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本文乃天韵小夕独家原创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谢谢!

唐宋的散文巨匠 , 史称“八大家” 。 而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 就占了三家 。 以通材而论 , 苏洵不如他的儿子;但拿政论来说 , 苏轼、苏辙就比不上他们的父亲了 。 清代人评论他们三人的政论说 , 苏润“长于纵横排阖” , 风格象先秦诸子 , 主要是他能“痛切时事 , 陈安危利害之故”;而苏轼则“大放厥辞” , 苏辙较为含蓄收敛 。 早在南宋 , 就传说苏洵常常一个人挟着一部书反复诵读 , 他的儿子读不到 。 有一天 , 苏轼和苏辙偷偷地拿来一看 , 原来是战国纵横家的《战国策》 。 这类评论和佳话 , 都表明苏洵对政论散文很下功夫 , 很有成就 。 这里便向大家介绍苏洵的一篇政论文章 , 题目是《管仲论》 。


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 , 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

管仲是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 他是齐桓公的宰相 。 在他的努力辅佐治理下 , 齐国成为春秋时代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 齐桓公成为天下大小诸侯的盟主 , 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 对齐国和齐桓公来说 , 管仲是不容置疑的贤相和功臣 , 勋望卓然 , 青史垂名 。 但是 , 苏洵这篇评论管仲的文章 , 却不谈他成功的治国经验 , 而是尖锐指出他犯了重大政治错误 , 以致在他死后 , 齐桓公被奸佞害死 , 齐国大乱 。 文章指出 , 管仲没有在死前“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 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接班人 , 是根本性的重大错误 。


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 , 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

显然 , 苏洵是以古论今 , 借题发挥 , 因为这个问题在北宋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苏洵主要生活在宋仁宗时代 。 当时 , 北方契丹、西夏的势力强大 , 严重威胁北宋王朝的安全;北宋内部 , 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肆意兼并剥削人民 , 阶级矛盾尖锐 , 农民不时起义 。 在这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形势面前 ,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要求改革的主张 , 日益强烈 , 于是在庆历年间出现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改革 。 但由于触犯了大官僚中的保守势力 , 这场相当温和的改革也很快失败了 。


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 , 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

苏洵是支持改革的 。 他目睹这场改革的开展和失败 , 觉得范仲淹失策于不能容忍小过 。 他看到北宋朝廷的大官僚保守势力根深蒂固 , 一时难以铲除 , 如果既不能铲除 , 又不能容忍 , 势必增加阻力 , 树敌过多 , 导致改革失败 。 为了使改革得以开展 , 必须十分谨慎而妥善地对待他们 。 他认为在不妨碍大事的原则下 , 要“忍其小忠 , 以容其小过 , 而杜其不平之心 , 然后当大事而听命焉 。 ”(《上富相公书》)意思是说 , 对这类官僚谋取小集团私利的过错 , 要有所容忍 , 以免增强不满情绪 , 然后在面对国家大事时 , 就可以使他们听命了 。 这是以容忍来争取妥协 , 但这并非苟且求合 。


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苏洵《管仲论》:不谈管仲成功的治国经验 , 而指出他犯的重大错误// //

苏洵明确指斥这类官僚是“小人” 。 正是因为他对当时朝廷政治形势是这样估计的 , 所以他深感举贤荐能 , 增强贤能实力 , 确保朝政归贤能执掌 , 是政治改革的根本保证 。 而《管仲论》所发挥的主题思想 , 实质便是如此 , 是针对当时的政治现实而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