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红三军出奇制胜,激战倒马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红三军出奇制胜 , 激战倒马坎
85年前 , 面对千余人组成的“剿共精选队” , 红三军出奇制胜 , 一举攻克敌人防线——
激战倒马坎
7月下旬 , 采访人员从重庆酉阳县南腰界前往秀山县隘口镇坝芒村 , 去寻访85年前倒马坎战斗的发生地 。
倒马坎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城西南面的坝芒村附近 , 是秀山县隘口镇通往贵州甘龙镇的关隘 。 据说古代曾有一名官员骑马路过此地 , 因道路狭窄 , 地势险要 , 不慎跌下深沟 , 马死人亡 , 因此被称为“倒马坎” 。
一路翻山越岭 , 七弯八拐 , 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 , 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
望着眼前高耸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纪念碑” , 细读碑上记载当年那场战斗的文字 , 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 回到了激烈战斗的现场 。
1934年8月 , 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向川黔边境进军 , 发展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 按照计划 , 将从隘口镇坝芒村倒马坎进军秀山县城 。 秀山县国民政府县长赵竹君奉命在秀山民团中抽调上千人组成“剿共精选队” , 在倒马坎一带设防 。
敌人利用倒马坎的险要地势 , 派驻300多人在此重点设防 , 修碉堡、设路障 , 将前哨阵地延伸到倒马坎前的坝芒村路上 。 同时 , 派出700多人在倒马坎左右两翼 , 选择有利地形埋伏 , 妄图凭借所谓“固若金汤”的防线阻止红军进入秀山县城 。
8月30日 , 红三军第七师师长卢冬生奉贺龙之命率部进军倒马坎 。 按照作战计划 , 红军进入猫耳洞后即分兵两路包抄倒马坎:一路进至干溪槽 , 从左右两翼迂回;另一路从猫耳洞穿过密林上芦蒿坪 , 去占领倒马坎右侧的最高峰——老鹰嘴 。
下午4时许 , 红军按照战斗部署 , 迅速占领敌人的前哨阵地和坝芒村路背后的制高点狮子背 。 不久 , 便攻下雷打岩 , 占领山府庙 , 逼近倒马坎 。
随着卢冬生一声令下 , 倒马坎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 。 红军占领倒马坎主阵地 , 左右两翼的敌人纷纷丢盔弃甲 , 狼狈逃窜 。 红军主力迅速前进 , 清剿余敌 , 敌人的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
敌人苦心经营的防线 , 为什么在红军面前不堪一击?“红军有老百姓、游击队的支持 , 纵使敌人占据地利 , 也不是红军的对手 。 ”坝芒村81岁村民王大文说 。 他的父亲王春和是当时的游击队队长 , 他带领游击队员给红军提供地形信息等帮助 , 还为红军转运伤员、购买粮食 。 王大文动情地说:“红军的事就是咱老百姓的事 。 ”
随着时间的沉淀 , 这份感情愈发厚重 。 坝芒村村委会副主任章朝举告诉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对红军的感情深着呢 , 每个人都能讲上几个关于红军的故事 。 ”
85年前 , 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 , 红三军出奇制胜 , 一举攻克倒马坎 , 为后续部队进入秀山县扫平障碍 , 也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 85年后 , 这颗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 继续传承红军长征的精神……(郭丰宽 程云飞)
- 纪念湘江战役胜利85周年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贵阳解放那一天|记者重读峥嵘岁月之周辉忠
- 第20个中国记者节 成都数十名新闻工作者重走长征小道
- 第二十个中国记者节,听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忆往事
- 记者手记:一个险些被人遗忘的数字 被我记住了
- VR带你重“走”长征路,广东唯一红军长征主题纪念馆在韶关开馆
- 当年比全聚德还要火的饭店,开业当天迎来了众多老外记者
- 红色基因在传承(记者手记)
- 硒遊纪再走长征路,见证信念的力量!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红军传单,用生命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