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我国古代的音乐虽然使用了与西方一样的“十二律” , 不过直到唐代之前 , “十二律”中的音高系统跟今天还是有所不同的 。

唐代初建时 , 大臣们差点就奏议废掉了之前的音乐体系 , 幸亏唐太宗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 , 从此 , “十二律”不但被保留了下来 , 而且衍生出的新音高系统终于跟西方音乐有了科学完整的对应 。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贞观二年 , 群臣们在商议修订雅乐时 , 御史大夫杜淹说:“前朝历代的兴亡皆祸之于靡靡之音 , 陈亡之前有《玉树后庭花》、齐亡之前有《伴侣曲》 , 路人莫不悲泣 , 此为亡国之音!“最后 , 杜淹总结说”以是观之 , 盖乐之由也“ , 建议废置朝廷中各类音乐 , 老臣封德彝也随之附和 。

唐太宗对此不以为然 , 对群臣说:“乐音之所以能够感人 , 那是大自然的规律 , 高兴的人听了自会欢悦、伤心的人听了自会悲泣 , 悲欢之情在于人心而不在音乐呀!一个将要亡国的地方 , 老百姓的心情自然不会好 , 所以听什么都是悲戚戚的了;现在《玉树》和《伴侣》两曲还在 , 朕给大家演奏一下看是否还会悲戚?”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太常少卿祖孝孙

魏征也附议唐太宗说:“乐在人和 , 不由音调” , 于是唐太宗就令太常少卿祖孝孙依《礼记》中的“十二律”音乐体系重整大唐雅乐 。

祖孝孙曾任隋开皇年间的协律郎 , 在他长期的实践中 , “十二律”的调律和旋宫问题已得到了解决 , 只是尚缺乏正式的颁布推广 。 祖孝孙于是回奏说:“陈、梁旧乐多用吴楚之音 , 周、齐旧乐又多用胡戎乐器 , 因此大唐雅乐需斟酌南北、以十二律各顺其月 , 旋相为宫 。 ”祖孝孙意思是说 , 十二律中的各个音调皆可为“宫音” , 这跟今日“C调D调......B调“的体系是一致的 。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祖孝孙:以十二律各顺其月 , 旋相为宫

祖孝孙还注意到了“古十二律”中的调律问题 , 从前十二律中的黄宫(绝对音高)相当于今日的F1音 , 称为“铁尺律”或“第一音高系统” , 在祖孝孙的调整下 , 黄宫被降低到C1位置 , 无形中契合了今日“CDEFGAB”的音律体系 。 这套音律体系又称“北朝隋唐太常律”或“第二音高系统” , 正是祖孝孙总结了北朝和隋之前十二律的结晶 。

在新的音高系统下 , 假如以黄钟为起始音 , 结合“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就构成了今天“CDEGA”的五音体系 , 音律上是完全匹配的 , 在古代 , 这个五音体系就是“宫、商、角、徵、羽” 。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北朝隋唐太常律

角、徵两音之间、“羽”后面的“偏音”就相当于今日的F音和B音 , 当中还有“变宫、变徵”等半音阶 , 这套音律体系实际上跟当代已毫无二致了 。

祖孝孙按《礼记》所云“大乐与天地同和”编制出了十二和之乐 , 当时唐宫中的许多名臣(褚亮、虞世南、魏征等)均参与了乐曲填词 。 可惜时至今日 , 这些词在《旧唐书·音乐》里多有所保留 , 而实际所对应的音律却多已失传 。

“十二和”又分“豫和、顺和、永和、肃和、太和、舒和、休和、政和、承和、昭和、雍和和寿和“ , 每一曲目均规定好了调性 , 在不同场合下因需使用 。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唐代宫廷乐师

比如在祭拜日月星辰时就以黄钟为宫演奏《豫和》 , 相当于今日的C大调;在郊外进行“大蜡、大报”(农田祈福)祭祀时 , 就分别以“黄钟、太簇、姑洗”等调演奏《豫和》、《顺和》、《永和》等曲目 。 对应的就是“C大调、D大调和E大调“ 。

”大调“自然都雄壮大气 , 同时还会插入“夷则(降A)、无射(降B)、应钟(B)“等升降音调 , 最后形成了”雅乐、清乐、燕乐“等不同的音阶风格 , 这样的唐代宫廷音乐体系就不可谓不完善了!

唐太宗如此驳斥群臣、完善十二律是不无原因的 , 因为早在贞观元年 , 军中就已有了《秦王破阵乐》的乐曲 。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秦王破阵乐》

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昔在籓 , 屡有征讨 , 世间遂有此乐“ , 如果贞观二年时废置音乐 , 那么他的《破阵乐》岂不是没有生存土壤了?后来 , 魏征、虞世南、褚亮等人为《秦王破阵乐》填好了词 , 贞观七年时 , 唐太宗又为它亲制了《破阵舞图》并在玄武门外进行公演 , “观者见其抑扬蹈厉 , 莫不扼腕踊跃 , 凛然震竦” , 这当为我国历史上最为盛大的“国家级”歌舞演出之一 。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永徽二年时高宗亲祀南郊 , 有大臣奏请演出《九部乐》(《秦王破阵乐》为当中一曲) 。 唐高宗李治生怕闻乐伤怀:“《破阵乐舞》者 , 情不忍观” , 于是在显庆元年将其更名为《神功破阵乐》 , 同时规定“旧文舞、武舞既不可废 , 并器服总宜依旧” 。

唐玄宗时又以类似原因再次更名为《小破阵乐》 , 这过程当中 , 具体乐曲也不断发生变化、不断有新的、更接近当代的音乐元素被加了进来 。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秦王破阵乐》

今天的《秦王破阵乐》全谱虽已失传 , 不过在日本却保留有五弦琵琶谱的版本(武则天时期传入日本) 。 音乐家们将其完整解译后 , 再根据《秦王破阵乐》首演时的历史描述对比 , 最终肯定了其长达百年的演变过程 。

遗憾是 , 唐玄宗对其改编的《小破阵乐》却无人知晓了 , 因为唐玄宗本人就是伟大的音乐家 , 他亲自改编的乐曲自然会引起后世的更多好奇 。

在进行《神功破阵乐》的改编时 , 太常为唐高宗演奏了《白雪》琴曲 , 并说“近代已来 , 此声顿绝 , 虽有传习 , 又失宫商” , 因而花了很大力气让乐工重修了此曲 。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东西方音乐体系独立发展 , 唐太宗的一个决定终让它们“殊途同归”// //

《秦王破阵乐》的沿革

从日本的武则天时期版《秦王破阵乐》中 , 音乐家们发现了明显的古弦乐元素 , 均推测为来自《白雪》 。 在古载中 , 《白雪》是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之曲名 , 《家语》也记载:“舜弹五弦之琴 , 歌《南风》之诗” , 又有古文说“自宋玉以后 , 迄今千祀 , 未有能歌《白雪曲》者” 。

如此看来 , 当代承传的《秦王破阵乐》不但具有了与西方音乐的完整对应 , 更是包含了唐代时几已失传的上古《白雪》曲 , 唐太宗在音乐上的贡献就真值得今人大书一笔了!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若存疑义联系即删) , 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 。 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 , 观点为个人见解 , 绝无任何映射行为 , 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