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乐:韵味十足的司母戊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于佳乐:韵味十足的司母戊鼎

在历史课上 , 我们学习了司母戊鼎 。 对于这些青铜器 , 我并没有太大的概念 , 经过书介绍和老师的讲解 。 我对它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 但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 只是知道它是最大的青铜器 。 从书上的图片来看 。 它的花纹非常复杂 。 上面的一种图案半人半兽 。 我很感兴趣 , 但却一直没有办法看到 。 让我有些遗憾 。

今天我们来到了国家博物馆 。 让我见到了这个时代的“象征” , 根据上面的注释和导游的讲解 , 他的出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 在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 。 无锡培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寻找文物突然刀卷了刃上面还有绿色的铜锈 。 他意识到是宝物 。 于是在半夜的时候便开工挖了出来 , 挖出来一看 , 原来是一口大鼎年代也不短了 。 等当时还处在战争年代他们还面临着日军的骚扰所以这件事传到了日军的耳朵里这大鼎也留不住了 。 但最后村民们迷途知返 。 把鼎又藏了起来 。 这才没有被抢走 。 在1946年的六月 , 又被重新挖掘给出来 。 同年10月底 , 为了庆祝国民政府主席讲解是60寿辰就用专车把它运抵南京做受理 , 蒋介石指示拨交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保存 。

鼎在古代是一种炊器 , 同时司母戊鼎也是一种祭祀用品 。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 它虽然厚实笨重但纹饰却一点也不粗糙 。 它是裂耳方腹 , 四足中空 。 有一部分是云雷纹 , 而我之前所说的像半人半兽的是饕餮纹 。 同样他的提手纹饰也是非常精美的 。 两只龙虎张开巨口 , 含着一个人头后是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 。 我没有想到如此奇怪的纹路和装饰 , 居然会有这深远的的寓意 。 同时我也非常高兴 。 我多日的疑惑终于解了 。

司母戊鼎纹饰和手提纹饰固然精美 , 但它的寓意和象征也是不可以忽视的 。 在这上面饕餮纹是最多的经过查询我知道了原来在古代 , 饕餮是一种动物而且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动物 。 他为了吃喜欢的东西不择手段 。 所伤害的人也是很多 , 是极其有害的 。 古人可能也是用这个告诫自己 。 做事索取应有节制 。 不能索取无度 。 同样他还有一个小故事 , 据说司母戊鼎是因其内壁上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的是商王祭祀其母的纪念器物 。 我认为这也是古代孝的一种传承和象征 。

同样在现代这种意识也很重要 。 贪得无厌 , 往往会迷失了自我 。 沉醉在另一个世界里 , 无法自拔 。 这样会毁了自己 , 也会对其他人造成危害 ,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知足常乐 。 但知足常乐 , 不是没有目标 , 没有方向 。 而是理智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 这样才能够做到最好的自己 。 连古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 我们为什么没有呢?同时还要坚持 。 坚持自己的理想 。 坚持不被欲望所打败 。 机会也需要一定的时遇 , 而不是盲目的创造 。

文物有它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 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 , 才能打开全新的世界 。 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