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智慧:心理战,洞察人性

战国时期 。 秦、赵两国进行长平之战 。 赵国不能取胜 , 还牺牲了一名都尉军官 。 赵王召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对策 。

赵王说:“交战不胜 , 损一都尉 。 我想命令军队突袭秦军 , 你们认为怎样?”

楼昌说:“这没有用 , 不如派人和秦国讲和吧” 。

虞卿说:“说到讲和这个层面了 , 一定是认为不讲和 , 我赵军必败 , 这样一来讲和的主动权就全在秦国了 。 大王请判断秦国的意图 , 秦国到底想不想 。 能不能打败赵国呢?”

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发大军来战 , 肯定是想打败赵军的 , 而且战斗力也比我们强” 。

虞卿说:“那大王请听我的建议 。 派出使臣带着贵重珍宝去讨好楚国、魏国 。 楚国、魏国想要得到大王的宝物 , 必然会允许我们的使臣朝见 。 赵国的使臣能够进入魏国、楚国并得到接待 , 那么秦国肯定会怀疑诸侯们会联合抗秦 , 一定会害怕 。 只有秦国害怕了 , 我们与他的和谈才会顺利成功 。 ”

赵王没有采取虞卿的建议 , 他让平阳君主持议和 , 派亲信郑朱出使秦国和谈 。 秦国接纳了使臣郑朱 。

赵王召来虞卿 , 说到:“寡人派平阳君主持议和 , 秦国也接纳了我们的使臣郑朱 , 你认为结果如何?”


历史智慧:心理战,洞察人性

历史智慧:心理战 , 洞察人性// //

虞卿说:“这样的话 , 和谈肯定不会成功 , 赵军必会被击败 , 而且到时候天下的诸侯都会向秦国庆贺他取得的胜利 。 ”

赵王问:“为什么?”

虞卿说:“郑朱 , 是我们赵国显贵人物 , 现在作为使臣去了秦国 , 秦国一定会故意做出隆重接待的排场来接待郑朱给天下诸侯看 。 这样 , 楚国、魏国会认为赵国已经和秦国讲和 , 肯定就不会发兵来救赵国了 。 秦王知道天下诸侯不会来援救赵国 , 就会没有后顾之忧 , 全力以赴的攻打赵国 , 怎么还会和赵国议和呢?”

最终 , 秦国也没有和赵国议和 。 我们也知道结局 , 长平之战以赵国大败而告终 。

这个故事很简短 , 不同的思维方式 , 导致了可能完全不同的结果 。 这是心理层面的较量 , 比的是谁更加洞察人性 。

战国后期 , 秦国军事力量最强 , 其他六国 , 任何一个国家单独与秦国交战 , 都大概率会战败 , 这样的局势下 , 只有联合抗秦才能维持均势 。 但六国之间也有很多利益纠葛 , 很难团结一致 , 总是勾心斗角 , 也会互相征伐 。 这就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空间和机会 。


历史智慧:心理战,洞察人性

历史智慧:心理战 , 洞察人性// //

赵国打不过秦国 , 求和是必然的 , 但求和也是讲究策略的 。

最好的求和 , 当然是开战之前 , 如果双方还没打起来 , 一方拿出好处请求议和 , 另一方一般会同意 。

当时的局势 , 秦军初胜 , 气势正旺;赵军新败 , 士气萎靡 。 秦军发动大军 , 是下了决心要和赵国决战的 , 在秦军士气高涨 , 信心十足的情形下 , 赵国一厢情愿的想要求和是天真幼稚的 。

好比两个人签了生死状要决斗 , 如果打之前 , 一个人先服软 , 说点客气话 , 可能就打不起来了;如果打起来了 , 一方已经占了便宜 , 而且知道对方打不过自己 , 这种情况下 , 挨打的说 , 咱们别打了 , 肯定是于事无补的 。 因为这个时候 , 弱的一方没有任何谈判的资本了 。 对方就是要来取你性命的 , 性命已经是你最宝贵的东西 , 你还能拿出什么来当筹码呢?除非强势一方自知这次打不死对方 , 但即使是和谈 , 也要狠狠的重伤对方 , 不可能只打了一巴掌就轻易收手 。

所以赵王是天真的 , 平阳君是愚蠢的 。 他们以为派出自己国家的显贵人物 , 显示出求和的诚意 , 就会博得秦国的认可 。 殊不知 , 秦国劳师动众 , 占尽了上风 , 怎么会轻易收手?


历史智慧:心理战,洞察人性

历史智慧:心理战 , 洞察人性// //

相比起来 , 虞卿就有智谋多了 。 他知道 , 现在要讲和 , 必须要让秦国感受到威胁 。 自己一个国家根本不足以和秦国抗衡 , 秦国唯一担心的 , 是其他诸侯与赵国联合对抗 。 因此 , 虞卿才想方设法造势 , 营造一种赵国和楚国、魏国意欲结盟的氛围 , 给秦国施加压力 。 这是一种心理战 , 是秦国不得不重视的层面 , 是他的软肋 。

秦国也是造势高手 , 当赵国派来使臣求和 , 秦国不但接纳使臣 , 还隆重款待 , 并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 。 这样一来 , 就营造出秦国想要和赵国讲和的氛围 。 其他诸侯看到赵国自己主动和秦国讲和 , 谁还会来救赵国呢?赵国失去了外援 , 秦国为什么还要和赵国讲和呢?

你看 , 不同的逻辑起点 , 不同的处理顺序 , 造就完全不同的结果 。 在合理的时机 , 做合理的事 , 才能有预期的结果 。 对形势分析不透彻 , 对人的心理活动洞察不深刻 , 作出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决策 , 怎么会得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呢?


历史智慧:心理战,洞察人性

历史智慧:心理战 , 洞察人性// //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 , 做决策的每一个环节 , 不能只是看似合理 , 一定要将趋利避害这一根本人性 , 加入到决策链的逻辑推导中 。

赵王的逻辑推论:1、我们打不过秦国 , 所以我们要求和 。 2、既然求和 , 我们就派出有分量的人物 , 展示诚意 , 去求和谈判 。 3、秦国看到我们的诚意 , 就会答应求和 。 赵王的第一条推理没毛病 , 打不过硬打是傻瓜 。 第二条毛病不大 , 既然要谈判 , 当然要有诚意 。 第三条就有问题 , 不是你有诚意 , 别人就会认可 , 不能只站在自身的立场思考问题 。 谈判讲究的是博弈 , 是要看彼此的实力、底牌、和互相制约点的 。 赵王没有把趋利避害的人性层面考虑在内 , 在没有给秦国制造威胁的前提下 , 秦国没有避害的考虑 , 只要趋利 , 而且是大利 , 是赵国给不起的大利 。

虞卿的逻辑:1、我们打不过赵国 , 所以要求和 。 2、我们要求和 , 先要找到秦国的软肋 , 迫使他答应 。 3、秦国感受到威胁 , 我们再派出嫌贵的使臣 , 拿出诚意去谈判 , 才能达成议和 。 虞卿的逻辑就比较严密了 , 他只不过在求和之前做一些动作 , 改变一下事情的顺序 , 就能把局势改变 。 所以 , 处理事情的顺序是很重要的 。

秦国的逻辑:1、我们能打赢赵国 , 所以赵国单方面的求和 , 我们不能答应 。 2、我们要断绝其他国家援助赵国 。 3、我们造势让其他国家认为赵国和秦国有意和谈 , 让其他国家无意救援赵国 。 4、断绝了赵国的外援 , 我们全力打败赵国 。 秦国的逻辑相当缜密 , 而且赵国又给了助攻 , 于是秦国来了个将计就计 。

希望您有所收获 ,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