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在八王之乱中 , 成都王司马颖被幽州刺史王浚击败 。 于是司马颖不得不向匈奴刘渊请求帮助 , 但匈奴一方则以“晋为无道 , 奴隶御我”拒绝帮助;同样的 , 当时的汉族则认为“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 , 可见胡汉之间强烈的敌忾之情 。 在西晋、五胡十六国时期 , 胡汉之间各自存在着自己和他者的严格区别 , 并各自怀着不同集团的强烈意识 , 互相否定着对方 。 基于这种意识 , 胡汉双方不断进行着鲜血淋漓的战争 , 并围绕着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成为中华世界的王者 。


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

有一次西晋汉臣刘琨写信向石勒请求军队援助 , 信中写道:“自古以来 , 诚无狄戎为帝王者 , 至于名臣建功业者 , 则有之矣 。 将军长于军略 , 必建勋功 。 ”明明是请求援助 , 可臭屁的王琨却说反正你们胡族是当不了帝王的 。 可见 , 尽管当时的汉族承认胡族的军事实力 , 并不得不依存胡族的军事力量 , 但在汉族间却普遍存在一种歪曲的思想 , 认为胡族终归不能成为帝王 。 与胡族相比 , 汉族在文化上处于优越的地位 , 而政治、军事上则不得不屈服于胡族的压力 , 当汉族仍然持有原来的夷狄观“夷狄禽兽不如 , 不过是汉族天生的奴仆” , 而又不得不应对现实的局面时 , 这种歪曲的思想便显露出来 。 在胡族一方 , 匈奴刘渊曾说过:“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 , 文王生于东夷 , 顾惟德所授耳 。 ”鲜卑慕容廆曾想招揽汉族名门世家的高瞻为官 , 但遭到拒绝 , 他不由感叹:“奈何以华夷之异 , 有怀介然…..”可见其对于汉族思想的反驳 。 石勒对于汉人的求援的回应则为:“君当逞节本朝 , 吾自夷 , 难为效”以及“勒本小胡 , 出于戎裔” , 并断绝来往 。 虽自称“夷” , 但内心则是对汉族的强烈不满 。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 , 后秦姚苌的父亲姚弋仲则总是教诲子女:“自古以来未有戎狄作天子者 。 我死 , 汝便归晋 , 当竭尽臣节 , 无为不义之事 。 ”并在晚年向东晋派遣使者 , 请求归属 。 总而言之 , 这个时期胡汉之间的民族关系相当复杂 。


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

造就这个及其混乱的时代的一大原因 , 就是各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憎恨情绪 。 这种憎恶最集中地体现在冉闵之乱前后所发生的各民族之间的大虐杀中 。 冉闵出身汉族武将家庭 , 其父是后赵石虎的养子 , 因此他使用羯族的姓 , 自称石闵 。 石虎去世后 , 冉闵帮助石遵登上帝位 。 然而石遵没有遵守诺言立其为太子 , 于是冉闵杀了石遵 。 而后登基的石鉴也想杀掉冉闵 , 因此冉闵将后赵王族几十人统统杀掉 , 自己当了皇帝 。 冉闵利用汉族对胡族的反感 , 对胡族施行大虐杀 , 将多达二十万的胡族尸首遗弃城外 。 在这次大虐杀中 , 但凡高鼻梁、蓄胡子的具有胡人相貌的人不分胡汉一概被杀 , 其影响波及四方 , 乃至于演化成数百万的胡族在各地相互残杀的局面 。 因此中原地区的人们无法从事农耕 , 盗贼横行 , 大饥荒爆发 。 而后冉闵被羌族姚襄击败 , 战死的士兵多达十万;在此之后 , 冉闵被鲜卑趁虚而入 , 兵败被杀 。 这个极其混乱、血腥的局势将告一段落 。


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

冉闵之乱是由于民族之间的憎恶而引发的一场真正的悲惨灾难 , 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之间相互憎恶的情绪达到了顶点的产物 。 历史在此到达了拐点 , 从混乱、崩溃渐渐向收敛、统一的方向转变 。 此后 , 各组之间的憎恶渐渐趋向于缓和 , 历史朝着胡汉融合的方向发展 。 在此之后 , 先是鲜卑慕容部所建立的前燕政权 , 以及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 而后则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 , 永嘉之乱以来政局混乱几乎持续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华北地区 , 在北魏太武帝时期再次实现统一 。


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冉闵之乱——五胡十六国民族间相互憎恶的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