 。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孔光画像

傅太后尊号风波

按理说 , 汉哀帝已过继给汉成帝 , 他的祖母傅太后 , 理应留在定陶 , 但是她们偏要来长安 。 王政君也可怜他和刘欣的感情 , 允许傅太后、丁姬每十天来一次未央宫 。 很显然傅太后并不满意 , 她是一个强势的女人 , 想留在宫里居住 。 这好办 , 反正自己的孙子是皇帝 , 那不是一句话的事吗?

汉哀帝下诏问丞相孔光、大司空(御史大夫)何武:“定陶太后应该住在什么地方合适呢?”孔光听说傅太后一向很强势 , 又工于心计 , 怕有朝一日干涉朝政 , 不想她与皇帝早晚相见 , 于是建议另行修筑宫殿居住 。 这大司空何武 , 脑子是不是短路了 , 居然说 , 北宫可以居住 , 汉哀帝表示同意 。 可是万万没想到 , 北宫有条小道通未央宫 , 这傅太后每天早晚 , 都要去看汉哀帝 , 要求皇帝给她加个尊号 , 不能被王政君给看扁了 。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长安宫城布局图

高昌侯董宏会来事 , 迎合傅太后、汉哀帝 , 他上一封奏书 , 他说:“秦时的庄襄王 , 过继给了华阳夫人 , 庄襄王照样封他母亲夏氏与华阳夫人为太后 , 也应该把傅太后尊称为皇太后 。 这马上遭到大司马王莽、左将军师丹的反对 , 他们联合上奏弹劾董宏 , “拿亡秦做比喻 , 这不是臣子该说的话 , 大逆不道 。 ”汉哀帝于是就让董宏滚蛋 , 贬为平民 。 傅太后一听大怒 , 这么点小事 , 这皇帝都不给办吗?她要挟汉哀帝 , 非要尊号不行 。 汉哀帝把球踢给了王政君 , 同意尊她为恭皇太后 , 丁姬为恭皇后 。

免宏为庶人 。 傅太后大怒 , 要上 , 欲必称尊号 。 上乃白太皇太后 , 令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 。 出自《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

王氏外戚暂失势 , 王莽以退为进

汉朝的政治是一朝天子一朝外戚 , 汉哀帝给傅太后尊号的同时 , 又给傅、丁两家外戚封侯 。 王政君毕竟历经宣帝、元帝、成帝三朝 , 政治经验丰富 , 她敏锐的发现 , 王氏的未来不容乐观啊 , 于是她让王莽辞职 , 以避傅、丁两家外戚锋芒 , 这便是以退为进 。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王莽画像

不久 , 在一次未央宫宴会上 , 内者令(宴会负责人)把傅太后的座位设在王政君的旁边 , 这引起王莽的不满 , 斥责内者令说:“定陶太后不过是藩王妃子 , 她有什么资格跟太皇太后座位并列 , 她配吗?”下令撤去傅太后的座位 , 重新摆放 。 傅太后听说王莽的这一举动 , 气的勃然大怒 , 怎么也不肯赴宴 , 恨死王莽了 。 王莽一看情况不妙 , 赶紧辞职退休 。

又过了不久 , 司隶校尉上奏弹劾王根 , 说他在先帝丧葬期间 , 公然聘娶后宫女乐官 , 设酒宴 , 一片歌舞升平 , 王根的侄子王况 , 也公然聘娶先帝的贵人为妻 , 他们犯了大不敬之罪 。 由于汉哀帝能当上皇帝 , 也有王根的一份功劳 , 所以让他回封国养老 , 王况则被夺爵 , 贬为平民 , 王氏以前举荐当官的人 , 全部罢免 。 至此汉哀帝把王氏外戚 , 全部挤出权力中心 。

以根尝建社稷之策 , 遣就国 , 免况为庶人 , 归故郡 。 根及况父商所荐举为官者皆罢 。 出自《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汉歌舞陶俑

汉哀帝的土地改革 , 失败而终

王氏不再掌权 , 咱看汉哀帝该有所作为了吧 。 左将军师丹 , 也是汉哀帝原来当太子时的太傅 , 他上奏汉哀帝说:“汉朝历经很多年的太平盛世 , 全国各地豪强四起 , 土地兼并严重 , 人民渐渐失去土地 , 流离失所 。 大的豪强家产达到数亿 , 应该限制一下占田的数额 。 ”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举双手赞成 , 他们商讨了一下限制土地数额 , 上奏汉哀帝说:“这事得从诸侯王、列侯、公主开始做表率 , 限额占地的数量 , 然后再到关内侯、官吏、庶民占田地的数量不能超过30公顷 , 奴婢不能超过30人 , 给3年的期限 , 到时候谁超标违规 , 就没收谁的全部财产 。 ”这套土地改革方案 , 初衷是好的 , 但是汉哀帝不争气啊 , 刚执行几天 , 他就意识到 , 这样办损害自己亲戚和亲信的利益 , 我想首先傅太后第一个会跳出来反对 , 意志不坚定的汉哀帝 , 下诏书停止了土地改革 。

丞相光、大司空武奏请:“自诸侯王、列侯、公主名田各有限;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奴婢毋过三十人 。 期尽三年 。 犯者没入宫 。 ”时田宅、奴婢贾为减贱 , 贵戚近习皆不便也 , 诏书:“且须后 。 出自《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汉哀帝电视剧形像

傅太后又起尊号风波 , 汉哀帝罢免三公

王莽辞职回家 , 大司马由傅喜接任 , 傅喜虽然是外戚 , 史书记载他年少时就好学 , 有志气 , 一向有贤明 。 汉哀帝刚即位时 , 傅喜就经常规劝傅太后 , 不要参与朝政 , 傅太后因此很不喜欢他 , 后来大臣们失去王莽这个主心骨 , 都极力推荐傅喜担任大司马 。 汉哀帝听信亲信谗言 , 说何武不孝顺其后母 , 被罢官回家 , 师丹接替他任大司空 。 孔光依然是丞相 。

傅、丁两家外戚骄横奢侈 , 都很反感大司马傅喜的谦恭节俭 。 接下来 , 傅太后又要出来搞事情 , 她听信亲信谗言 , 得寸进尺 , 要求去掉带封国名的尊号 , 想要和太皇太后王政君一样的称号 。 她现在的尊号叫定陶恭皇太后 , 带定陶俩字 , 使傅太后极其不舒服 。 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大司空师丹送他两个字 , “不可”

汉哀帝很难办 , 一边不想违背大臣的正当议论 , 一边还不想看到傅太后大发雷霆 。 最后汉哀帝索性把三公全都轰走 , 师丹、傅喜回封国 , 孔光贬为平民 , 三公同时罢免 , 历史上还是很罕见的 。

傅太后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 和王政君的地位平起平坐 , 尊称为“帝太太后” , 丁姬尊称为“帝太后” , 更加嚣张跋扈 , 跟王政君说话时 , 甚至称她为老太婆 。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汉朝廷议

汉哀帝不爱江山与美人 , 唯宠董贤

汉哀帝最大的诟病 , 就是不爱江山与美人 , 就爱男宠 , 这人就是董贤 , 集汉哀帝万千宠爱于一身 。 曾经汉哀帝还是太子时 , 董贤就担任太子舍人 。 后来汉哀帝即位 , 董贤担任郎官 , 负责报告时间 。 有一天 , 董贤在殿下报时辰 , 汉哀帝刚好看到 , 发现他长相甚美 , 于是就很喜欢董贤 , 升他为驸马都尉(皇帝出行的副车) , 皇帝外出则同车陪乘 , 入则侍奉左右 , 十几天赏赐就以亿计算 。

汉哀帝经常和董贤在一起睡觉 , 曾有一次白天睡觉 , 董贤的身体压住汉哀帝的袖子上 , 哀帝想起身 , 又怕惊醒董贤 , 就割断自己的袖子起身 。 历史称这个叫“断袖之癖” , 是指同性恋关系的特有名词 。 董贤貌美温柔 , 又善于献媚 , 休假时也不回家 , 就侍奉在哀帝的左右 。

常与上卧起 。 尝昼寝 , 偏藉上袖 , 上欲起 , 贤未觉 , 不欲动贤 , 乃断袖而起 。 其恩爱至此 。 出自《汉书 佞幸传》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断袖之癖

汉哀帝看他有家不能回 , 所谓爱屋及乌 , 就下令把董贤的妻子接到宫里来 , 还把他妹妹封为昭仪 , 一起侍奉他 。 汉哀帝在北阙为董贤建造一座豪华宅邸 , 董贤的家奴也按上等赏赐 , 就连武库中的兵器、皇帝的御用珍品都在赏赐之列 。 还有 , 把董贤的陵墓都给建设得好好的 。

这还不够 , 汉哀帝又给董贤封侯 , 后来干脆把大司马丁明赶跑 , 让董贤来担任大司马 , 并领尚书事 , 百官都要通过董贤才能奏事 。 董氏的亲属 , 全都当上了侍中 , 诸曹等朝廷要职 , 此时董氏一族的恩宠超过傅、丁两家外戚 。 董贤23岁 , 就担任三公要职 , 在这中国历史上也不常见 。 汉哀帝甚至表示要把皇帝禅让给董贤 , 这遭到群臣的反对 。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董贤画像

汉哀帝驾崩 , 王莽以退为进终获胜

公元前1年 , 离耶稣诞生还差一年 , 比汉元帝、汉成帝更昏庸的汉哀帝驾崩 , 在位仅七年 , 连儿子都没有 。 太皇太后王政君召见大司马董贤 , 询问汉哀帝的丧事安排工作 , 董贤一个23岁的青年人 , 哪懂得什么丧葬礼仪 , 都不能应答 。 王政君先稳住他说:“王莽以前就以大司马的身份办过先帝的葬礼 , 他通晓典章制度 , 我派王莽来协助你 。 ”董贤叩头感谢 , 其实他的末日就要来临 。

王莽接到诏令 , 马上赶往长安 , 借太后的名义 , 让尚书令弹劾董贤在哀帝生病时 , 不能亲自尝药 , 董贤脱去帽子 , 光着脚就赶忙去宫中谢罪 。 事到如今 , 王政君下册书 , 收回董贤大司马的印绶 , 罢官回家 。 我想说一句 , 董贤和汉哀帝是真爱 , 王政君并没要他的命 , 可是董贤还是追随汉哀帝去了 , 自杀身亡 。 自此 , 属于王莽的天下 , 可要来临了 。

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间者以来 , 阴阳不调 , 灾害并臻 , 元元蒙辜 。 夫三公 , 鼎足之辅也 , 高安侯贤未更事理 , 为大司马不合众心 , 非所以折冲绥远也 。 其收大司马印绶 , 罢归第 。 ”即日贤与妻皆自杀 。 出自《汉书 佞幸传》


一代不如一代,昏庸极致的汉哀帝,一次罢三公

一代不如一代 , 昏庸极致的汉哀帝 , 一次罢三公// //

太皇太后王政君电视形像

?

结语:

汉哀帝 , 正如他的谥号一样 , 他的一辈子我认为是悲哀的 。 上不能治国安邦 , 下不能团结自己的外戚势力 。 有土地改革的雄心壮志 , 但缺少坚定的意志 , 办事犹豫不决 。 其祖母缺少政治家的眼光 , 一直寻求利益最大化 , 一再干涉懦弱的汉哀帝 , 做出正确的选择 。 历史其实留给汉哀帝的人才很多 , 比如孔光、傅喜、师丹、何武、王嘉 , 但他为了自己的私利 , 创造了同时罢免三公的历史记录 。 后来干脆不理朝政 , 宠爱董贤 , 耗费大量国家钱财 , 同时又刷新23岁 , 史上最年轻大司马的历史记录 。

然而 , 王政君的政治眼光很犀利 , 在王氏失势的情况下 , 选择让王莽以退后进 , 辞职回家 , 远离政治中心 。 从而保护了王莽 , 保住了王氏外戚胜利的果实 。 再看傅太后 , 不能团结傅氏外戚 , 尤其是不能拉拢有能力、有才干的傅喜 , 王氏外戚的胜利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