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 , 皇太子胤礽被废 , 东宫储位悬空 。 令康熙皇帝始料不及的是 , 原本暗流涌动的皇子争储活动 , 因太子被废而迅速表面化 。 更重要的是 , 关于皇储之人选 , 群臣与康熙皇帝想法完全不统一 , 这样的结果属实令康熙皇帝难以接受 。

这令康熙难以接受的皇储人选正是八阿哥胤禩 , 那么究竟因何八阿哥无法得到皇阿玛的肯定呢?康熙皇帝对胤禩的不肯定 , 对胤禩今后之人生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1 胤礽的皇太子宝

要搞清楚上述问题 , 我们从头说起 。

首先要说的就是 , 胤禩十分优秀 。

由于生母身份低微 , 胤禩从小由大阿哥胤禔生母惠妃抚养 , 因此胤禩与胤禔感情比较特别 。 胤禩少年时就懂得发愤图强 , 文武两方面 , 在其众兄弟之中都属于佼佼者 。

胤禩的优秀反映出康熙皇帝对待皇子们教育之重视 , 同时更可以看出胤禩本人有一颗不甘于人下的心 。 此时如此优秀的胤禩 , 怎能不得到父皇的眷顾?因此在康熙三十七年 , 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封皇子之时 , 胤禩被受封多罗贝勒 , 这一年胤禩17岁 , 是受封皇子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

康熙皇帝对皇子封爵是十分谨慎的 , 这也基本奠定了大清皇帝对皇子封爵的基调 , 要知道这次所谓大封皇子爵位 , 也仅有皇长子和皇三子受封郡王 , 包括未来的雍正皇帝皇四子胤禛在内的 , 皇五子、皇七子以及皇八子都是贝勒爵位 。 应该说这次受封最“郁闷”的应该是老四胤禛 , 而对于老八胤禩来说 , 这个结果绝对不孬 。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2 康熙帝妃

胤禩严于律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生母地位之卑微 。

胤禩生母卫氏乃辛者库出身 , 可以说十分卑贱 。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 , 社会地位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 皇二子胤礽之所以能够刚满周岁就成为太子 , 就因为他的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出身高贵 , 乃是康熙皇帝的结发之妻 。

大阿哥胤禔能力平平 , 却在众兄弟之中依然飞扬跋扈 , 还不是他的母亲惠妃位居皇妃之首 , 且娘家叶赫那拉氏家族背景优渥 。 这一切对于出生帝王之家 , 要在夹缝中生存的胤禩来说 , 再清楚不过了 。 没有这么强大外戚家族支持的胤禩明白 , 想要出人头地 , 唯有付出倍于他人之努力 。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3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 , 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 , 即允禩

人往往是这样 , 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渴望什么 。

相比之下 , 资源匮乏胤禩就愈加渴望获得更多支持 。 这正是胤禩在加倍努力打造自我的同时 , 更是希望通过积极运作 , 而获得更多可利用资源 。 胤禩生母虽然身份低微 , 但是养母惠妃本家可是大家族 , 在大阿哥胤禔不够争气失去康熙皇帝信任之后 , 胤禩就成为纳兰明珠和纳兰揆叙父子主要支持对象 , 这一切难道仅是因为胤禩之“贤”吗?此外 , 除了取得朝野重臣的支持之外 , 在诸位阿哥之中 , 结盟团体人数最多的就是“八爷党” , 顾名思义党魁就是胤禩 。

所以很多朋友唏嘘胤禩不懂韬光养晦 , 其实以胤禩之学识和智商 , 怎能不知道韬光养晦之作用 , 只是他自己没有韬光养晦之资本和自信 , 他生怕自己一旦沉寂 , 就再也没人会想起他了 , 那时可就真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

既然选择了“高调”这条路 , 就得在这条路上发挥自己之极致 , 只是没想到结果却是弄巧成拙 。 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 , 康熙皇帝“别出心裁”地公开表态以群臣推选之皇子为东宫太子 。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胤禩本人大肆活动 , 但结果确实有值得让其他人“大开脑洞” 。 原本推选皇太子这种事 , 大部分人都抱着望风而动之行事心理 , 在佟佳氏、富察氏、钮祜禄氏等一些满洲豪族都选择胤禩之后 , 其他朝臣势必成跟风而为之势 , 胤禩迅速取得了本次“推选”压倒性优势 。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4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1725年)

对于这个与自己设想完全大相径庭的结果 , 康熙皇帝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惊喜而是惊惧 。 康熙皇帝在大脑中立刻画了一个大问号 , 你胤禩何德何能竟然能够如此取得群臣之信任?在这次群臣推选正式开始之前 , 胤禩已然因大阿哥胤禔以江湖术士诅咒太子胤礽而吃过瓜烙 , 虽非主谋但也遭到革爵这样的重大处分 , 这一切惩罚似乎并没有对胤禩政治资本造成打击 。

另外 , 选举前康熙皇帝主动为废太子胤礽造势 , 极力为其开脱之前乖谬行为乃因他人背后捣鬼所致 , 康熙皇帝原本想借此次选举给自己找个台阶 , 再次复立好师出有名 。 然而 , 满朝文武大多不买康熙皇帝的账 , 康熙皇帝想要的“台阶”没要成 。

与人斗了一生的康熙皇帝 , 此时内心深处已然感觉到胤禩对皇权之威胁 。 这时的胤禩仅是一位革了爵位的闲散宗室 , 竟然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 , 倘若真成了东宫太子 , 会对皇权将会产生何等之威胁 , 将会至自己于何地?康熙皇帝不可能下了好大决心 , 废了原太子这个皇权威胁者之后 , 又立了一个更大的威胁者 ,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 得不偿失?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5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 即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当即食言 , 以八阿哥“未尝更事 , 近又罹罪 , 且其母家亦甚微贱”为由 , 否定了这次推选结果 。 这样的结果 , 对于胤禩来说是一次致命打击 , 原因有二:

其一 , 胤禩锋芒毕露却得东宫储位而不能 , 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 康熙皇帝一个否定 , 就已经明白告知满汉大臣 , 胤禩不是朕中意之人选 。 望风之流自然对胤禩敬而远之 , 政敌们开始针对胤禩 , 极可能暗箱操作而伺机对其进行致命打击 。

其二 , 也是最关键一点 , 康熙皇帝对这次推选之结果已经耿耿于怀 。 既然自己不打算将皇位传给胤禩 , 那么胤禩这般强大的政治资本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于将来之君主 , 都是一个极大威胁 。

接下来康熙皇帝的执政任务之一就是打压胤禩 , 削其锋芒 。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6 清康熙 明黄色缎平金绣龙纹宝座靠背镜心

翌年 , 康熙四十八年 , 康熙皇帝二次大封皇子 , 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为亲王 , 皇七子胤祐封为郡王 , 胤禩仅复贝勒爵位 。 如果说在康熙三十七年 , 第一次大封皇子之时 , 胤禩获得贝勒爵位 , 值得沾沾自喜 , 那么这一次大封 , 胤禩已然被他的哥哥们甩在了身后 。 而这爵位之吝啬 , 仅仅是康熙皇帝针对胤禩之开始 。

从康熙四十九年开始 , 康熙皇帝开始拿当年胤禩参与胤禔谋害太子胤礽说事儿 , 公开场合公开表示对胤禩的厌恶与不屑 。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康熙皇帝太过无情 , 岂不知帝王之家不同于寻常百姓 , 既然已经选择放弃胤禩 , 对于这个有深厚政治底蕴的儿子 , 康熙皇帝必须给与打压 , 甚至必要时刻要给与致命打击 。 这种“无情”之为古代屡见不鲜 , 当年曹操选定曹丕为世子之后 , 立刻对曹植来个“大变脸” , 其“无情”之程度 , 恐圣祖康熙皇帝而不及 。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7 九子夺嫡

面对皇阿玛的故意刁难 , 胤禩并没有放弃对帝王之追求 , 他和他的团体们依旧不遗余力地运作着 , 争取最后力挽狂澜之机会 。 就在胤禩争取最后一搏之际 , 发生了一件极其离奇事件——“毙鹰事件” 。

对于这一事件 , 简言之就是为了讨好父皇 , 胤禩特地准备了两只上等海东青(满族人称之为神鹰) 。 但是离奇的就是 , 当太监将两只鹰呈献给皇帝打开笼匣之时 , 发现两只老鹰已经奄奄一息 。 可想而知 , 康熙皇帝看到两只将死之鹰之时 , 气血上涌大发雷霆之态 , 当即表态“与胤禩父子之情 , 就此恩断义绝” 。 转过年就对胤禩处以夺爵停俸之严厉处理 , 这对于胤禩来说 , 无疑是最致命之打击 。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8 雍正皇帝 ,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按理说 , 胤禩无论如何也不会愚蠢到送父皇死鹰 , 在如此关键时刻 , 政敌如林之时 , 也不应该未做任何防范 , 那两只鹰怎么就奄奄一息了呢?这个事件并没有做过深追查 , 就以胤禩“混蛋”行为而盖棺了事 。 正因为情节不合常理 , 结论更难以服众 , 才会让后人遐想无限 。 能让这个决定历史走向事件 , 如此“轻率”了事儿之人应该只有帝王可为之 。 第一怀疑对象自然是之后承袭皇位的四阿哥胤禛 , 但是在康熙五十三到五十四年之际 , 雍亲王胤禛果真有这等本事吗?那么当时之帝王康熙皇帝是否也值得被怀疑呢?假如这个怀疑成立的话 , 不得不说重视迷信的康熙皇帝为了给下一代扫平障碍 , 也是下了“血本”了 。

经过“毙鹰事件”的“毁灭性打击”之后 , 胤禩确实确实消沉了很多 。 曾经那些胤禩的铁杆支持者们 , 不同程度地受到康熙皇帝之处分 , “八爷党”基本被老皇帝粉碎 。 然而胤禩那颗“帝王心”一直鬼鬼作祟 , 不肯就此销声匿迹了此一生 。 在自己基本继位无望之前提下 , 他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 。 胤祯原本是“八爷党”之一员 , 因被老皇帝重用 , 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替父亲征平定西北叛乱 , 因战功屡获嘉奖 , 一时间成为继承人热门人选 , 这让胤禩绝望的心死灰复燃 。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康熙皇帝为什么宁可“食言” , 也不肯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

?图9 爱新觉罗·胤禵 , 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 (别称:允禵、胤祯)

天下之事事与愿违者居多 , 结果继承皇位的却是皇四子胤禛 , 即雍正皇帝 。 这一令世人略感意外的结果 , 对于胤禩来说正是其噩运人生之开启 。 当年影响力极大 , 而今依旧表现活跃的“八爷党”们 , 新皇帝自然视其为眼中刺、肉中钉 。 在一些列的帝王之术操作之下 , 雍正四年 , 当年不可一世的“八爷党”被彻底扫除 , 几位魁首之命运结局多以悲惨收尾 , 胤禩更不会例外 , 与囚所中呕血而亡 , 年仅四十五岁 。

对于胤禩失宠到失去皇位再到惨死之悲情人生轨迹 , 这绝不仅是“行动策略”之失败所致这么简单 。 胤禩的致命错误之一 , 就是没有正确审视自己 , 认识自己 , 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之才能 , 岂不知他的众兄弟们各个都非等闲之辈 。 他的另一个重大错误就是不懂得康熙皇帝之心思 , 在康熙皇帝略施小计 , 胤禩极其朋党便自以为是地崭露锋芒 , 最终成为众矢之的 , 成了挨枪子的出头鸟 , 这充分体现出他缺乏对形势整体分析和正确应对之能力 。 总而言之 , 胤禩的失败怨不得对手太狡猾 , 只能怪自己太愚蠢 。

文:王金百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