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旧时莆仙豪门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黄志强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

《墨鹿》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

《墨猴》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

《墨虎》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

《墨龙》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

林肇祺像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

《雪窗话旧》(仙游博物馆藏)

林肇祺(1868年—1930年) , 清末秀才 , 仙游枫亭镇南岭人 , 字介人 , 号颐道人、寿庵、寿庵氏、蓝麓樵者、摘斗山人、鹤也、鹤野老人 , 50岁后又号半痴、巨痴、跛鹤、跛道人 。 在仙游 , 与林肇祺前后的画家有仙游鲤城的朱官登和黄羲、仙游赖店的李霞、仙游度尾的杨舟和李耕 。 朱官登和杨舟比林肇祺年长21岁 , 林肇祺的年纪比李霞年长3岁 , 比李耕年长17岁 , 比黄羲年长21岁 。 他们互为抬爱 , 没有同行相轻的陋习 。

林肇祺和李霞的人物画同师“扬州八怪”之一闵真的人物画 , 林肇祺对李霞出众的人物画佩服不已 , 李霞对林肇祺的山水画也赞赏有加 , 如他在林肇祺的山水画中跋云:“观寿庵氏山水 , 吾当退避三舍 。 ”林肇祺对李耕亦是 , 他在赠李耕的《枫江水暖图》上题道:“味李青莲供奉诗 , 仙才也;读一琴道人(李耕 , 字一琴道人)画 , 禅机也 。 愧我书画未能从容二李之间 。 ”这既是林肇祺的自谦 , 也是他极力追求的艺术境界 。

深山观泻瀑 , 洗却趋炎心

林肇祺自幼父母双亡 , 兄长早逝 , 赖寡嫂苏氏以女红将他抚养成人 。 在艰难处境中 , 他矢志习画 , 拜被清同治帝称为“画竹第一家”的画家朱官登为师 。 朱官登号散湖居士 , 善画墨竹 , 与清末名臣林则徐交厚 , 其“文雅堂”富收藏 , 有元代柯九思《墨竹图》、明代十六名臣书法 , 令林肇祺大开眼界 。

1897年 , 林肇祺远赴江西景德镇手绘瓷画 , 现见一对洁白的笔筒上所绘的仕女画 , 头部夸张 , 脸部的设色在额、鼻、下巴留白 , 形象婀娜多姿 , 宛若清代改琦、费丹旭清新可爱的仕女画风格 。 中年 , 任枫亭铸青小学美术教师 。 晚年 , 上奉寡嫂 , 至孝如母;妻子早逝 , 下养四女两男 , 课督长女林兰英丹青 , 诗书传家 。 肇祺常“黎明即起 , 洒扫庭院 , 整理笔墨纸砚 , 继而徒步岭顶 , 仰望远山 , 平视海天 , 归则凝神作画” 。

作为民间画家 , 林肇祺除了卖画收入外 , 还以从事壁画为生 。 他在仙游枫亭沧溪村连塘宫、枫亭霞桥村灵慈庙绘有《妈祖传说图》56幅 , 枫亭铺头村七星祠绘有《十八学士登瀛洲图》《十八罗汉图》 , 兴泰云顶岩郑侨读书处绘有《龙虎猴鹿图》 , 至今还幸存3幅《山水画》 , 枫亭麟山宫幸存四大天王、龙虎、猴鹿、松鹤、麒麟等共计19幅作品 , 可惜这些壁画在“文革”期间遭到白灰覆盖的厄运 , 后又经画工的描摹 , 已没有原作的笔墨之精妙了 。

林肇祺融入画中的题画诗 , 内容之丰富 , 应在其诗篇中占有一席之地 。 他信仰佛教 , 一生淡泊名利 , 衣着青色的长衫布褂 , 过着清淡的素食生活 , 润笔收入 , 除家用外 , 悉作善事 。 如民国八年(1919年) , 林肇祺参与重修枫亭万寿塔和朱子祠 , 亲笔题诗雕刻其上并兼任监工 。 其生活状况如他的题画诗云:“依之临江结草庐 , 朝朝暮暮读我书 。 书声透出烟霞外 , 惹得渔人问买鱼 。 ”欲了解林肇祺更多的题画诗 , 我们可以在他画中进行慢慢品味 。

林肇祺恪守传统美德 , 不趋炎附势 。 他的《深山观瀑》画中题诗:“深山观泻瀑 , 洗却趋炎心 。 ”还有他的《家训》云:“善处真君子 , 刁唆是祸胎 。 暗中休使箭 , 乖里放些呆 。 养性须修善 , 欺心莫吃斋 。 衙门休出入 , 乡党要和谐 。 ”为人低调谦逊 , 在他的《墨竹图》题诗可见:“漫道白头无远志 , 吟哦犹有大虚心 。 ”林肇祺不愧是一位低调内敛、恪守传统道德文化的人 。

淋漓墨汁倾三斗 ,

笑学元章一字

民间画家多以卖画为生 , 所以在题材选择上他们多以热门的人物画为主 , 而山水、花鸟画则成为文人画保留的题材 。 林肇祺的绘画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画、花鸟、走兽上 , 而人物画次之 , 其表现形式则选择难度较大的水墨写意画 。

水墨写意画的难度 , 王维认为“夫画道之中 , 水墨最为上” , 这是因为水墨画仅靠墨分五彩为之 , 一挥而就 , 不事修改的缘故 , 而色彩画在作画过程中 , 色彩可以弥补笔墨的不足 , 诚如苏轼所言“为之不已 , 当作着色山也” , 所以水墨画比着色画难画 。 林肇祺喜爱水墨画 , 不知何因 , 当是他性情使然 。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 , 林肇祺的水墨人物画创作选择走以传承中创新的路径 , 这是明末董其昌、清初“四王”开始渐成风气 。 在他画的题款中 , 我们接触最多的是“拟”“抚”“临”字样 ,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上溯清代上官周、黄慎、钱惠安 , 以及与林肇祺同龄的福州山水画家林纾 , 甚至李耕 。 在林肇祺的山水画题款中 , 我们见到很多“拟王右丞诗中画”“抚董思翁(董其昌 , 字思白)”“拟吴墨井(清代山水画家吴历 , 号墨井道人)前辈”等题款 , 从中可以清晰领略到林肇祺山水画艺术囊括了王维、米芾(字元章)、吴镇、龚贤、黄慎等唐宋、元明清画家的精华 。 加上林肇祺对每一种题材都有学不厌精的精神 , 往往不厌其烦地临写达百遍以上 , 所以他能在专中求精中出人头地 , 也于不知不觉间流露出自己的志趣与喜好 , 如他《泼墨山水》题款“淋漓墨汁倾三斗 , 笑学元章一字” 。

其崇高的艺术审美追求 , 即明代董其昌的“画里通禅”思想 , 也就是董其昌弥足珍贵的文人画主张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 , 因具文人画的意蕴而禅意盎然 , 以草隶奇字入画 , 树如屈铁 , 山如画沙 , 或明 , 或暗 , 或拙 , 造化入微 , 因此无功之功 , 书卷气盎然 。 其色彩虽只有朱砂、花青、藤黄、赭石等四五色 , 可是在他妙手调和之下 , 却为观众创造出一个清、静、净的艺术意境 。

林肇祺的《四季山水图》 , 诉诸的是一种溪亭春晓、初夏新雨、秋水长天、大雪初霁 , 万物为之一新的自然风光 , 其空气之清新 , 景色之优美 , 仿佛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 其画里的高山、深林、飞瀑、溪流、阳光、白雪、古寺 , 带给人视听觉审美享受的是同样具有大自然山水的洁净与清新的意趣 , 这是大自然千姿百态美的赐予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 , 贵在给人静不近于空、净不给人以寂、清给人以幽的禅悦之心 。 由此观之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蕴含着中国丰富的哲学意蕴 , 这其中也蕴含着作者高深的审美追求 。

以四季兰花给四女取名

林肇祺的大写意花鸟画中 , 首先以墨兰为佳 , 其次为墨竹、墨梅和菊花 , 他亦写荷花、牡丹 。 《林肇祺画集》中有十几幅艺术水平较高的《墨兰》佳作 , 它一笔写就 , 清新淡雅 , 兰叶飘逸舒展 , 兰花摇曳多姿 , 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 林肇祺题《墨兰》中款云 , “意到不求颜色似 , 前身相马九方皋 。 仆画兰以意到而能不似乎” 。

他的花卉画取法以临仿为主 , 法古人的同时也不断赋予己意 。 梳理林肇祺所画的墨兰 , 其叶往往有一片长叶 , 用浓墨中锋一笔而成 , 婉转离披 , 再间以三四片短叶错落而成;其花用淡墨写出 , 似女字 , 似父字 , 有一股清淡的香气扑鼻而来 。 林肇祺不仅喜画兰花 , 还以四种不同季节和形态的兰花给自己四个女儿取名 。 长女林兰英 , 字佩秋 , 为秋天里的兰花 , 芳香四溢;二女林玉英 , 为白色的蕙兰 , 其一茎多花 , 喻多子多福;三女林顺英 , 为能顺应季节变化的夏兰 , 不畏寒暑 , 有顽强的生命力;四女林明英 , 为叶姿潇洒、花朵明媚的春兰 , 香远益清 。 家有四兰 , 此翁将乐之淘淘 。

林肇祺喜植梅 , 也常常“自锄明月种梅花” , 并以“梅花书室”号其书轩 。 他的墨梅 , 真气弥满似一笔书 , 随意点染勾写 , 一气呵成 , 暗香浮动 , 其得意者与他墨兰一样清新可人 。

见首不见尾 , 画“有思想”的龙

林肇祺画龙、虎、猴、鹿 , 以墨龙最佳 。 据说 , 民国时期莆仙的官宦富豪子弟家里 , 无不以悬挂林肇祺的六尺、八尺大幅龙虎猴鹿图而被视为风雅韵事 。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鳞虫动物 ,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纹和商周的青铜器铭纹中就出现过 。 在莆仙民俗中 , 龙象征青云直上之意 , 寓意前途无量 。 林肇祺的《墨龙》与东晋张僧繇、北宋陈容和仙游前辈画家杨舟的整条龙不同 , 他画的是云海里的神龙 , 所以见首不见尾 , 这样的龙是有思想的龙 , 让人去想象和补充的龙 。 欣赏林肇祺所画的纸本八尺《神龙图》 , 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 。 其画中的蛟龙往往以俯视的角度出现在画的上一角 。 神龙目如闪电 , 龙须飞动 , 气势如虹 。 特别是神龙四周云雾的渲染 , 若隐若现 , 风卷雷动 , 有万钧之势 。

“虎”在仰韶文化中便有其图案 , 它是汉民族正义、勇猛精进的象征 , 并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化身和战胜一切邪恶、驱灾避祸的寄托 。 但是虎作为凶兽 , 在莆仙也有不宜悬挂室内的讳饰 。 所以 , 林肇祺的《墨虎》 , 不画张牙舞爪的下山虎 , 而以家猫的形态呈现 , 它摇头晃尾 , 眼睛圆晶晶的 , 温良的蹲伏或静卧之态招人爱怜 。

“猴”是接近于人类智慧的灵长类动物 , 它敏捷、聪慧 , 因“猴”与“侯”谐音 , 因而有“封侯挂印”的象征 。 林肇祺所画的《墨猴》 , 其猴毛茸茸的身躯 , 用干笔千笔万笔绘成 , 猴的形象像一个俏皮的顽童在抓耳挠腮 , 憨态可掬 , 有南宋画家牧溪的遗风 。

“鹿”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福禄寿、财丁贵三全和加官进禄的美意 。 林肇祺的《墨鹿》 , 画山崖边两只温存的梅花鹿 , 前后相随 , 像一对恩爱的夫妻在摩肩擦背 , 其顾盼之状似有人性 。 这样的作品挂在新婚夫妇的洞房 , 更增夫妇恩爱的氛围 。

林肇祺还画鹰 , 他的《鹰鸣图》中之鹰 , 立于松树之巅 , 翘首望天 , 展翅欲飞 , 形简神完 , 形象生动 。 其题款云:“既同羽族亦相爱 , 可是养鹰太不仁 。 ”这是他在托物言志 , 以养鹰比兴某些负义之人 , 犹如他题《明月双雁图》一样 , “明月秋夜双雁宿 , 似乎相爱不离婚” 。

观赏林肇祺意味深长的大写意龙、虎、猴、鹿、鹰作品 , 他似乎有意夸张走兽的眼睛以传神 , 或用拟人化手法寄托兽类美好的意蕴 。 其高超的渲染功夫 , 得之于走兽四周的衬托和对比之功 , 因此有云烟迷蒙和气韵生动之效 。

仙游会篆印者首推林肇祺

林肇祺的书法墨迹留存不多 , 能见者在他的题画和石刻上有楷书、大篆和行书 。 其楷书书法见于枫亭塔头山会元寺的《巢云碑》和《仰止》石刻 , 明眼人一看便知为修为深厚者所书 , 其点画清爽劲健 , 寓有唐代柳公权、黄自元楷书之劲秀 , 不温不火 , 独树一帜 。 其大篆出自《神禹碑》《墙盘》《毛公鼎》和《大盂鼎》金文系列 。

从林肇祺幸存的集《神禹碑》字联和枫亭塔头山万寿塔东侧碑刻看 , 他应比较喜爱《神禹碑》 。 该碑字体形如蝌蚪 , 又似虫书 , 很难辨识 , 所以被称为我国八大“天书”之一 。 林肇祺集《神禹碑》字联 , 笔画喜用肥笔 , 或重团 , 以此突出其点画形态 , 具有质朴沉雄的个人特征 。 大篆的书写或集联 , 往往为人所不识 , 只有专业者或大学者才喜为之 , 如吴大澂、罗振玉、黄宾虹等人 , 都是书写金文大篆的高手 , 在莆仙更是少见 。 林肇祺的题款行书出自明清画家的法帖 , 用笔自由舒展 , 款字相得益彰 。

更为令人敬仰者是仙游画家中会篆印者首推林肇祺 , 他的印章与普通画家相比 , 内容与形式俱多 , 钤盖在他画上与题款恰到好处 , 如鱼得水 。 如“肇祺画印”“肇祺之印”“画禅”“禅心”和“禅机” , 既可印证林肇祺山水画艺术审美思想 , 也蕴含着秦玺汉印的内涵和朱家“文雅堂”的精华 , 篆法平正 , 章法疏密有致 , 朱白分明 , 其传统意蕴耐人寻味 。

于画之外 , 林肇祺的诗才被公认为是莆仙诗坛的翘楚 。 他到底有多少首题画诗、抒情诗、怀古诗和纪游诗 , 现难以一一收全 , 仅存有《枫亭廿四景诗》一集 。 其怀古诗之隽永 , 可试举他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铸青小学“读月楼”诗 , “窗前铸史三更月 , 楼下青山一点螺 。 遥想王侯成底事 , 依稀台斗共天河” 。

林肇祺文集有《莲子心集》 , 是他借纯洁的莲子 , 怀念不幸的父母和含辛茹苦抚育其成长的长嫂 , 及对亡妻的悼念 。 另有《诗画浅说》等著论 , 可以想象里面一定有他诗画的高论 , 憾不知流落何方 。 因此 , 我们界定林肇祺为莆仙地区绝无仅有的一位才华洋溢的文人画家 , 为其长期受埋没感到遗憾 。

(作者为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旧时莆仙豪门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黄志强

旧时莆仙豪门

以悬挂林肇祺走兽图为雅事

黄志强

《墨鹿》

《墨猴》

《墨虎》

《墨龙》

林肇祺像

《雪窗话旧》(仙游博物馆藏)

《墨鹿》

《墨鹿》

《墨猴》

《墨猴》

《墨虎》

《墨虎》

《墨龙》

《墨龙》

林肇祺像

林肇祺像

《雪窗话旧》(仙游博物馆藏)

《雪窗话旧》(仙游博物馆藏)

林肇祺(1868年—1930年) , 清末秀才 , 仙游枫亭镇南岭人 , 字介人 , 号颐道人、寿庵、寿庵氏、蓝麓樵者、摘斗山人、鹤也、鹤野老人 , 50岁后又号半痴、巨痴、跛鹤、跛道人 。 在仙游 , 与林肇祺前后的画家有仙游鲤城的朱官登和黄羲、仙游赖店的李霞、仙游度尾的杨舟和李耕 。 朱官登和杨舟比林肇祺年长21岁 , 林肇祺的年纪比李霞年长3岁 , 比李耕年长17岁 , 比黄羲年长21岁 。 他们互为抬爱 , 没有同行相轻的陋习 。

林肇祺和李霞的人物画同师“扬州八怪”之一闵真的人物画 , 林肇祺对李霞出众的人物画佩服不已 , 李霞对林肇祺的山水画也赞赏有加 , 如他在林肇祺的山水画中跋云:“观寿庵氏山水 , 吾当退避三舍 。 ”林肇祺对李耕亦是 , 他在赠李耕的《枫江水暖图》上题道:“味李青莲供奉诗 , 仙才也;读一琴道人(李耕 , 字一琴道人)画 , 禅机也 。 愧我书画未能从容二李之间 。 ”这既是林肇祺的自谦 , 也是他极力追求的艺术境界 。

深山观泻瀑 , 洗却趋炎心

林肇祺自幼父母双亡 , 兄长早逝 , 赖寡嫂苏氏以女红将他抚养成人 。 在艰难处境中 , 他矢志习画 , 拜被清同治帝称为“画竹第一家”的画家朱官登为师 。 朱官登号散湖居士 , 善画墨竹 , 与清末名臣林则徐交厚 , 其“文雅堂”富收藏 , 有元代柯九思《墨竹图》、明代十六名臣书法 , 令林肇祺大开眼界 。

1897年 , 林肇祺远赴江西景德镇手绘瓷画 , 现见一对洁白的笔筒上所绘的仕女画 , 头部夸张 , 脸部的设色在额、鼻、下巴留白 , 形象婀娜多姿 , 宛若清代改琦、费丹旭清新可爱的仕女画风格 。 中年 , 任枫亭铸青小学美术教师 。 晚年 , 上奉寡嫂 , 至孝如母;妻子早逝 , 下养四女两男 , 课督长女林兰英丹青 , 诗书传家 。 肇祺常“黎明即起 , 洒扫庭院 , 整理笔墨纸砚 , 继而徒步岭顶 , 仰望远山 , 平视海天 , 归则凝神作画” 。

作为民间画家 , 林肇祺除了卖画收入外 , 还以从事壁画为生 。 他在仙游枫亭沧溪村连塘宫、枫亭霞桥村灵慈庙绘有《妈祖传说图》56幅 , 枫亭铺头村七星祠绘有《十八学士登瀛洲图》《十八罗汉图》 , 兴泰云顶岩郑侨读书处绘有《龙虎猴鹿图》 , 至今还幸存3幅《山水画》 , 枫亭麟山宫幸存四大天王、龙虎、猴鹿、松鹤、麒麟等共计19幅作品 , 可惜这些壁画在“文革”期间遭到白灰覆盖的厄运 , 后又经画工的描摹 , 已没有原作的笔墨之精妙了 。

林肇祺融入画中的题画诗 , 内容之丰富 , 应在其诗篇中占有一席之地 。 他信仰佛教 , 一生淡泊名利 , 衣着青色的长衫布褂 , 过着清淡的素食生活 , 润笔收入 , 除家用外 , 悉作善事 。 如民国八年(1919年) , 林肇祺参与重修枫亭万寿塔和朱子祠 , 亲笔题诗雕刻其上并兼任监工 。 其生活状况如他的题画诗云:“依之临江结草庐 , 朝朝暮暮读我书 。 书声透出烟霞外 , 惹得渔人问买鱼 。 ”欲了解林肇祺更多的题画诗 , 我们可以在他画中进行慢慢品味 。

林肇祺恪守传统美德 , 不趋炎附势 。 他的《深山观瀑》画中题诗:“深山观泻瀑 , 洗却趋炎心 。 ”还有他的《家训》云:“善处真君子 , 刁唆是祸胎 。 暗中休使箭 , 乖里放些呆 。 养性须修善 , 欺心莫吃斋 。 衙门休出入 , 乡党要和谐 。 ”为人低调谦逊 , 在他的《墨竹图》题诗可见:“漫道白头无远志 , 吟哦犹有大虚心 。 ”林肇祺不愧是一位低调内敛、恪守传统道德文化的人 。

淋漓墨汁倾三斗 ,

笑学元章一字

民间画家多以卖画为生 , 所以在题材选择上他们多以热门的人物画为主 , 而山水、花鸟画则成为文人画保留的题材 。 林肇祺的绘画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画、花鸟、走兽上 , 而人物画次之 , 其表现形式则选择难度较大的水墨写意画 。

水墨写意画的难度 , 王维认为“夫画道之中 , 水墨最为上” , 这是因为水墨画仅靠墨分五彩为之 , 一挥而就 , 不事修改的缘故 , 而色彩画在作画过程中 , 色彩可以弥补笔墨的不足 , 诚如苏轼所言“为之不已 , 当作着色山也” , 所以水墨画比着色画难画 。 林肇祺喜爱水墨画 , 不知何因 , 当是他性情使然 。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 , 林肇祺的水墨人物画创作选择走以传承中创新的路径 , 这是明末董其昌、清初“四王”开始渐成风气 。 在他画的题款中 , 我们接触最多的是“拟”“抚”“临”字样 ,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上溯清代上官周、黄慎、钱惠安 , 以及与林肇祺同龄的福州山水画家林纾 , 甚至李耕 。 在林肇祺的山水画题款中 , 我们见到很多“拟王右丞诗中画”“抚董思翁(董其昌 , 字思白)”“拟吴墨井(清代山水画家吴历 , 号墨井道人)前辈”等题款 , 从中可以清晰领略到林肇祺山水画艺术囊括了王维、米芾(字元章)、吴镇、龚贤、黄慎等唐宋、元明清画家的精华 。 加上林肇祺对每一种题材都有学不厌精的精神 , 往往不厌其烦地临写达百遍以上 , 所以他能在专中求精中出人头地 , 也于不知不觉间流露出自己的志趣与喜好 , 如他《泼墨山水》题款“淋漓墨汁倾三斗 , 笑学元章一字” 。

其崇高的艺术审美追求 , 即明代董其昌的“画里通禅”思想 , 也就是董其昌弥足珍贵的文人画主张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 , 因具文人画的意蕴而禅意盎然 , 以草隶奇字入画 , 树如屈铁 , 山如画沙 , 或明 , 或暗 , 或拙 , 造化入微 , 因此无功之功 , 书卷气盎然 。 其色彩虽只有朱砂、花青、藤黄、赭石等四五色 , 可是在他妙手调和之下 , 却为观众创造出一个清、静、净的艺术意境 。

林肇祺的《四季山水图》 , 诉诸的是一种溪亭春晓、初夏新雨、秋水长天、大雪初霁 , 万物为之一新的自然风光 , 其空气之清新 , 景色之优美 , 仿佛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 其画里的高山、深林、飞瀑、溪流、阳光、白雪、古寺 , 带给人视听觉审美享受的是同样具有大自然山水的洁净与清新的意趣 , 这是大自然千姿百态美的赐予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 , 贵在给人静不近于空、净不给人以寂、清给人以幽的禅悦之心 。 由此观之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蕴含着中国丰富的哲学意蕴 , 这其中也蕴含着作者高深的审美追求 。

以四季兰花给四女取名

林肇祺的大写意花鸟画中 , 首先以墨兰为佳 , 其次为墨竹、墨梅和菊花 , 他亦写荷花、牡丹 。 《林肇祺画集》中有十几幅艺术水平较高的《墨兰》佳作 , 它一笔写就 , 清新淡雅 , 兰叶飘逸舒展 , 兰花摇曳多姿 , 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 林肇祺题《墨兰》中款云 , “意到不求颜色似 , 前身相马九方皋 。 仆画兰以意到而能不似乎” 。

他的花卉画取法以临仿为主 , 法古人的同时也不断赋予己意 。 梳理林肇祺所画的墨兰 , 其叶往往有一片长叶 , 用浓墨中锋一笔而成 , 婉转离披 , 再间以三四片短叶错落而成;其花用淡墨写出 , 似女字 , 似父字 , 有一股清淡的香气扑鼻而来 。 林肇祺不仅喜画兰花 , 还以四种不同季节和形态的兰花给自己四个女儿取名 。 长女林兰英 , 字佩秋 , 为秋天里的兰花 , 芳香四溢;二女林玉英 , 为白色的蕙兰 , 其一茎多花 , 喻多子多福;三女林顺英 , 为能顺应季节变化的夏兰 , 不畏寒暑 , 有顽强的生命力;四女林明英 , 为叶姿潇洒、花朵明媚的春兰 , 香远益清 。 家有四兰 , 此翁将乐之淘淘 。

林肇祺喜植梅 , 也常常“自锄明月种梅花” , 并以“梅花书室”号其书轩 。 他的墨梅 , 真气弥满似一笔书 , 随意点染勾写 , 一气呵成 , 暗香浮动 , 其得意者与他墨兰一样清新可人 。

见首不见尾 , 画“有思想”的龙

林肇祺画龙、虎、猴、鹿 , 以墨龙最佳 。 据说 , 民国时期莆仙的官宦富豪子弟家里 , 无不以悬挂林肇祺的六尺、八尺大幅龙虎猴鹿图而被视为风雅韵事 。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鳞虫动物 ,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纹和商周的青铜器铭纹中就出现过 。 在莆仙民俗中 , 龙象征青云直上之意 , 寓意前途无量 。 林肇祺的《墨龙》与东晋张僧繇、北宋陈容和仙游前辈画家杨舟的整条龙不同 , 他画的是云海里的神龙 , 所以见首不见尾 , 这样的龙是有思想的龙 , 让人去想象和补充的龙 。 欣赏林肇祺所画的纸本八尺《神龙图》 , 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 。 其画中的蛟龙往往以俯视的角度出现在画的上一角 。 神龙目如闪电 , 龙须飞动 , 气势如虹 。 特别是神龙四周云雾的渲染 , 若隐若现 , 风卷雷动 , 有万钧之势 。

“虎”在仰韶文化中便有其图案 , 它是汉民族正义、勇猛精进的象征 , 并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化身和战胜一切邪恶、驱灾避祸的寄托 。 但是虎作为凶兽 , 在莆仙也有不宜悬挂室内的讳饰 。 所以 , 林肇祺的《墨虎》 , 不画张牙舞爪的下山虎 , 而以家猫的形态呈现 , 它摇头晃尾 , 眼睛圆晶晶的 , 温良的蹲伏或静卧之态招人爱怜 。

“猴”是接近于人类智慧的灵长类动物 , 它敏捷、聪慧 , 因“猴”与“侯”谐音 , 因而有“封侯挂印”的象征 。 林肇祺所画的《墨猴》 , 其猴毛茸茸的身躯 , 用干笔千笔万笔绘成 , 猴的形象像一个俏皮的顽童在抓耳挠腮 , 憨态可掬 , 有南宋画家牧溪的遗风 。

“鹿”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福禄寿、财丁贵三全和加官进禄的美意 。 林肇祺的《墨鹿》 , 画山崖边两只温存的梅花鹿 , 前后相随 , 像一对恩爱的夫妻在摩肩擦背 , 其顾盼之状似有人性 。 这样的作品挂在新婚夫妇的洞房 , 更增夫妇恩爱的氛围 。

林肇祺还画鹰 , 他的《鹰鸣图》中之鹰 , 立于松树之巅 , 翘首望天 , 展翅欲飞 , 形简神完 , 形象生动 。 其题款云:“既同羽族亦相爱 , 可是养鹰太不仁 。 ”这是他在托物言志 , 以养鹰比兴某些负义之人 , 犹如他题《明月双雁图》一样 , “明月秋夜双雁宿 , 似乎相爱不离婚” 。

观赏林肇祺意味深长的大写意龙、虎、猴、鹿、鹰作品 , 他似乎有意夸张走兽的眼睛以传神 , 或用拟人化手法寄托兽类美好的意蕴 。 其高超的渲染功夫 , 得之于走兽四周的衬托和对比之功 , 因此有云烟迷蒙和气韵生动之效 。

仙游会篆印者首推林肇祺

林肇祺的书法墨迹留存不多 , 能见者在他的题画和石刻上有楷书、大篆和行书 。 其楷书书法见于枫亭塔头山会元寺的《巢云碑》和《仰止》石刻 , 明眼人一看便知为修为深厚者所书 , 其点画清爽劲健 , 寓有唐代柳公权、黄自元楷书之劲秀 , 不温不火 , 独树一帜 。 其大篆出自《神禹碑》《墙盘》《毛公鼎》和《大盂鼎》金文系列 。

从林肇祺幸存的集《神禹碑》字联和枫亭塔头山万寿塔东侧碑刻看 , 他应比较喜爱《神禹碑》 。 该碑字体形如蝌蚪 , 又似虫书 , 很难辨识 , 所以被称为我国八大“天书”之一 。 林肇祺集《神禹碑》字联 , 笔画喜用肥笔 , 或重团 , 以此突出其点画形态 , 具有质朴沉雄的个人特征 。 大篆的书写或集联 , 往往为人所不识 , 只有专业者或大学者才喜为之 , 如吴大澂、罗振玉、黄宾虹等人 , 都是书写金文大篆的高手 , 在莆仙更是少见 。 林肇祺的题款行书出自明清画家的法帖 , 用笔自由舒展 , 款字相得益彰 。

更为令人敬仰者是仙游画家中会篆印者首推林肇祺 , 他的印章与普通画家相比 , 内容与形式俱多 , 钤盖在他画上与题款恰到好处 , 如鱼得水 。 如“肇祺画印”“肇祺之印”“画禅”“禅心”和“禅机” , 既可印证林肇祺山水画艺术审美思想 , 也蕴含着秦玺汉印的内涵和朱家“文雅堂”的精华 , 篆法平正 , 章法疏密有致 , 朱白分明 , 其传统意蕴耐人寻味 。

于画之外 , 林肇祺的诗才被公认为是莆仙诗坛的翘楚 。 他到底有多少首题画诗、抒情诗、怀古诗和纪游诗 , 现难以一一收全 , 仅存有《枫亭廿四景诗》一集 。 其怀古诗之隽永 , 可试举他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铸青小学“读月楼”诗 , “窗前铸史三更月 , 楼下青山一点螺 。 遥想王侯成底事 , 依稀台斗共天河” 。

林肇祺文集有《莲子心集》 , 是他借纯洁的莲子 , 怀念不幸的父母和含辛茹苦抚育其成长的长嫂 , 及对亡妻的悼念 。 另有《诗画浅说》等著论 , 可以想象里面一定有他诗画的高论 , 憾不知流落何方 。 因此 , 我们界定林肇祺为莆仙地区绝无仅有的一位才华洋溢的文人画家 , 为其长期受埋没感到遗憾 。

(作者为泉州师范学院教授)

林肇祺(1868年—1930年) , 清末秀才 , 仙游枫亭镇南岭人 , 字介人 , 号颐道人、寿庵、寿庵氏、蓝麓樵者、摘斗山人、鹤也、鹤野老人 , 50岁后又号半痴、巨痴、跛鹤、跛道人 。 在仙游 , 与林肇祺前后的画家有仙游鲤城的朱官登和黄羲、仙游赖店的李霞、仙游度尾的杨舟和李耕 。 朱官登和杨舟比林肇祺年长21岁 , 林肇祺的年纪比李霞年长3岁 , 比李耕年长17岁 , 比黄羲年长21岁 。 他们互为抬爱 , 没有同行相轻的陋习 。

林肇祺和李霞的人物画同师“扬州八怪”之一闵真的人物画 , 林肇祺对李霞出众的人物画佩服不已 , 李霞对林肇祺的山水画也赞赏有加 , 如他在林肇祺的山水画中跋云:“观寿庵氏山水 , 吾当退避三舍 。 ”林肇祺对李耕亦是 , 他在赠李耕的《枫江水暖图》上题道:“味李青莲供奉诗 , 仙才也;读一琴道人(李耕 , 字一琴道人)画 , 禅机也 。 愧我书画未能从容二李之间 。 ”这既是林肇祺的自谦 , 也是他极力追求的艺术境界 。

深山观泻瀑 , 洗却趋炎心

林肇祺自幼父母双亡 , 兄长早逝 , 赖寡嫂苏氏以女红将他抚养成人 。 在艰难处境中 , 他矢志习画 , 拜被清同治帝称为“画竹第一家”的画家朱官登为师 。 朱官登号散湖居士 , 善画墨竹 , 与清末名臣林则徐交厚 , 其“文雅堂”富收藏 , 有元代柯九思《墨竹图》、明代十六名臣书法 , 令林肇祺大开眼界 。

1897年 , 林肇祺远赴江西景德镇手绘瓷画 , 现见一对洁白的笔筒上所绘的仕女画 , 头部夸张 , 脸部的设色在额、鼻、下巴留白 , 形象婀娜多姿 , 宛若清代改琦、费丹旭清新可爱的仕女画风格 。 中年 , 任枫亭铸青小学美术教师 。 晚年 , 上奉寡嫂 , 至孝如母;妻子早逝 , 下养四女两男 , 课督长女林兰英丹青 , 诗书传家 。 肇祺常“黎明即起 , 洒扫庭院 , 整理笔墨纸砚 , 继而徒步岭顶 , 仰望远山 , 平视海天 , 归则凝神作画” 。

作为民间画家 , 林肇祺除了卖画收入外 , 还以从事壁画为生 。 他在仙游枫亭沧溪村连塘宫、枫亭霞桥村灵慈庙绘有《妈祖传说图》56幅 , 枫亭铺头村七星祠绘有《十八学士登瀛洲图》《十八罗汉图》 , 兴泰云顶岩郑侨读书处绘有《龙虎猴鹿图》 , 至今还幸存3幅《山水画》 , 枫亭麟山宫幸存四大天王、龙虎、猴鹿、松鹤、麒麟等共计19幅作品 , 可惜这些壁画在“文革”期间遭到白灰覆盖的厄运 , 后又经画工的描摹 , 已没有原作的笔墨之精妙了 。

林肇祺融入画中的题画诗 , 内容之丰富 , 应在其诗篇中占有一席之地 。 他信仰佛教 , 一生淡泊名利 , 衣着青色的长衫布褂 , 过着清淡的素食生活 , 润笔收入 , 除家用外 , 悉作善事 。 如民国八年(1919年) , 林肇祺参与重修枫亭万寿塔和朱子祠 , 亲笔题诗雕刻其上并兼任监工 。 其生活状况如他的题画诗云:“依之临江结草庐 , 朝朝暮暮读我书 。 书声透出烟霞外 , 惹得渔人问买鱼 。 ”欲了解林肇祺更多的题画诗 , 我们可以在他画中进行慢慢品味 。

林肇祺恪守传统美德 , 不趋炎附势 。 他的《深山观瀑》画中题诗:“深山观泻瀑 , 洗却趋炎心 。 ”还有他的《家训》云:“善处真君子 , 刁唆是祸胎 。 暗中休使箭 , 乖里放些呆 。 养性须修善 , 欺心莫吃斋 。 衙门休出入 , 乡党要和谐 。 ”为人低调谦逊 , 在他的《墨竹图》题诗可见:“漫道白头无远志 , 吟哦犹有大虚心 。 ”林肇祺不愧是一位低调内敛、恪守传统道德文化的人 。

淋漓墨汁倾三斗 ,

笑学元章一字

民间画家多以卖画为生 , 所以在题材选择上他们多以热门的人物画为主 , 而山水、花鸟画则成为文人画保留的题材 。 林肇祺的绘画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画、花鸟、走兽上 , 而人物画次之 , 其表现形式则选择难度较大的水墨写意画 。

水墨写意画的难度 , 王维认为“夫画道之中 , 水墨最为上” , 这是因为水墨画仅靠墨分五彩为之 , 一挥而就 , 不事修改的缘故 , 而色彩画在作画过程中 , 色彩可以弥补笔墨的不足 , 诚如苏轼所言“为之不已 , 当作着色山也” , 所以水墨画比着色画难画 。 林肇祺喜爱水墨画 , 不知何因 , 当是他性情使然 。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 , 林肇祺的水墨人物画创作选择走以传承中创新的路径 , 这是明末董其昌、清初“四王”开始渐成风气 。 在他画的题款中 , 我们接触最多的是“拟”“抚”“临”字样 ,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上溯清代上官周、黄慎、钱惠安 , 以及与林肇祺同龄的福州山水画家林纾 , 甚至李耕 。 在林肇祺的山水画题款中 , 我们见到很多“拟王右丞诗中画”“抚董思翁(董其昌 , 字思白)”“拟吴墨井(清代山水画家吴历 , 号墨井道人)前辈”等题款 , 从中可以清晰领略到林肇祺山水画艺术囊括了王维、米芾(字元章)、吴镇、龚贤、黄慎等唐宋、元明清画家的精华 。 加上林肇祺对每一种题材都有学不厌精的精神 , 往往不厌其烦地临写达百遍以上 , 所以他能在专中求精中出人头地 , 也于不知不觉间流露出自己的志趣与喜好 , 如他《泼墨山水》题款“淋漓墨汁倾三斗 , 笑学元章一字” 。

其崇高的艺术审美追求 , 即明代董其昌的“画里通禅”思想 , 也就是董其昌弥足珍贵的文人画主张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 , 因具文人画的意蕴而禅意盎然 , 以草隶奇字入画 , 树如屈铁 , 山如画沙 , 或明 , 或暗 , 或拙 , 造化入微 , 因此无功之功 , 书卷气盎然 。 其色彩虽只有朱砂、花青、藤黄、赭石等四五色 , 可是在他妙手调和之下 , 却为观众创造出一个清、静、净的艺术意境 。

林肇祺的《四季山水图》 , 诉诸的是一种溪亭春晓、初夏新雨、秋水长天、大雪初霁 , 万物为之一新的自然风光 , 其空气之清新 , 景色之优美 , 仿佛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 其画里的高山、深林、飞瀑、溪流、阳光、白雪、古寺 , 带给人视听觉审美享受的是同样具有大自然山水的洁净与清新的意趣 , 这是大自然千姿百态美的赐予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 , 贵在给人静不近于空、净不给人以寂、清给人以幽的禅悦之心 。 由此观之 , 林肇祺的水墨山水画蕴含着中国丰富的哲学意蕴 , 这其中也蕴含着作者高深的审美追求 。

以四季兰花给四女取名

林肇祺的大写意花鸟画中 , 首先以墨兰为佳 , 其次为墨竹、墨梅和菊花 , 他亦写荷花、牡丹 。 《林肇祺画集》中有十几幅艺术水平较高的《墨兰》佳作 , 它一笔写就 , 清新淡雅 , 兰叶飘逸舒展 , 兰花摇曳多姿 , 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 林肇祺题《墨兰》中款云 , “意到不求颜色似 , 前身相马九方皋 。 仆画兰以意到而能不似乎” 。

他的花卉画取法以临仿为主 , 法古人的同时也不断赋予己意 。 梳理林肇祺所画的墨兰 , 其叶往往有一片长叶 , 用浓墨中锋一笔而成 , 婉转离披 , 再间以三四片短叶错落而成;其花用淡墨写出 , 似女字 , 似父字 , 有一股清淡的香气扑鼻而来 。 林肇祺不仅喜画兰花 , 还以四种不同季节和形态的兰花给自己四个女儿取名 。 长女林兰英 , 字佩秋 , 为秋天里的兰花 , 芳香四溢;二女林玉英 , 为白色的蕙兰 , 其一茎多花 , 喻多子多福;三女林顺英 , 为能顺应季节变化的夏兰 , 不畏寒暑 , 有顽强的生命力;四女林明英 , 为叶姿潇洒、花朵明媚的春兰 , 香远益清 。 家有四兰 , 此翁将乐之淘淘 。

林肇祺喜植梅 , 也常常“自锄明月种梅花” , 并以“梅花书室”号其书轩 。 他的墨梅 , 真气弥满似一笔书 , 随意点染勾写 , 一气呵成 , 暗香浮动 , 其得意者与他墨兰一样清新可人 。

见首不见尾 , 画“有思想”的龙

林肇祺画龙、虎、猴、鹿 , 以墨龙最佳 。 据说 , 民国时期莆仙的官宦富豪子弟家里 , 无不以悬挂林肇祺的六尺、八尺大幅龙虎猴鹿图而被视为风雅韵事 。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鳞虫动物 ,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纹和商周的青铜器铭纹中就出现过 。 在莆仙民俗中 , 龙象征青云直上之意 , 寓意前途无量 。 林肇祺的《墨龙》与东晋张僧繇、北宋陈容和仙游前辈画家杨舟的整条龙不同 , 他画的是云海里的神龙 , 所以见首不见尾 , 这样的龙是有思想的龙 , 让人去想象和补充的龙 。 欣赏林肇祺所画的纸本八尺《神龙图》 , 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 。 其画中的蛟龙往往以俯视的角度出现在画的上一角 。 神龙目如闪电 , 龙须飞动 , 气势如虹 。 特别是神龙四周云雾的渲染 , 若隐若现 , 风卷雷动 , 有万钧之势 。

“虎”在仰韶文化中便有其图案 , 它是汉民族正义、勇猛精进的象征 , 并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化身和战胜一切邪恶、驱灾避祸的寄托 。 但是虎作为凶兽 , 在莆仙也有不宜悬挂室内的讳饰 。 所以 , 林肇祺的《墨虎》 , 不画张牙舞爪的下山虎 , 而以家猫的形态呈现 , 它摇头晃尾 , 眼睛圆晶晶的 , 温良的蹲伏或静卧之态招人爱怜 。

“猴”是接近于人类智慧的灵长类动物 , 它敏捷、聪慧 , 因“猴”与“侯”谐音 , 因而有“封侯挂印”的象征 。 林肇祺所画的《墨猴》 , 其猴毛茸茸的身躯 , 用干笔千笔万笔绘成 , 猴的形象像一个俏皮的顽童在抓耳挠腮 , 憨态可掬 , 有南宋画家牧溪的遗风 。

“鹿”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福禄寿、财丁贵三全和加官进禄的美意 。 林肇祺的《墨鹿》 , 画山崖边两只温存的梅花鹿 , 前后相随 , 像一对恩爱的夫妻在摩肩擦背 , 其顾盼之状似有人性 。 这样的作品挂在新婚夫妇的洞房 , 更增夫妇恩爱的氛围 。

林肇祺还画鹰 , 他的《鹰鸣图》中之鹰 , 立于松树之巅 , 翘首望天 , 展翅欲飞 , 形简神完 , 形象生动 。 其题款云:“既同羽族亦相爱 , 可是养鹰太不仁 。 ”这是他在托物言志 , 以养鹰比兴某些负义之人 , 犹如他题《明月双雁图》一样 , “明月秋夜双雁宿 , 似乎相爱不离婚” 。

观赏林肇祺意味深长的大写意龙、虎、猴、鹿、鹰作品 , 他似乎有意夸张走兽的眼睛以传神 , 或用拟人化手法寄托兽类美好的意蕴 。 其高超的渲染功夫 , 得之于走兽四周的衬托和对比之功 , 因此有云烟迷蒙和气韵生动之效 。

仙游会篆印者首推林肇祺

林肇祺的书法墨迹留存不多 , 能见者在他的题画和石刻上有楷书、大篆和行书 。 其楷书书法见于枫亭塔头山会元寺的《巢云碑》和《仰止》石刻 , 明眼人一看便知为修为深厚者所书 , 其点画清爽劲健 , 寓有唐代柳公权、黄自元楷书之劲秀 , 不温不火 , 独树一帜 。 其大篆出自《神禹碑》《墙盘》《毛公鼎》和《大盂鼎》金文系列 。

从林肇祺幸存的集《神禹碑》字联和枫亭塔头山万寿塔东侧碑刻看 , 他应比较喜爱《神禹碑》 。 该碑字体形如蝌蚪 , 又似虫书 , 很难辨识 , 所以被称为我国八大“天书”之一 。 林肇祺集《神禹碑》字联 , 笔画喜用肥笔 , 或重团 , 以此突出其点画形态 , 具有质朴沉雄的个人特征 。 大篆的书写或集联 , 往往为人所不识 , 只有专业者或大学者才喜为之 , 如吴大澂、罗振玉、黄宾虹等人 , 都是书写金文大篆的高手 , 在莆仙更是少见 。 林肇祺的题款行书出自明清画家的法帖 , 用笔自由舒展 , 款字相得益彰 。

更为令人敬仰者是仙游画家中会篆印者首推林肇祺 , 他的印章与普通画家相比 , 内容与形式俱多 , 钤盖在他画上与题款恰到好处 , 如鱼得水 。 如“肇祺画印”“肇祺之印”“画禅”“禅心”和“禅机” , 既可印证林肇祺山水画艺术审美思想 , 也蕴含着秦玺汉印的内涵和朱家“文雅堂”的精华 , 篆法平正 , 章法疏密有致 , 朱白分明 , 其传统意蕴耐人寻味 。

于画之外 , 林肇祺的诗才被公认为是莆仙诗坛的翘楚 。 他到底有多少首题画诗、抒情诗、怀古诗和纪游诗 , 现难以一一收全 , 仅存有《枫亭廿四景诗》一集 。 其怀古诗之隽永 , 可试举他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铸青小学“读月楼”诗 , “窗前铸史三更月 , 楼下青山一点螺 。 遥想王侯成底事 , 依稀台斗共天河” 。

林肇祺文集有《莲子心集》 , 是他借纯洁的莲子 , 怀念不幸的父母和含辛茹苦抚育其成长的长嫂 , 及对亡妻的悼念 。 另有《诗画浅说》等著论 , 可以想象里面一定有他诗画的高论 , 憾不知流落何方 。 因此 , 我们界定林肇祺为莆仙地区绝无仅有的一位才华洋溢的文人画家 , 为其长期受埋没感到遗憾 。

(作者为泉州师范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