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江村

唐·杜甫

【原文】

清江一曲抱村流 , 长夏江村事事幽 。 自去自来堂上燕 , 相亲相近水中鸥 。 老妻画纸为棋局 , 稚子敲针作钓钩 。 但有故人供禄米 ,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

1.清江:明亮清澈的江水 。

2.长夏:漫长的夏日 。

3.微躯:微微弯曲的身体 。


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 , 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

【译文】

明亮清澈的江水曲折环抱着村子流过 , 漫长的夏日里 , 村子显得如此安静 。 梁间的燕子自由自在地来了又去 , 水中的海鸥亲热地相互追逐嬉戏 。 年老的妻子用纸来描画棋盘 , 年幼的孩子用针做成了鱼钩 。 只要有老朋友送我一些钱米 , 其他的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 , 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

杜甫作为忧国忧民的清官 , 一生既无积蓄 , 更没有年老之后的生活保障 。 哪怕他为官之时 , 生活也很是拮据 , 这一切与他的个性有关 , 更与当时的社会息息相关 。 这首《江村》是杜甫写于公元760年的作品 , 当时的他正处于逃亡之中 , 从同州带着家人一路来到绵州 , 然后特别选择了认为可以远离战乱的乡间 , 也就是成都的郊外浣花溪边 。 这一时期的杜甫生活捉襟见肘 , 一家人的生存都靠着朋友、亲人的资助维系 。 虽然他们一家在这里也有了居留之所 , 但生活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 。


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 , 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

就在这种生活的现实下 , 杜甫的身体已经一年不如一年 。 这年的夏天 , 他看着浣花溪边的蜿蜒水流 , 想着清幽安静的田园景致 , 信笔题下了《江村》 , 对内心的安然进行歌咏 。 这是真正的苦中作乐 , 也是杜甫不视困苦、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 诗中的悠闲安逸事实上与当时他的生活现状是截然不同的 , 一个靠着他人供给而度日的人 ,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其内心的沉痛 。


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这首《江村》反映了杜甫不视困苦 , 甘于贫淡的精神体现// //

所以 , 在诗的末句 , “此外更何求”才道破真实:除了安静美好的生活现状 , 没什么是作者可追求的了 , 什么官场纵横 , 什么壮志得施 , 不过是人间云烟 。 如此之句与其说是作者的无奈之语 , 不如说是对内心辛酸的倾吐 , 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控诉 。 也只有这样的诗篇 , 才完全符合杜诗的沉郁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