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自信能胜于人,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本文乃托尼独家原创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谢谢!

曹操(155-220) , 字孟德 ,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 曹操具有典型的英雄气质 。 英雄 , 按刘《人物志》的解释 , “聪明秀出谓之英 , 胆力过人谓之雄” , “聪能谋赔 , 明能见机” 。 他又具文人的多愁善感 。 他的遗嘱 , 事无巨细 , 大到军法政事 , 小到妻妾歌伎的生活安排、遗物的分割等 。 其中分香嘱履(把香料分给诸夫人 , 叮嘱诸妾可做履谋生)更成为临终不忘妻妾的典故 。 他本人又热爱歌诗 , 于戎马征途中仍不忘横赋诗 。 这样的独特丰富气质 , 形成了独具面貌的诗歌 。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自信能胜于人,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 , 自信能胜于人 , 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

曹操的代表诗歌有《步出夏门行》 。 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 , 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他北征乌桓凯旋路上 。 这组诗共分五部分 , 开头是序曲“艳” , 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 。 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 , 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 , 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 作品意境开阔 , 气势雄浑 。 今天我们对其《观沧海》及《龟虽寿》两首作品一一进行品读 。

《观沧海》

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曹操诗歌比较古朴 , 如果与后代的律诗相比 , 则体现得更为明显 。 比如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是为了凑足节拍 , 诗中“以”“何”“之”“若”等虚词很多 。 诗歌字数有限 , 过多的无实义的虚字会束缚诗意的表达 。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自信能胜于人,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 , 自信能胜于人 , 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

整首诗也没有经过精心锤炼的警动的字眼句眼 。 在章法上 , 这首诗初读也稍感不够整伤 , 如开头写“水何溶” , 然后隔了几行又再写“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又与“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略有重复 。 但毫无疑问 , 整首诗读起来节奏鲜明而沉着 , 很有复杏咏叹的情调 。 仔细品尝、其实文理相当细密 。 曹操其实是在动荡的海水的托下 , 才更加感受到山岛的耸立于海面 , 在海水的冲撞下才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山岛的挺峙傲岸 。

也正是在“秋风萧瑟 , 洪波涌起的情境中 , 曹操才更加感受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雄强 。 这首诗历来被当成第一首真正意义的山水诗 , 这当然不错 , 但要注意的是这里描写的“水”是“海” , “山”是“山岛”面一般的山水诗描写的“山”是内陆的名山 , “水”是湖泊江河瀑布山涧 。 后者总是跟文人雅士超脱空灵的隐逸情怀紧密相连 。 这首诗描写秋景 , 但不受悲秋传统的影响 。 如果与杜牧的名作《山行》相比 , 那么曹操是英雄中的诗人 , 而杜牧是诗人中的英雄 。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是曹操诗歌的警句 , 表现的是一种相当内敛的、包蕴一切的巨大力量 。 孟浩然咏岳阳楼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楼”表现的是一种外向的、在破坏中展现的力量 , 杜甫同咏岳阳楼的“吴楚东南 , 乾坤日夜浮”便把这两种力量合而为一在诗歌加以全面的表现出来了 。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自信能胜于人,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 , 自信能胜于人 , 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

《龟虽寿》:

神龟虽寿 , 犹有竟时 。 腾蛇乘雾 , 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 ,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 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此诗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 。 神龟虽然最为长寿 , 但再长寿还是有死亡的那一天 。 如同龙一样能够腾云驾雾的腾蛇 , 自然与一般只会在泥土草丛中蜿蜒前进的蛇不同 , 但又能怎样?最终还不是与其他蛇一样腐朽变为泥土 。 既然人的力量始终敌不过死亡 , 既然一死拥有的一切便化为乌有 , 那么人生还有何意义?更何况现在已到暮年 , 时日不多 。 但是人生还有能够做的事 , 只要这颗胸怀壮志的心还没有停止跳动 , 便要让它热烈地跳动下去 , 更何况寿命的长短 , 通过恰当的养生方法 , 还有一定程度的延长 。

曹操非常自信 , 他对于自己的力量 , 无论是智慧权力 , 还是精神意志力 , 但他也非常清醒 , 他清醒地意识到人的局限性 。 这是他比秦皇汉武高明的地方 。 秦皇汉武雄才大略 , 但都倾尽全力追求长生 , 以至于屡为神仙方士所骗仍然执迷不悟 。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自信能胜于人,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 , 自信能胜于人 , 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

反观生活于纬迷信盛行、道教兴盛的汉末 , 并与秦皇汉武有相似地位的曹操 , 他有清醒的认识 , 更显得难能可贵 。 诗歌表现的慷慨悲心 , 也强烈地引发后代英雄的共鸣 。 据《世说新语》记载 , 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 , 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 , 壶口尽缺 。 曹操的诗歌在写景叙事中融入了丰富独特的感情 , 从而赋予诗歌强烈的个性特征 。 曹操虽然没有像后来的山水诗人那样以描写自然为基本内容 , 但是其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其实仍然非常突出 。 《观沧海》《龟虽寿》都表明了这一点 。

又如《苦寒行》 , 表现了行军这一人类力量最为伟大的行动却遭遇太行山的九折坡坂、深壑峡谷 , 陷身于大自然的巨大破坏力中而进退维谷 。 曹操优心畏惧的不是战争 , 因为对象再强大 , 也仍然是人 , 连最强大的袁绍都征服了 , 更何况是比袁绍弱得多的高干 。 那是因为震慑于大自然的伟力 。 他的诗就这样触及了这一永恒的主题 , 他的伟大、他的诗人气质正是在这些地方中显露出来 。 曹操最令人感动的在于他自信能胜于人 , 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 在“天”的面前保持纯真的崇敬 , 乃至畏惧 , 可以理解为人性的必然 , 曹操在这里充分地显示了这种人性 。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自信能胜于人,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英雄文人曹操:充满着豪情壮志 , 自信能胜于人 , 但又始终敬畏于天// //

一个极力扩展作为人的力量的人 , 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自我的力量 , 因而充满自信;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伟大 , 而产生悲怆的情怀 。 这是他诗歌的主题 , 也是他诗歌雄浑悲壮的最重要原因 。 确实 , 曹操的诗歌是真正的悲壮 , 既悲又壮 。 只悲缺壮 , 那只能算是悲惨 , 渺小懦弱的人受到毫无人道的摧残 , 固然值得同情 , 但“无壮便无以言悲” 。 只壮不悲则无法体现社会的复杂 , 更无法体现生命的沉重 。 热血少年的豪情壮志 , 固然不失其浪漫可爱 , 但未尝历经苦难生活淬炼的“壮”或许也仅仅是声厉内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