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在我们印象中 , 古代缉拿逃犯基本上都是到处贴犯人的头像 , 很多民众还争先恐后 , 意兴盎然 , 仿佛像抢绣球招亲一般兴奋不已 , 让人大惑不解 。 看那头像简直抽象到极点 , 轻描淡笔的画像 , 不用说找人了 , 恐怕犯人的亲娘老子也分辨不出吧 , 就凭这个也想抓到人 , 让今人贻笑大方!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古代的通缉令实际上就是“海捕文书” , 一般根据案情发往相关州县 , 甚至全国 。 各地衙役捕快就是凭借这一纸文书拿人 。 文书上一般除了写明逃犯的姓名、籍贯以及身体主要特征外 , 还会附上人犯的画像 。 其实古代捉拿逃犯并非只靠画像 , 办法有很多:

办法一:身份证件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这就相当于现代人的身份证 , 最早的应该是秦国时期的“照身帖” , 这也是商鞅变法的一项重大举措 , 但遗憾的是商鞅也正是因为没带证件跑路 , 最终无法逃脱 , 被车裂而死 。 历朝历代也不断完善身份证明制度 , 出现了僧人的“度牒” , 还有“路引” , 以及虎符、兔符、鱼符、龟符、龙符、麟符、鱼袋、牙牌、腰牌等等 。

办法二:盘查制度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古代实行严格的盘查和宵禁制度 , 一旦夜色降临 , 严禁出门走动 , 晚上城门、坊门紧闭 , 大街上只有巡逻的衙役和更夫 , 没有身份证件也无法办理入住手续的 。 另外 , 古代城门和关口都有官兵严格盘查 , 稍有嫌疑 , 就会被逮捕审查 。

办法三:保甲制度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保甲制度是一种社会统治手段 , 最本质特征是以“户”为基本单位 , 十户为甲 , 设甲长 , 十甲为保 , 设保长 。 由于古代流动人口少 , 基本上都是熟人社会 , 来个外乡人很快就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 如果说不清楚来由 , 很容易被人捆绑送官 。

办法四:连坐制度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这也是商鞅发明出来的 , 言外之意就是一个家族、一个群体 , 如果有一人违法犯科 , 那么相关亲朋乡邻都会受到牵连 , 如果有人包庇逃犯 , 更是全体罪加一等 。 很多被株连九族的朝廷重犯家属之所以不敢逃跑 , 也是担心全族或家乡父老受到牵连 , 加重刑罚 。

办法五:指纹识别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建立指纹库的办法开始主要用于军队 , 防止冒名顶替 。 南宋时期开始推广到各州县 , 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指纹数据库” , 并由专人管理 。 也就是说 , 如果逃犯不知去向 , 官府只需将他的指纹发往周边各州县进行比对 , 很快就能锁定案犯 。

办法六:巨额悬赏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古语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为了激发起朝阳人民的热情 , 很多通缉令上都注明了高额的悬赏金 , 由政府出面担保 , 童叟无欺 。 古人生活本来就十分艰苦 , 几两银子就够普通百姓一年生活 , 而明朝的一品大员每年俸禄也不过几百两而已 , 那悬赏令上动辄成百上千两的白银赏赐 , 无疑让百姓垂涎三尺 , 铤而走险 , 于是就出现文章开头那种激动人心的场景 。 于是乎 , 那些逃犯在百姓眼里就变成了会奔跑的宝藏 , 如果侥幸能撞上一位逃犯 , 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 , 比中巨额头彩还要动人心魄 。 当然 , 巨额悬赏 , 也催生很多冤假错案发生 。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没得跑

古代通缉令能抓到逃犯吗?官爷:你看清楚上面那行字 , 没得跑// //

古人犯事后 , 一般不会逃跑 , 除非削发为僧或占山为王 , 否则凭借自己一人之力是斗不过官府、猛兽和人民群众汇聚起来的天罗地网! 感谢您的阅读 ,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意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