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充满了滑稽气氛,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本文乃“佰耀小蜜发型教程”独家原创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谢谢!

人们或许从侦探小说或惊险电影里读过或看过盗墓的场景 , 那里充满了阴森、恐怖和悬念;然而 , 当你读过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 , 会发现那里不再有恐怖和悬念 , 反而充满了一种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气氛 。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充满了滑稽气氛,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 , 充满了滑稽气氛 , 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

《庄子·外物》描写两个儒生盗基 , 大儒在外边望风 , 小儒入墓盗宝:大儒在上面向小儒喊话:“东方太阳出来了 , 事情干得怎么样啊?”小儒回答说:“还没有解开裙子和短衣——嘿!口里还含着珠子呢!《诗经》里说:‘青青的麦子 , 长在山坡;活着不施舍 , 死后含着珠子又有什么用?””一边说着 , 一边揪住尸体的头发 , 压住胡须 , 用铁械敲打尸体的脸颊 , 慢慢地撤开两腰 , 把死者口中的珠子完好无损地拿到手里 。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充满了滑稽气氛,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 , 充满了滑稽气氛 , 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

且看这两位盗墓儒生的一问一答、一举一动 , 多么高雅从容 , 丝毫没有一般盗墓者的恐慌和贼眉鼠眼 , 反而还唱起了一首很优美的古诗 。 再看小儒那取珠技巧的轻车熟路 , 则又知他们干此勾当远非一日了 。 在这两个儒生的身上 , 高雅优美的言词与卑鄙污下的行为 , 非常滑稽地统一起来 , 本来被儒家祖师奉若神明的《诗经》 , 竟成为他们干此下流勾当的理论依据 , 既让人忍俊不禁 , 又令人颇多遐思 。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充满了滑稽气氛,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 , 充满了滑稽气氛 , 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

这幕“儒以《诗》、《书》发冢”的喜剧 , 是庄子的虚构 , 其讽刺的锋芒直指儒家 , 十分典型地体现了庄子“剩剥儒家”(司马迁语)的创作动机 。 这类虚构带有很强的创作自觉性 , 使庄子的哲学思想富于浓厚的文学色彩 , 所以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素来老庄并称 , 而且中国文学史上又有庄狂屈(屈原)猜之说 。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充满了滑稽气氛,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 , 充满了滑稽气氛 , 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

在这个寓言故事里 , 不仅有较完备的文学手法的运用 , 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 更有对文学特点的深刻自觉 , 自由地运用虚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 并在人物形象上寄寓着对社会、对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 即儒家的仁义礼乐原不过是巧取豪夺的遮羞布而已 , 这表明了庄子对儒家主张的深刻批判 。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充满了滑稽气氛,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庄子描写的盗墓场景 , 充满了滑稽气氛 , 意在讽刺儒家思想// //

从盗墓的小儒责怪死者“活着不施舍”的批评中 , 我们又依稀感到他本是有点怜悯和同情之心的人;更让人叹服的是他引经据典又是那样的随心所欲 , 信手拈来 , 颇富文化修养 。 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位既有文化修养又有怜悯之心的人 , 却连一个死人都不放过 , 掘其墓冢 , 盗其珠宝 , 麒麟皮下露马脚 , 他们原本不过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 这就向读者展示了两个言行不一、表里相悖的人物形象 。 由此 , 不仅否定了儒家的思想 , 也戏谱了儒家的人物 。

参考资料

《庄子·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