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摘要:这时候 , 曹操、刘备已去世很长时间了 , 连曹丕也死了 , 孙权面对的魏国皇帝是没有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 , 也就不再畏惧这个新皇帝了 。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

孙权称帝剧照

引言

曹丕于220年代汉称帝 , 刘备于次年宣布称帝 。 而孙权从211年起 , 一直以曹氏所封吴王的身份统治江东 , 直到229年 , 孙权方才称帝 。 及其称帝时 , 刘备已死6年 , 曹丕也死了3年 。 为什么孙权能够耐住性子 , 迟迟才称帝呢?

一、袭取荆州后担心蜀汉报复

孙权遣吕蒙袭破江陵在建安二十四年(219) , 因此与刘备结下大仇 。 在孙权占荆州之后 , 好在曹操心中明白孙权的用意 , 表其为骠骑将军 , 假节领荆州牧 , 封南昌侯 。 孙权为此派校尉梁寓入贡 , “称臣于操 , 称说天命” 。 经过曹操的上表 , 也就从法统上承认了孙权占领荆州的合法地位 。 显然 , 这并非曹操的真实用意 , 而其真实用意在于让孙权刘备鹬蚌相争 , 坐收渔翁之利 。 刘备为夺回荆州 , 于建安二十五年(221)七月 , 不惜倾举国之精兵 , 与孙权交战 。 八月 , 孙权向魏称臣 , “卑辞奉章” , 并遣于禁返回 。 此时 , 曹操已死 , 曹丕完成代汉 , 侍中刘晔建议乘机进攻孙权 , 曹丕未予采纳 , 只想得渔翁之利 , 遣使封孙权为吴王 。

孙权称臣于魏 , 魏于是便征质子 , 这对孙权是一大狠招 。 孙权当然不会送去质子 , 这也就假魏攻吴之口实 。 魏黄初三年(222)六月 , 刘备在夷陵为吴陆逊所败 。 九月 , 魏攻吴 , 史称当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 , 内难未弭 , 故(孙)权卑辞上书 , 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 , 必不见置 , 当奉还土地民人 , 乞寄命交州 , 以终余年 。 ”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

曹丕剧照

由此可知 , 孙权虽然战胜了刘备 , 但境内出了山越问题 。 因此 , 对于曹魏的进攻 , 只好先文后武 。 这年十月 , 孙权建元黄武 , 但却不称帝 , 搞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建元活动 。 史载:赵咨对孙权建言曰:“观北方终不能守盟 , 今日之计 , 朝廷承汉四百之际 , 应东南之运 , 宜改年号 , 正服色 , 以应天顺民 。 ”孙权因此而改年号 。 建元而不称帝 , 说明孙权存在矛盾心理 。 他一面想称帝 , 一面又担心称帝之后与魏交恶 , 若一旦再为蜀所攻 , 局势危矣 。 因此 , 建元之后 , 留下一手 , 以备日后与魏交往 。 这年的十一月 , 孙权主动与蜀汉通使 。

由此可见 , 吴在蜀汉大败之际与之示好 , 也有见好就收 , 缓和与蜀汉矛盾之意 。 可见在这个时候 , 孙权最担心的是 , 魏借机大举进攻 。 让孙权宽心的是 , 刘备旋死 。 刘备死后 , 诸葛亮掌握了蜀汉的大权 , 迅速更变了与吴交恶的外交策略 。 建兴元年(223) , 诸葛亮主动派邓芝为使节 , 与吴修好 。 直到此时 , 孙权方与魏绝交 。

二、吴的实力难以同时对抗魏、蜀二国

孙权在袭取荆州之后 , 与刘备从前的结盟彻底瓦解 , 转而成为仇人 。 当孙权为了自己的利益夺得荆州之后 , 他的敌人不仅有来自北方的曹操集团 , 同时又增加了来自西部的刘备集团 。 从人力与资源上讲 , 吴虽然占领了荆州 , 但依然无法与蜀汉、曹魏两国相抗 , 即使是曹魏一国 , 实力也远大于吴 。

从地理形势上看 , 蜀汉的政治中心在成都平原 , 北有剑门之固 , 东有三峡之险 , 西与南皆少数民族居住区 , 无强敌存在 。 因此 , 易于防守 。 而吴与魏之间 , 虽然有长江之险 , 可是 , 汉水、淮河等皆可运送兵秣 , 吴所受魏的威胁很大 。 在这一时期 , 孙权虽然想与蜀汉复交 , 也做到了复交 , 但孙权夺取荆州 , 且大败蜀汉之军 , 与蜀汉结下深仇 。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

刘备剧照

由此孙权产生一种惧怕蜀汉复仇的心理 , 这种心理如同一道阴影 , 挥之不去 。 孙权只称王 , 就是承认在他上面 , 还有一个最高的领导者———皇帝 , 也就是当时的汉献帝以及后来的魏文帝 。 而如果立即称帝 , 天无二日 , 民无二主 , 孙权就要对全国上下及敌国进行宣传:曹魏、蜀汉的皇帝 , 均当为非法的皇帝 , 而只有他孙权 , 方是合法的皇帝 。 唯有如此告示天下 , 方才有“顺天应民”的合法地位 。 若如此 , 就明摆着要与曹魏、蜀汉对立 。 而只称王 , 保持源于曹丕之封的“吴王”封号 , 也就承认了曹魏“皇帝”的合法地位 , 没有关闭与魏进行外交斡旋的大门 , 因而消解了来自中原曹魏的战争压力 。

三、孙权本人与天下争衡能力不足

孙权虽然号为一代英主 , “任才尚计 , 有勾践之奇 , 英人之杰矣 。 ”但他对自己的能力估计 , 比较保守 。 从他自己的能力来看 , 其兄孙策评价他说:“举江东之众 , 决机于两阵之间 , 与天下争衡 , 卿不如我 。 举贤任能 , 各尽其心 , 以保江东 , 我不如卿 。 ”说明在孙策眼中 , 孙权不具备争夺天下的能力 , 而只具备保有江东的能力 。

建安十八年(213)征讨孙权时 , 见孙权的舟船、器仗、军伍整肃 , 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刘景升儿子 , 若豚犬耳 。 ”说明曹操相当看重孙权的才能 , 但是 , 曹操的意思 , 可能只是看重孙权敢于与其对抗的雄心 。 尽管曹操看重孙权的能力 , 而孙权本人却缺少其兄“志陵中夏”的宏图 , 只把其兄“以保江东”的嘱咐 , 当作他事业的中心任务 。 质言之 , 孙权实际上崇信孙策对他能力的评价 , 故而不在“与天下争衡”方面努力 , 而只在“以保江东”方面努力 。

四、孙权的理想只是划江而治

孙权只想划江而治 , 成为偏霸之主 。 这与刘备兴复汉室 , 一统天下的理想截然有别 。 孙权没有统一天下之志 , 从他与鲁肃相见后的交谈中可知一二 。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

史载:孙权与鲁肃“语甚悦之 。 众宾罢退 , 肃亦辞出 , 乃独引肃还 , 合榻对饮 。 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 , 四方云扰 。 孤承父兄遗业 , 思有桓文之功 。 君既惠顾 , 何以佐之?”孙权要建立“桓文之功” , 不过是以齐桓、晋文为榜样 , 做一方霸主而已 。 因此 , 他对鲁肃统一天下的建议 , 回答得十分小心 。 孙权在强夺荆州南部四郡后 , 对于外来强力 , 采取守势 , 再者 , 孙权从没提过统一天下的口号 , 也没有统一天下的计划和行动 , 只是在蜀汉的要求下 , 方参与北伐 。 可见孙权的政治理想 , 远非魏蜀皇帝可比 。

史载:“黄龙元年(228)春 , 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 。 夏四月 , 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皇见 。 丙申 , 南郊即皇帝位 。 是日大赦 , 改年 。 ”孙权为何要在吴黄龙二年(229)称帝呢?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

曹丕在做了7年的皇帝后 , 于黄初七年(227)五月病故 。 即位的明帝曹睿 , 性格沉静 , 在东宫为太子时 , 不交朝臣 , 不闻政事 , 唯潜思书籍 。 因此 , 他在即位之初 , 其主要的任务 , 是要整合内部统治队伍 , 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对外战争上 。 而在此时 , 诸葛亮首次攻魏 , 开始了北伐事业 。 也就是说 , 从此 , 蜀汉与魏的对立矛盾开始激化 , 双方开始了对凉州边地的争夺 。

蜀汉要北伐 , 而蜀汉实力很弱 , 根本不可能与吴为敌了 。 相反 , 蜀汉北伐 , 还需要得到吴的大力支持 。 在这种情况下 , 蜀汉也就不可能再对荆州存在夺回去的任何想法 , 事实上 , 就是承认了吴对荆州南部四郡占有的合法性 。 在这种形势下 , 孙权开始主动与魏交恶 。 魏太和二年、吴黄龙八年(228) , 吴周鲂假降于魏 , 诱曹休等攻吴 , 至石亭 , 为吴陆逊所败 , 损失严重 。 标志着孙权开始大张旗鼓地向魏挑战 。 吴与魏的矛盾开始激化 。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孙权为何迟于曹丕、刘备称帝?// //

刘禅剧照

当然 , 这时候 , 曹操、刘备已去世很长时间了 , 连曹丕也死了 , 孙权面对的魏国皇帝是没有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 , 也就不再畏惧这个新皇帝了 。 到蜀汉建兴八年、吴黄龙二年(229) , 诸葛亮已北伐三次 , 与魏的战争持续不断 。 在此背景下 , 孙权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称王而不称帝了 。 如再不称帝 , 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地位当在魏、蜀之下 , 也就是要继续承认魏、蜀皇帝的合法地位了 。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