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儒家之道?
从先秦业已形成的真理观来看 , 儒家主要探讨的是人如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问题 。
何为儒家之道?// //
而在传统社会中 , 家与国是人们最基础和最根本的社会构成要素 , 这使得儒家的家国之道在多种真理形态中 , 无可置疑地占据了主干地位 。
其中 , 先秦儒学尤其是孔子儒学 , 奠定了整个儒学发展的基础 。
随着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心学的发展 , 儒学已逐渐渗入到中国人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 , 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且根深蒂固的历史性真理 。
由此 , 道在中国思想中虽然被理解为一般的天地人的真理 , 但最主要仍被解释为儒家的真理 。 从这个角度看 , 文人在根本上是从儒之人 。
何为儒家之道?// //
在儒家思想中 , 孔子思想是奠基性的 。 后世儒学的发展几乎都是在孔子思想所给予的基本框架内 , 对其思想的补充和再阐释 。
孔子之道的核心是“仁” , “仁”是孔子对人最根本的规定 。
何为儒家之道?// //
“仁”作为道在人身上的实现 , 即为人之德 。 孔子以仁道规定人 , 首先让人与动物相区分 , 即人要接受仁道的规定 , 而不是欲望的规定;其次使人与自身相区分 , 即人要做行仁道的君子 , 而不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
何为儒家之道?// //
作为如此 , “仁”不仅是对人内在品德的基本规定 , 它还是对人外在言行的规定 , 这即是“礼”的形成 。 不同于周朝侧重于“礼”的形式 , 孔子强调要用内心的“仁” , 来实现外在之“礼” , 以回复“礼”的本性 。
何为儒家之道?// //
在孔子之后 , 子思与孟子均从心性论方面 , 发挥了孔子的仁道观念 , 尤以《中庸》和《孟子》为这方面的思想代表 。
其中 , 《中庸》对儒家之道作了形而上的规定——不偏不倚的中道 。
何为儒家之道?// //
中道意味着事物恪守于自身的边界 , 这是天道的本性 , 也是人道的规则 , 表现为“喜怒哀乐之未发 , 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 谓之和 。 ”在此 , “中和”是对人欲望和行为作出的规定 。
在这种规定下 , 君子要“慎独”以体现对天道的敬畏之心 , 并依靠内心的“诚”去通达道 。
这在于 , 天道是真实不虚妄的 , 其表现就是诚 。 人唯有通过至诚之心 , 才能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尽天下之性 , 最终达到与天地相参的境界 。
这意味着“诚”不仅只相关于个人 , 更是人与万物相沟通的根源 , 所谓“诚者 , 非自成己而已也 , 所以成物也 。 ”这即是人与万物的共生 。
与之类似 , 《孟子》也有意识地把心性原则作为整个理论结构的基础和起点 。 所不同的是 , 孟子从人的本性出发 , 来探讨人应然的存在方式 。
何为儒家之道?// //
首先 , 孟子将仁义礼智看作人心的本性 , 是至善 。 因此 , 人向善之路成为一条向内回溯之路;其次 , 他在性本善的基础上 , 强调个体人格的义与气 , 提出人在日常活动与事功中要去集义 , 主张通过集义来养人的“浩然之气”;最后 , “浩然之气”作为个体情感意志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统一 , 表现为一种人格的精神之美 。
孟子的“充实之谓美 ,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 大而化之之谓圣 ,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 ”
即是指人之善充盈其身所显现出来的人格美 。 孟子的人性论和集义养气之说 , 强调了人心的作用与内在道德的巨大力量 , 这些都成为了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
何为儒家之道?// //
来源丨《禅学与宋元文人画》
- 王阳明:五大处世之道,以心抵御外界纷扰
- Berry curvature的积分为何为2π整数倍?
- 职场男士究竟需要多少套衣服?看曾国藩的“讲究”之道
- 何为饮?何为食?川菜泰斗税清贤谈食文化
- 「新品」如何为富豪定制腕表?
- 维舟:庄子写“庖丁解牛”仅仅是为了宣扬养生之道吗
- 探索为官之道
- 儒家经世致用观的历史考察及现代意义
- 沙俄扩张之道,一“招数”屡试不爽,如愿成为欧亚大陆最不招人待见的国家
- 从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儒家学派独占鳌头,是谁推动了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