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5月中旬的一个周末 , 奉广外立新教授之谕 , 赴羊城参加他的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 。 因返程的航班是次日凌晨 , 答辩结束后的当天下午有些空闲 , 于是便探访了羊城最古老的寺庙——六榕寺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六榕寺位于中山六路与六榕路交叉口以北约280多米处 , 地处闹市区 , 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处所 。 寺院始建于南朝宋代 , 最早叫做广州宝庄严寺 , 后改为净慧寺 。 北宋时期 , 苏东坡被谪贬岭南期间曾到过这里 , 见院中有6棵古榕 , 便欣然挥笔写下“六榕”两字 , 自此 , 六榕寺便成了净慧寺的代称 , 到了明代 , 竟变成了该寺的正式寺名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六榕寺面积不大 , 院落很小 。 与一般寺庙通常坐北朝南不同 , 六榕寺似乎是东向的山门 。 进门之后 , 照例是天王殿 。 穿过天王殿 , 便是六榕寺的标志性建筑——花塔 。 “光孝以树传 , 净慧以塔显” , 这说明六榕寺的花塔自古就很有名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花塔 , 是宋朝在原有塔基之上建成的砖木结构的八角九重塔 。 据说塔内供奉有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 塔高约57米 , 外观华丽 。 塔身刻有檐枋、雀替 , 梁头上雕刻着植物花鸟的图案 。 每层皆有8个檐角 , 整个塔身宛如九花层叠的花柱 , 塔尖则如顶层花朵的蕊芯 , 因此便有了“花塔”的美称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花塔之所以千年屹立不倒 , 这与它独特的地基有着密切的关系 。 当年工匠们用花岗岩砌成9个环环相扣的基井 , 然后在九井环基上造塔 , 既增加了塔身的稳固 , 又缓解了广州较高的地下水对塔基的侵蚀 。 千年过去了 , 虽然塔身倾斜了1.7米 , 但依旧巍峨耸立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从外部看 , 花塔有9层 , 但塔内藏有玄机 , 设有暗层 , 所以塔内共有17层 。 每层皆有8个角 。 花塔内部有机关 , 上楼下楼各有其道 , 上楼绕右手 , 下楼绕左手 。 一旦走反 , 就要走冤枉路 , 每层就要多走6个面 。 这似乎在告诫人们 , 修行也要得法 , 必须有“道” 。 “道”错了 , 即使心诚 , 也会走弯路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寺内一角 , 有数块石碑 , 联袂[mèi]而立 。 上面刻有唐代诗人王勃专门为该寺舍利塔撰写的铭文 。 原来的石碑早已被毁 , 现存的石碑是1991年僧人们请书法家重新书写镌刻的 。 王勃位居“初唐四杰”之首 , 才华横溢 。 公元675年 , 他前往交趾(今越南)探望在那里做官的父亲 。 他从老家山西出发 , 重阳节那天到了江西 , 在南昌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赋》 。 11月抵达广州 , 受宝轮法师之请 , 为刚刚修葺的寺塔撰写了这篇3000余字的铭文 。 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的绝笔 。 第二年 , 他在返程中 , 于海上溺水惊悸而亡 , 年仅27岁 。 虽然英年早逝 , 但他诗文中的一些词句和词汇至今却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 有些还成了耳熟能详的成语 。 比如“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冯唐易老 , 李广难封”等等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寺内设有六祖堂 , 这说明六榕寺是禅宗道场 。 六祖堂内 , 供奉着慧能大师的真身等比铜像 。 这铜像是北宋时期铸就的 , 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 也是六榕寺的镇寺之宝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六祖堂的对面是补榕堂 。 上个世纪初 , 寺内的古榕仅剩下两株 。 于是 , 当时的方丈铁禅和尚便补栽了4株 , 为纪念这一大事 , 建了这个补榕堂 。 说到铁禅和尚 , 不能不说他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 。 早年他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 曾经得到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自由平等博爱”匾额 。 日本鬼子占领广州后 , 他流落到番禺、佛山一带避难 , 后被日军发现强行接回寺院 , 半推半就地担任了伪政权的佛协会长 。 抗战胜利后 , 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判处8年有期徒刑 , 虽然经过群众求情被改判为4年 , 但他终究未能等到重获自由的那一天 , 便在狱中抑郁而死 。 铁禅和尚担任伪职或许有出于保护寺院的考虑 , 虽然也有不得已的情由 , 但毕竟是为邪恶站台 , 为坏人张目 , 属于取小义而舍大节也 。 其终死狱中 , 冤乎?命乎?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在六祖堂右前方 , 立着一尊苏东坡的汉白玉雕像 。 背面的石基上 , 镌刻着他的《定风波》诗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只是去掉了“谁怕”、“微冷”和“归去”6字 , 使这首诗看上去更像一首工整的七律 。 虽然此诗是诗人被贬黄州时所作 , 与六榕寺并无太大关系 , 但诗中“回首向来萧瑟处 , 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蕴含的浓浓禅意 , 却与六榕寺这个禅宗道场的氛围十分吻合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不知何故 , 这种禅意让我忽然又想起了另外一位明代诗人的《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zhǔ]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杨慎 , 他的父亲是内阁首辅、三朝元老杨廷和 。 他本人无书不读 , 博学多才 , 23岁便中了状元 , 在嘉靖初年的“大议礼”事件中因顶撞皇帝而受到廷杖 , 被贬往云南永昌 。 那年他才36岁 。 “大议礼”中的一次执着与坚持使那曾经的得意、曾经的辉煌在转瞬之间便灰飞烟灭 , 那平静的生活 , 那繁华的都市 , 再也无法回去 。 从此他便蛰[zhé]伏于四川、云南的蛮荒之地 , 研习学问 , 潜心著书 , 写就了多部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 , 被后人誉为明代第一才子 。 晚年的这首诗 , 是他一生的感悟 , 是他智慧的所得 。 年轻时的你争我夺、是非荣辱、功名利禄 , 在当时看似多么重要 , 不过在夕阳的几度西沉之后 , 转头便已成空 。 回首看看 , 成也好 , 败也罢 。 功名事业 , 就如滚滚东逝的长江之水 , 早就不见了踪影 。 即便是那名垂千古的伟业又能怎样?不也是在与老友的一壶浊酒之中付与笑谈?人生是短暂的 , 宇宙是永恒的 。 历史地看 , 作为时空短暂过客的人类 , 何必要去介意世态炎凉?正因为短暂 , 正因为虚幻 , 所以更要保持一种超然世外的旷达!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

离开六榕寺 , 再回首看看山门 , 门前对联上写着“一塔有碑留博士 , 六榕无树记东坡” , 我一下子恍然大悟 , 博士者 , 王勃也 。 这副对联悄悄地告诉懂它的人们这座寺庙与两大文豪之间的渊源 。 王勃留文 , 东坡留字 , 当年的榕树早已不复存在 , 但两大文豪在寺中留下的印记 , 却愈发清晰了 。 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力量吧!【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游广州六榕寺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