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 , 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 , 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 , 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一、三星堆遗址是如何发现的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燕道诚父子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燕道诚一家

1929年春天,四川省广汉县中兴乡真武村 , 农民燕道诚带着他的儿子燕青保 , 在自家院落附近的一条倒灌沟渠工作 , 因流水不足 , 父子俩放下农家的水车工具 , 用锄头挖坑 , 以便蓄水 。 几锄头挖下去 , 突然 , 一声脆响 , 锄头挖到石板上 。 父子俩诧异 , 撬开宽厚的石板 , 满坑玉器在春阳下熠熠闪光 。 父子惊疑 , 慌忙盖住石板,取走水车工具 , 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

黑夜降临 , 燕氏父子悄悄来到白天挖坑处 , 撬开石板 , 取出坑里的玉石器 , 用箩篼担回家 , 埋在猪圈石板下、屋檐地基下 。 这燕道诚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头脑灵活的人 , 尽管神不知鬼不觉 , 兴奋中夹着忧惧 , 他对家人说:“今天这事 , 谁也不能传出去 , 否则要砍头 。 ”家人战战兢兢 , 谨守诺言 。

风平浪静过了一年 , 燕道诚把器物分送给了一些亲友 , 又试着取出几个玉器 , 到成都有名的老古玩市场“送仙桥”亮相 。 一些行家断言 , 这玉器从没见过,来头不小 。 一问来源 , 是广汉出土的 。 一时间 , “广汉玉”因其形制独特、纹饰符号闻所未闻而惊动业界 。

1931年春 , 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宜笃 , 听说燕道诚发现一坑玉石器的消息后 , 立即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 , 并将收集到的玉石器 , 交给创办并首任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兼文化人类学教授的美国人葛维汉 , 放在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至今 。

1986年春天 , 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广汉县政府联合开展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 这次发掘 , 共清理出房屋遗迹20多处 , 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石器等文物 。 1990年开始 , 对三星堆文化和文明的探索从成都平原延伸到了渝东地区和陕南地区 。 由于早于三星堆文化的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初步揭示 , 并且有多处龙山时代的古城遗址和若干处具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向三星堆文化过渡阶段遗存的发现 , 为三星堆文明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现场发掘图1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现场发掘图2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现场发掘图3

二、三星堆出土哪些逆天文物

(一)青铜立人像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博物馆全景展示图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全景图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正面近景图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背面近景图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 , 身高1米7左右 , 连座通高2.62米 , 重180公斤 , 被尊称为“世界铜像之王” 。 铸造历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 , 如此庞大的青铜巨人 , 迄今为止 , 在国内出土的商周文物中 , 尚属首例 , 因此被誉为“东方巨人” 。

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正中 , 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 。 从它所在的位置看 , 这个大立人像也许就是代表太阳神在行使自己的职能 , 也许他本身就是太阳神的化身 。 这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 。

(二)青铜太阳轮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青铜太阳轮形器恐怕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 , 大多数人们认为它是“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 , 也有人认为它是与古骆越文化之花山壁画中的太阳轮图形极其相似 。 然而众所周知 , 自然界和人类都喜欢“对称” , 因为对称不但美观、稳定 , 而且简洁 。 制造四道、六道、八道或十二道芒的饰物不是更美观简洁吗?

为什么三星堆人要舍简求繁?要知道 , 在测量技术还很落后的时代 , 要将圆周等分成五等份该是多么困难的事 。 或许又与骆越文化中大自然的三界观演变为五行观 , 即人们常说的“三界五行”“超出三界外 , 不在五行中”等成语的文化根源 。

考古专家、四川大学教授林向先生认为 , 轮形铜器应该是一种盾的装饰物 。 它是一种舞蹈仪式进行时的一种法器 。 它上面的花纹可以表示它是代表太阳 , 但是不排斥它本身是一种干或者盾的这种判断 。

(三)青铜神树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一号大铜树残高396厘米 , 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 , 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 。 树的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 , 三道如同根状的斜撑扶持着树干的底部 。 树干笔直 , 套有三层树枝 , 每一层三根枝条 , 全树共有九根树枝 。 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 。

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 , 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 , 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枝头有包裹在一长一短两个镂空树叶内的尖桃形果实 。 在每层三根枝条中 , 都有一根分出两条长枝 。 在树干的一侧有四个横向的短梁 , 将一条身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干上 。 在世界所有考古发现中 ,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 , 都称得上是一件绝无仅有极其奇妙的器物 。

(四)铜人铜像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通宽17.2、通高34.8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 。

这件人像为二号坑B型中唯一一件平头顶戴冠头像 , 其顶盖与头像分铸 。 人像所戴头冠为回字纹平顶冠 , 脑后发际线较高 。 其面容消瘦 , 双眉似皱 , 表情凝重肃然 , 威严直透而出 。 其头冠究有何具体含义 , 今已不详 , 估计其所代表的身份等级可能高于其他无冠者头像 , 执掌着较大的政治宗教权力 。

(五)铜纵目面具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这件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的大型青铜纵目面具 , 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 , 双眼斜长 , 眼球呈极度夸张 , 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 , 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 , 口缝深长上扬 , 似微露舌尖 , 作神秘微笑状 。 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 , 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 , 可以想象 , 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 。

(六)金面铜人头像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铜头像为平顶 , 头发向后梳理 , 发辫垂于脑后 , 发辫上端用宽带套束 , 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发式风格 。 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 , 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 , 眼眉部镂空 , 制作颇为精致 , 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 。 一般认为 , 这种金面造像代表社会最高层地位的人 , 他们手握生杀大权 , 并具有与神交流的特殊技能 。

(七)金杖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金杖是古蜀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 象征着王权与神权 。 据古文献记载 , 中国夏、商、周三代王朝均以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象征 , 而三星堆以杖象征权利 , 反映出古蜀与中原王朝之间文化内涵的差异 , 显示出浓厚的神权色彩和地域特色 。

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及其他的西亚文明中 , 均有以杖形物作为神权、王权等最高权力象征的文化现象 , 故一些专家学者推测金杖的文化因素来源于西亚近东文明 , 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采借的产物 。

(八)金箔虎型器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让中华文明重见天日:盘点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二)三星堆遗址// //

通长11.6 , 高6.7厘米 , 重7.27克 。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 , 系用金箔捶拓成形 , 遍体压印“目”字形的虎斑纹 。 虎头昂起 , 张口作咆哮状 , 眼部镂空 , 前足伸 , 后足蹲 , 尾上卷 , 呈奔跑状 。 金虎呈半圆形 , 可能原来是粘贴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 中国古代民族多有崇虎的习俗 , 三星堆出土的金虎及青铜虎 , 造型以简驭繁 , 气韵生动 , 说明蜀人对虎的观察相当仔细 , 而且虎的形象在其心目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