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一说到安史之乱 , 学过历史的人知道 ,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武将叛乱 。 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但导致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 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场动乱加速了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 并让中原汉族王朝从此开始重文抑武 , 丧失了对外扩张的能力 。

对历史影响这么大的一场动乱 , 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在历史上 , 一般都是王朝开国皇帝向二世交接权力的时候容易发生动乱 , 如果二世皇帝能稳住王朝局面 , 让权力继续顺利交接 , 那么王朝就可以再顺延几代 。 可是安史之乱打破了这个规律 , 它发生在王朝中期最强盛的时候 , 而且还是最强势的唐王朝 , 这其中的原因就让人不得不深思了 。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 , 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

在我们的一般认识里 , 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因为唐明皇老年昏庸 , 对内宠幸杨玉环懈怠朝政 , 对外又倚靠奸臣杨国忠 , 进而导致杨国忠胡作非为祸乱朝纲 , 这才让野心勃勃的安禄山看到了机会 , 所以起兵反叛引发了安史之乱 。

可是这种看法有一个最大的隐藏前提没法解释清楚——安禄山凭什么觉得自己起兵能打赢唐明皇 , 因为当时的唐王朝刚刚经历了开元盛世 , 国力强盛无比 , 安禄山敢在这个时候起兵 , 他的底气来自哪里?这个问题说清楚 ,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也就说清楚了 。

为了解释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 加拿大著名汉学家蒲立本(1922—2013)通过查阅梳理大量原始资料写了今天要介绍的这本《安禄山叛乱的背景》 , 本书出版于1955年 , 也是西方汉学界关于唐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 , 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

蒲立本教授本名Edwin George Pulleyblank , 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 , 蒲立本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 蒲立本教授早年曾任剑桥大学汉学教授 , 是唐史研究方面的专家 , 被称为“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 , 后来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出任教授 , 并出任加拿大亚洲研究学会会长和美国东方学会会长 。

本书通过大量的史料剖析了安禄山造反的原因 , 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

一、府兵制崩溃 , 募兵制兴起促使节度使变成军阀

在唐朝前期 , 唐朝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府兵制 , 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 , 府兵不用向国家缴纳赋税 , 但是相应要承担国家的作战任务 , 并且府兵作战也没有军饷 , 还要自备作战用的马匹和武器 , 不过府兵可以在战后分享战利品 。

府兵制基本不用国家花钱 , 可以减轻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 , 但是弊端也是十分明显 。 要建立府兵就要给府兵分配土地 , 唐朝前期人口不多 , 可以满足府兵分配土地的需要 , 但是到了唐明皇时期 , 盛世日久 , 人口增多 , 就没有那么多土地再分配给府兵了 , 并且由于唐王朝不断对外扩张 , 新占领的土地都是草原沙漠根本没办法耕种 , 所以在唐明皇时期就很难继续推行府兵制 。

府兵制还有一个限制 , 就是府兵作战不能离开田地太远 , 否则会耽误耕种 。 唐朝初期府兵都是在家乡附近 , 耕种和战争都可以兼顾 , 后来随着唐朝不断扩张 , 府兵要离开家乡很远去作战 , 一来一回耗时太久 , 把地抛荒的代价府兵们没法承受 , 所以就开始有人不断反抗 。

针对这两个问题 , 唐明皇登基后决定正式取消府兵制 , 改为募兵制 , 这就意味着以后军人由国家直接发给军饷 , 并且要长期驻扎在边界 , 不像府兵制那样打完仗就回家种田 , 兵将分离 。 最近大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和崔器就是唐明皇时期的募兵 。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 , 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

实行了募兵制以后 , 就为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了祸根 。 因为实行府兵制的时候 , 将领和士兵只有打仗时才聚在一起 , 战争结束就各回各家 , 没机会再聚在一起;可是实行募兵制以后 , 将领要长期和士兵驻扎在边界上 , 时间一长就互相熟悉 , 募兵就慢慢变成了将领的私人势力 。

而且募兵是要国家给发放军饷的 , 这就要求中央从其他地方收税 , 然后再转运到边疆上发放给士兵 。 这样的军饷转运的消耗非常巨大 , 而且效率不佳 , 时常耽误事引发士兵不满 , 所以唐明皇为了提高效率就给边疆的将领划出一片领地 , 然后授权将领从领地里收税养活军队 。

这些能收税的将领从此不但掌握了军权 , 还掌握了财政权 , 慢慢地 , 这些将领就从王朝的将军变成了地方的军阀 。

安禄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掌握了日后供他造反的军队 。

二、上升通道被堵 , 朝中奸相不断陷害安禄山

在唐代有一个惯例 , 叫做”出将入相“ , 因为唐朝前期一直积极对外扩张 , 战争频繁 , 这就催生了很多立功的机会 , 朝中的文官要想获得功勋就可以申请去边疆参战 , 边疆立有战功的武将也会被提拔到朝中当宰相 , 文武官员的流动保证了朝政的活力 。

”出将入相“的惯例到了唐明皇时期被人打破了 , 打破这个惯例的人正是著名的奸相李林甫 。 李林甫为了保护自己的宰相权位 , 不让别人当宰相分割他的权力 , 他就建议唐明皇要多任用寒门出身的人和胡人来做武将 。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 , 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右相就是以李林甫为原形

因为在李林甫看来 , 寒门子弟在朝中没有根基 , 胡人又大多数没有文化 , 即使立下战功也不太可能入朝当宰相 , 这样就没有人再和他争夺权力了 。 正是由于李林甫的建议 , 唐王朝虽然涌现出大批像高句丽人高仙芝、突厥人哥舒翰这样的少数民族武将 , 但也事实上废除了”出将入相“这条惯例 。

因为李林甫的阻挠 , 安禄山失去了当上宰相机会 , 他的上升空间被堵死 。 但是安禄山又特别能干也会做人 , 战功累累 , 李林甫为了安抚安禄山 , 就让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个藩镇的节度使 。 在安史之乱前夕 , 安禄山掌握了18万久经沙场的老兵 。

李林甫死后 , 唐明皇的小舅子杨国忠代替了李林甫执掌朝政 。 杨国忠虽然出身世家 , 本人却没什么能力 , 靠杨贵妃的裙带关系上位 。 杨国忠上任以后 , 朝野都看不起他 , 杨国忠急于树立自己的威望 , 这就让杨国忠盯上了势力强大的安禄山 , 希望能扳倒安禄山证明自己的能力 。

由于当时安禄山手握重兵 , 经常有人给唐明皇报告说安禄山要造反 。 可是安禄山一直对唐明皇表现得很恭敬 。 虽然安禄山要造反的流言四处乱飞 , 但是唐明皇也不在意 , 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压制安禄山 , 毕竟是打造了开元盛世的人 , 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 , 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

后来唐明皇又想恢复出将入相的制度 , 把安禄山召到朝中做宰相 , 这下子就触动了杨国忠的逆鳞 , 杨国忠觉得安禄山一定会威胁到自己的权位 , 所以他极力劝阻唐明皇不要这么做 。 并且杨国忠决定先下手为强 , 和唐明皇报告说安禄山要造反 , 并出计策说 , 不信就把安禄山召到长安来 , 安禄山心虚 , 肯定不敢来 。

唐明皇下诏召安禄山去长安 , 安禄山犹豫再三 , 还是入朝面见了唐明皇 , 还向唐明皇哭诉自己忠心耿耿 , 却老是被人诬告 。 安禄山这次入朝让杨国忠很尴尬 , 所以安禄山一离开长安 , 杨国忠就找借口抄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 。

杨国忠的威胁让安禄山始终不能安心 , 这也是促使安禄山造反的一大原因 。

三、中央兵力虚弱 , 失去了对地方的威慑力

唐王朝早期由于积极对外扩张 , 所以国家的大多数兵力都在边疆的地方将领手里 , 在军事上就表现为”外重内轻“ 。 唐明皇继位以后继续加大对外扩张 , 造成的后果就是边境的军队达到了49万人 , 而中央政府掌握的军队只有13万 , 后来这个13万还由于杨国忠的无能减少了一半 。

《旧唐书》里记载 , 杨国忠上位以后急于表现自己 , 当时的大唐最重军功 , 杨国忠就希望立下军功让朝野上下对自己刮目相看 , 表明自己不用靠杨贵妃也能当好宰相 , 所以杨国忠决定发动战争来证明自己 。

北方的少数民族比较凶悍 , 杨国忠估计自己打不过 , 幸好唐帝国南方还有个政权叫南诏 , 看起来比较好欺负 , 所以杨国忠就决定攻打南诏给自己捞点军功 。 南诏就在现在的云南省 , 是一个汉人和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政权 , 那个地方的特点群山环绕交通不便 。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 , 加拿大人给出了系统的观点// //

杨国忠在当上宰相前是打过一次南诏的 , 可惜军队水土不服 , 被南诏打了个大败 。 杨国忠当上宰相后 , 反思了南诏的失败 , 觉得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 , 而是当时兵力太少 , 这才输给南诏 。 为了二征南诏 , 杨国忠强行征集了长安、洛阳、河南、河北一带的青壮年参军 , 不愿去就抓壮丁 , 这导致当地的老百姓怨声载道 。

虽然大军人数比起第一次征南诏要大的多 , 但是由于主将杨国忠的无能 , 七万大军在南诏首都太和城外全军覆灭 。 这次失败让唐朝中央政府威信大跌 , 控制的兵力也从13万跌到了6万 。

如果当时中央政府手里还有其他大军可以压制安禄山 , 即使杨国忠再做妖去威逼安禄山 , 安禄山慑于中央政府的军威 , 也未必敢造反 , 但是由于杨国忠的不懈努力 , 唐朝中央政府掌控的军力一下子损失过半 , 对于安禄山最后的威慑也没有了 。

这时安禄山手上有百战雄兵18万 , 而中央政府只有6万大军 , 并且由于南征南诏的失败导致中央政府威望大跌 , 朝中又有杨国忠不断威胁自己 , 同时自己也升迁无望 , 所以在杨国忠南征南诏失败的第二年 , 安禄山就打起”奉旨讨伐逆贼杨国忠“的旗号起兵造反 , 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了 。

蒲立本的这本《安禄山叛乱的背景》从西方人的角度分析了安史之乱的爆发背景 , 书中通过详细的考证 , 指出了正是由于唐王朝的不断对外扩张 , 才培养出安禄山这样一个军阀 , 再加上唐明皇后期用人不淑 , 中央军力空虚才促使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 本书最大的价值第一在于西方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视角 , 第二是书中大量的考据和注释 , 如果想详细了解安禄山造反的前因后果 , 本书绝对是不二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