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汤梦丹 整理

王超英 摄

海宁 , 这是一块拥有着悠久历史的热土 , 从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开始 , 这块土地创造着不曾间断的文明 , 地下的古遗址数量和质量都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

海宁 , 这座名字与钱塘江紧密关联的城市 , 富庶而美丽 , 诗书簪缨 , 耕读传家 。 因而以文化之邦著称 , 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

据介绍 , 目前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处 , 省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历史文化街区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9处) , 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 海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 。 这些都是海宁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 今天 , 采访人员梳理我市一些重量级的物质文化遗产 , 一起感受海宁的悠久历史 。

大运河(海宁段)与长安闸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

大运河是世界上实施最早的运河工程之一 , 也是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 , 并迄今仍在发挥重要的水利与航运功能 , 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创造性杰作 。 大运河(海宁段)为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嘉兴至杭州段的一部分 , 流经上塘河和崇长港 。 其中 , 上塘河段西起许村镇吴家堰、经长安至长安闸 , 属上河水系;崇长港段南起长安、北至崇福 , 属下河水系 。 上下河水位高差1.5至2米 。 在明代以前一直是大运河的主航道 。

长安闸位于长安镇区范围内 , 作为一个古代系统水利工程 , 历史上包括长安新老两堰(坝)、澳闸(上中下三闸和两水澳) 。 现存有长安堰旧址(老坝)、上中下三闸遗址、闸河 , 另保留有清代的“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20世纪70年代的船闸管理用房等相关设施 。

长安闸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 , 为江南大运河交通和军事上的枢纽 。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北上皆经此地 , 并留有题咏之作 。 长安闸是古代连接不同水系崇长港和上塘河的一个重要枢纽及管理机构 , 为宋代江南运河三大堰之一 , 是江南古运河上规模最大的运河设施之一 。 其采用三闸两澳复式结构 , 通过各设施的联合运用和严格的管理措施 , 达到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 , 代表了当时水利航运设施建设的世界先进水平 , 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

地址:长安镇(高新区)、许村镇

年代:春秋时期至新中国

保护级别: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神庙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

海神庙 , 俗称庙宫 , 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三月 , 浙江总督李卫奉敕建造 , 次年十一月竣工 , 耗银十万两 。

初建时 , 纵向分东、中、西三路 , 占地四十余亩 。 东轴线有台楼、道院殿、斋厅和天后宫等建筑;中轴线有歌舞楼、山门、仪门、正殿、御碑亭、寝楼等建筑;西轴线有雷神殿、水仙阁、道士楼、亭台假山等建筑 。 山门前石筑广场两侧各置汉白玉石牌坊 , 山门两旁各配汉白玉石狮、旗杆石 , 广场前有水池 , 庆成桥跨于池上 , 桥南有草场及歌舞楼 。

海神庙现存中路诸建筑 , 依次为山门、仪门、大殿、左右配殿、御碑亭及山门前的石坊、石狮、旗杆石、石筑广场和庆成桥等 , 四周筑有围墙 , 平面呈长方形 , 东西相距50多米 , 南北相距200多米 , 建筑总面积1831平方米 , 现占地约十八亩 。 其规模之雄伟 , 可谓“白石为坊玉作墀 , 丹甍碧瓦起崇规 。 ”

地址:盐官度假区

年代:清代

保护级别:国家级(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陈阁老宅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

陈阁老 , 即陈元龙(1652-1736年) , 清代宰相 , 又称阁老 , 因此其故居俗称“陈阁老宅” 。

其宅初建于明朝中期陈元龙的曾祖父陈与相时 , 历陈元成、陈之闇 , 其宅第随陈家事业渐隆 , 不断扩展 , 至陈元龙大规模扩建后 , 占地四十余亩 。 尚幸存有中路大门、仪门、轿厅和东路的祠堂、寝楼、筠香馆、廊桥、双清草堂、宝砚斋、东陪弄及少许的庭院假山、宝砚斋前600多年树龄之罗汉松 , 其他建筑已不复存在 。

1981年 , 我市对其中部分建筑进行整修并对外开放 。 2000年 , 文物部门对中轴线爱日堂、大楼及西轴线建筑等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 , 并于2002年5月至2003年8月进行原址复建 。 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 , 对东路建筑进行维修 。 现存占地面积约4719平方米 , 建筑面积约2384平方米 。

地址:盐官度假区

年代:清代

保护级别:国家级(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安澜园遗址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探寻文化遗产 感悟悠悠海宁// //

安澜园遗址位于盐官镇西北隅的盐官村立新组陈园里 , 西、北靠城墙 , 南原为安国寺 。 安澜园俗称陈园 , 其雏形可追溯至南宋 , 建炎四年(1130年)安化郡王王沆赐第盐官 , 营造此园 。 元初开始 , 该园逐渐废毁 。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 戏曲家、太常寺少卿陈与郊在王氏故园遗址上理水叠山 , 修建园林 , 名曰“隅园” 。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学士陈元龙得之 , 更名“遂初园” 。 该时期园占地四十余亩 , 其中池水面积占去一半 , 继承了隅园来以水为主的布局风格 。 园中主要建筑有环碧堂、静观斋、天香坞、漾月轩、赐闲堂、九曲梁、十二楼等 , 堪称浙西园林之冠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 高宗南巡 , 驻跸遂初园 , 赐名“安澜园” 。 乾隆回到北京 , 将圆明园福海北的四宜书屋也改名为安澜园 , 景区略加改造 , 悉仿安澜园中的主要景点 , 安澜园名闻天下 。 此后乾隆三度南巡 , 均驻跸是园 。 陈氏每次葺新 , 将安澜园面积扩至六十余亩 , 新增景点、建筑达到三十余所 。 太平天国时期 , 安澜园损毁严重 。 此后几经沧桑 ,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 残存的安澜园池沼岸石及几座大假山残石被人掘卖殆尽 , 假山夷为平地 , 古木荡然无存 , 池沼淤塞 , 仅存明代曲桥及部分池塘 。

安澜园遗址是海宁仅存的明代园林建筑遗迹 , 对研究古代园林及海宁陈氏家族具有重要的意义 。

地址:盐官镇

年代:明清时期

保护级别:省级(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