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水暖渡红军

七送红军五斗江 , 江上船儿穿梭忙 , 千军万马江畔站 , 十万百姓泪汪汪……7月21日中午 , 伴随着《十送红军》的歌声 , 采访人员来到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 。 在大新村文化活动中心 , 当地村民们正在演出自编自排的舞蹈《金沙江畔话红军》 。

舞蹈展现的是1936年红军在石鼓镇抢渡金沙江的感人场景 。 1936年 , 奉朱德总司令“北渡金沙江 , 北上抗日”的电令 , 红二、六军团急进滇西 , 神速抢渡金沙江 , 摆脱了长征以来一直穷追不舍的数十万国民党军队 , 取得了北上抗日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

如今再访当年红军渡江地 , 但见金沙江浊浪排空 , 滚滚南流 。 两天以来 , 从当地群众的口中 , 采访人员了解到当年红军战士抢渡天堑的经过 。

1936年4月24日夜 , 红二军团先遣红四师用火把照明 , 急速西进 , 25日凌晨占领石鼓镇 。 石鼓镇地理位置显要 , 是南下大理、北进藏区的古道 , 历来兵家必争 。 “路上 , 队伍都是打着火把行军的 , 远远望去 , 就像一条火龙在滚腾前进 。 ”当年的红军向导、丽江群众桑乐天后来撰文回忆当时情景 。

抢渡!部队到达石鼓 , 当即组织渡江 。 当时沿江船只被勒令隐藏 , 只有海洛塘一只小船来不及藏匿 , 被先头部队截获 。 侦察、择点、渡江 , 红4师先遣队就是靠着这一叶小舟迅速渡江 , 抢占上游渡口 。 当天下午 , 先锋部队就已全部渡江 , 占领对岸滩头阵地 , 随即部署警戒 , 控制码头 , 以保证后续部队顺利渡江 。

争渡 , 争渡 , 昼夜不停 。 上有敌机袭扰 , 后有敌军追击 , 强敌压境时间紧迫 。 从25日到28日 , 红军在从石鼓到巨甸长达100多里的江岸上 , 通过木取独、格子、巨甸等5个渡口 , 利用7只船、十几只木筏 , 在28名船工的帮助下 , 不分昼夜轮流摆渡 , 18000余人顺利渡过金沙江 。 在渡江的四天三夜里 , 当地乡亲抬木料、打榫口、扎筏子 , 帮助红军渡江 。 为了给红军扎筏渡江 , 一些群众拆了自家的门板 , 有的老人甚至将自己的喜床(棺材)拆掉 , 供红军渡江使用 。 28日傍晚 , 担负维西方向警戒任务的47团张铚秀营 , 最后在巨甸安全渡江 , 进抵格鲁湾宿营 , 至此 , 红二、六军团抢渡金沙江宣告胜利 。 4月30日 , 朱德总司令等发来渡江贺电——“金江既渡 , 会合有期 , 捷报传来 , 全军欢跃” 。

生怕儿孙忘昔日 , 金沙江上话长征 。 红二、六军团过境丽江、渡江北上已经过去80多年了 , 当地群众还在追忆长征往事 , 说着红军的故事 。 七河镇东关村的和文戬老汉不知多少次用脚步丈量红军进城时走过的茶马古道;玉龙锁脉寺旁 , 当年趴在父亲背上看红军的孩童和锡群 , 如今已是耄耋老人;桑乐天的侄孙桑增光 , 多年来乐此不疲地向人们讲述着丽江群众焚香摆案三迎红军的故事;当年收留过红军战士的85岁老人木映荣 , 将红军后代还给他家的一床军被“当作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在木取独渡口 , 当年借船给红军的鲁桥乡副乡长王缵贤之孙王曙轩 , 对当年贺龙写给王缵贤的信倒背如流 。 “我孙子现在还小 , 等他长大些 , 我要把这封信教给孩子背 , 把这段故事讲给孩子听 , 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