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来:昼度本无树——佛经证误与校勘学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王瑞来:昼度本无树——佛经证误与校勘学

与梵语pārijāta, pārijātaka(珊瑚树)相对应 , “昼度树”屡屡出现在汉译佛典之中 。 竺法护所译《正法华经》也有此词 , 对应的尼泊尔和吉尔吉特出土的梵文本中的pārijāta, pārijātaka, 中亚本中则是pāracitra, pāracitraka 。 “昼度树”的“度”为梵语pāra-(“越过”、“对岸”)的翻译 , 这是清楚的 。 不过 , “昼”字从何而来?却找不到任何根据 。 于是这棵昼度树 , 便世世代代 , 人云亦云 , 不假思索 , 流传至今 。 后来 , 到了二十一世纪 , 这一问题终于让好学深思的辛嶋静志先生考证清楚了 。

据辛嶋静志先生考证 , 中亚本pāracitra(ka)含有梵语-citra (“杂色”、“斑驳”、“装饰”、“绘画”) , 这个词起初被译为“画度树” , 以后 , 人们渐渐忘记了其本义 , 把“画”误写为“昼” 。 尽管辛嶋静志先生可能没有找到写作“画度树”的直接文本依据 , 但这一考证是令人信服的 。


王瑞来:昼度本无树——佛经证误与校勘学

王瑞来:昼度本无树——佛经证误与校勘学// //

《佛典语言及传承》

“画”何以会误作“昼”?粗看似不可思议 。 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字分别写作繁体的“畫”和“晝” , 就可以看出 , 这两个字在字形上十分相近 。 字形相近的字在过去传抄刊刻之际常常会发生错误 , 这就是校勘学上所讲的形近而误 。 由于这一传写之误 , 佛经中就生出一棵子虚乌有的“昼度树” 。

“昼度树”一词 , 从对应的梵语本义入手 , 确定其误 , 又从字形相近的角度找出了致误的原因 。 最终的定谳 , 校勘学的功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看来就佛经订误来说 , 解惑发覆 , 破千载迷障 , 校勘学知识也是不可或缺 。 仅从这一很小的例子 , 我们可以窥见到辛嶋静志先生的博大精深 。


王瑞来:昼度本无树——佛经证误与校勘学

王瑞来:昼度本无树——佛经证误与校勘学// //

辛嶋静志教授

这件个案 , 还让我忆起一件往事 , 既与佛教有关 , 又与树木有关 。 20多年前 , 在日本东洋文库的《宋史选举志译注》研究会上 , 讨论到医学部分 , 有一句为“凡方脉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 , 以《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 。 我们作译注 , 并不重在注语词 , 而是比勘所有相关史籍 , 从制度入手进行译注 。 因此对这句话中的“龙树论” , 我们便查检了《宋会要辑稿》中的相关记载 。 在《崇儒》三中有三条相关记载 。 不过“龙树论”皆记作“龙本论” 。

我们知道记作“龙树论”是不错的 。 这也跟佛教有关 。 龙树为人名 , 是印度古代高僧 。 释迦灭后七百年出世于南天竺的大乘佛教创始人 , 通称龙树菩萨 。 宋代医学考试的制定经典《龙树论》并非佛经 , 而是眼科方面的医学书 。 不过 , 在书的命名上恐怕还是跟龙树菩萨有些关系 。 这部书在唐代就叫作《龙树菩萨眼论》 , 叫《龙树论》是简称 。

那么 , 《宋会要辑稿》为什么会写作“龙本论”呢?在大家都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 , 由于我长期从事古籍校勘作业 , 凡属史料文字扞格难通之处 , 校勘学意识总会升起 。 此时便想到“本”字有可能是“木”之讹 。 因为北宋皇帝英宗的名字叫赵曙 , 宋朝官方档案资料汇编的《宋会要》出于避皇帝讳 , 而易“树”为“木”的 。 我的这个推测不仅为研究会同仁所接受 , 也很快找到了佐证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古典医籍就名为《秘传眼科龙木论》 。 这部医籍是宋元间成书的历代眼科书籍集成 , 书名的“木”也是沿袭了宋代的避讳 。 由“树”到“木” , 由“木”到“本” , 原出避讳 , 又辗转生误 。

从上面两个跟佛教有关的例子可见 , 从事古代文史研究 , 除了要有精专的专业造诣之外 , 还应当拥有一定的校勘学基础知识 , 方可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

(谨以此文纪念杰出的学者辛嶋静志先生!)

作者为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