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 , 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古代战争史上 , 一桩常被挂在嘴边的难题 , 就是“粮草问题” 。

中国古代战争里 , 粮草的消耗有多大?春秋时代的《管子》里 , 就给出恐怖估算:“故一期之师 , 十年之蓄积殫;一战之费 , 累代之功尽 。 ”出一次兵 , 十年的钱粮可能就没了 , 打上一仗 , 几代人攒的钱粮 , 十有八九就打完了 。

虽然以生产力水平说 , 后来的中国历代王朝 , 肯定要比春秋时代高 , 粮草花费未必这么惊人 。 但只要开战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历代统治者头大的难题 。 一粒粮食 , 往往能难倒多少名臣名将 。

不过 , 对这个问题 , 现代许多历史爱好者们 , 也常有疑惑:平日里军人戍边操练 , 照样也要吃粮食 , 也很少见缺粮的事 。 怎么偏偏打起仗来 , 粮草就吃紧了呢?“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的疑惑 , 在网络上也常见流传 。

其实 , 这是个极大的误会 。

首先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 , 战争时期的军队粮食消耗 , 要比和平年代大得多 。

在和平时期 , 军队往往驻守在各自的防区 , 驻扎多长时间吃多少粮 , 当然有固定数额 。 但一战战事爆发 , 必然就要调兵遣将 。 防御战时需要调兵救援 , 进攻战要集结重兵反扑 。 士兵们作战时要吃粮 , 长途急行军时要吃粮 , 粮食消耗一下就陡然增大 。

而且这个增幅 , 还只是一方面 。 更重要的是 , 前线需求的粮食增加了 , 当然也要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 。 可是漫漫运输路途 , 粮食消耗本身就大 。 一石粮食从后方运到前线 , 往往就剩下个零头 。 但即使这样 , 也要咬紧牙关往前线运 。 战事拖的越长 , 粮食供应越像个无底洞 。 大把的往里填 。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 , 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

所以历朝历代 , 但凡有军事眼光的帝王 , 为了解决粮食消耗问题 , 往往都在运输路线上做文章 。 比如秦始皇修筑了著名的“秦直道” , 北宋为防御辽国 , 在北方挖掘了密集的水运河道 。 朱元璋北伐辽东时 , 专门在松亭关大宁会州富峪四地建立粮食基地 , 就为缩短运输距离 。

但即使这样 , 哪怕放在国泰民安的王朝盛世年间 , 一场战争的粮食消耗 , 也依然是巨大负担 。

比如洪武年间 , 明太祖朱元璋的征辽东一仗 。 从国家安全角度说 , 这一仗必须打 。 但为准备这一仗 , 朱元璋做了至少十年的准备 , 到洪武十八年才拍板开打 。 前后共调用粮米一百二十万石 。 一百二十万石是什么概念?当时明朝全年的政府粮食收入 , 是两千一百万石 。 打这一仗 , 花掉了国家岁粮的二十分之一 。

而比起其他类似战役来 , 这花费 , 已经算轻的 。

比如明朝永乐年间 , 明成祖朱棣北征鞑靼时 , 就尝够了缺粮的苦 。 尽管明王朝几乎动用了边地所有的粮食储备 , 但胜利班师的时候 , 明军依然出现了断粮的情况 , 清远侯王友的部队 , 甚至出现了兵士缺粮饿死的惨状 。 闻知此事的朱棣 , 甚至伤心的拒吃晚饭——战无不胜的永乐大帝 , 也难免有缺粮之痛 。

而比这粮食消耗影响更严重的 , 是战争对国家生产能力的破坏 。

且不说一场战争打响 , 进入动员状态的王朝 , 在经济方面遭到的消耗 。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 , 古代军队出征 , 不止有士兵 , 更要有大量的民夫 。 甚至民夫的数量不低于士兵的数量 。 还是以朱元璋北伐辽东为例 , 除了动用二十万军队外 , 明王朝还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 , 征发了民夫二十万 , 全是青壮年劳动力 。 这也就意味着 , 这四省的劳动力几乎都被抽走 , 是年的农业生产 , 可想而知破坏有多严重 。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 , 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

当然 , 朱元璋征辽东的战役 , 毕竟持续时间短 , 生产破坏也有限 , 长远意义也大 。 但如果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呢?不止前线战火不断 , 后方的劳动力年年都要被征发 。 数省的正常生产无以为继 。 那国家的粮草 , 等于是坐吃山空 。

所以 , 多年的战事打下来 , 粮食消耗自然是天文数字 , 物资储备又有限 , 到时候不但难以为继 , 甚至还会激化许多内部矛盾 , 引发民变等动乱 。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历代的政治家 , 都常强调“兵者 , 凶器也!”单是这巨大粮食成本 , 代价就十分“凶” 。

但也有很多时候 , 战争时的粮食消耗 , 也有许多坑爹的人为因素 。 这个问题 , 风雨飘摇的明朝崇祯年间 , 就很有发言权 。

明末崇祯年间 , 出名的内外战事多 , 也出名的缺钱缺粮 , 前线几乎每一颗粮食 , 都是崇祯皇帝恨不得从牙缝里抠出来 。 那这么多钱粮都用到哪里去了?以《增订晚明史籍考》里记载:当时明军万人编制的部队 , 往往只有五六千人 , 其他四五千人的“空额” , 那些多出来的钱粮 , 当然就被各级文武官员层层扒皮克扣 。 这样的军队白花着钱粮 , 又如何能打仗?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 , 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

而以北宋范仲淹的叹息说 , 宋夏战争时 , 宋朝西北前线更是虚报成风 , 一支军队有多少人?一场仗需要多少钱粮 , 往往都是狮子大开口 。 而审核的北宋官员呢?由于北宋冗官扎堆 , 一个岗位上三五个人 , 结果就是大家谁都不负责 , 甩甩手就通过了 。 结果朝廷的钱粮一笔笔狠砸 , 以至于“府库须竭” , 几乎全打了水漂 。 仗?当然越打越糟 。

战争里的粮食消耗 , 在很多时期 , 也都是这类“贪政”“懒政”惹的祸 。

而话又说回来 , 虽说战争成本巨大 , 是不争的事实 。 但即使在古代条件下 , 只要一个王朝合理调配资源 , 这个难题 , 也并非不能解决 。

就以著名的宋金战争为例 。 当时的南宋 , 国土面积不到北宋的百分之七十 , 中原大地尽数沦陷 , 开国后又继续与金国死掐 , 岳飞韩世忠们浴血奋战 , 军队一度年年不消停 。 打得这么激烈 , 是不是缺粮很严重?

但事实是 , 由于早期的南宋 , 有吕颐浩赵鼎等一批经济强人坐镇 , 一手抓国防一手抓生产 。 所以一直到岳飞郾城大捷 , 打得金人“此间震恐” , 前线战事白热化的绍兴十年 。 南宋王朝的粮食储备依然充足 , 绍兴十一年时 , 手里有粮的宋高宗 , 还重建了南宋的义仓 , 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 。 不管打仗还是安民 , 当时南宋王朝的粮食 , 都是绝对的够用 。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 , 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

但讽刺的是 , 待到南宋王朝以杀害岳飞为“交易” , 换来了一执《绍兴和议》 , 开始了称臣送钱换和平的屈辱历史后 。 理论上进入和平年代 , 本该经济繁荣的南宋 , 却是一年比一年缺粮 。 由于那时秦桧当权 , 南宋王朝“贪”风大起 , 外加花钱买和平 , 也要有钱送 , 所有一切都甩锅给南宋农民 , 可怜南宋百姓 , 税赋竟比战争年代还重 。

于是 , 如此折腾了没二十年 , 待到秦桧一命呜呼后 , 以《齐东野语》等史料记载 , 当时南宋“官府库无旬月之储 , 千村万落 , 生理萧然” , 比宋金战争时惨得多 。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更发出叹息:绍兴年间抗金的时候 , 军费军粮消耗那么大 , 可国家就没缺过钱粮 。 这些年不打仗 , 为什么官府仓库底朝天 , 穷得到处缺钱呢?

懒政贪政苛政的破坏力 , 就是这么猛于战争 。

参考资料:李心传《建炎以来系要录》、顾城《明末农民战争史》、张远 朱凯兵《中国古代战争成本思想简论》、陈梧桐《洪武皇帝大传》、晁仲辰《明成祖传》、孙宗林《宋朝岁币政策的影响》

四位功勋卓著的明朝强人 , 却都被《明朝那些事》漏了

北宋为何被金国“秒杀”?这些神秘遗址揭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