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遇到孔明真是如鱼得水吗?蜀汉惨败后,诸葛亮吐出一句怨言

公元222年 , 蜀、吴彝陵之战 , 蜀军几近覆没 , 刘备既无力再夺荆州 , 又无力与曹氏争夺天下 , “复兴汉室”了 。

为此 , 古今许多学者在叹息之余 , 对荆州之失作了种种评说:或归罪于刘备 , 或责怪关羽 , 或指摘诸葛亮 。 就史实而论 , 三人都有一定的责任 , 孰大孰小?

从刘备对诸葛亮、关羽所授职守和一贯态度观察 , “刘备荆州”得而复失的主要“罪”责应由刘备承担 , 他首先就错在未能重用诸葛亮 , 而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骄傲自大的关羽 。 事实上 , 刘备遇到诸葛亮 , 绝非世人印象中的“如鱼得水” , 也从未把他视为自己手下的第一智囊 , 而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让他去干后勤部长这样的活 。

“跨有荆、益”是最初诸葛亮给尚无地盘的刘备指出的战略目标 。 并针对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外交方针 , 分析了荆州主客观的有利条件 。 显然 , “跨有荆、益”是诸葛亮对各军事集团力量的权衡拟定的战略目标 , 指出了占有荆、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至于如何“跨有荆、益”、“跨有荆、益”后如何保住荆、益?诸葛亮没能也不可能作出预先的估计或安排 。 虽然他常“自比于管仲、乐毅” , 云只能视为他的志向和抱负 , 又被时人誉为“伏龙” , 是个识时务的俊杰 , 亦为对他年轻有为的赞许 。


刘备遇到孔明真是如鱼得水吗?蜀汉惨败后,诸葛亮吐出一句怨言

刘备遇到孔明真是如鱼得水吗?蜀汉惨败后 , 诸葛亮吐出一句怨言// //

然而 , 当时的诸葛亮毕竟只二十六、七岁 , 又“隐居隆中” , “躬耕陇亩”十年 , 缺乏政-治、军事方面的实践经验 , 离开诸葛亮“初出茅庐”的历史实际 , 将荆州失守的责任归结《隆中对》在荆州问题上的失算 , 未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 。

事实上 ,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对如何夺取荆州曾发表过意见 。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直指荆州之际 , 他建议先发制人、进攻襄阳的刘表之子刘琮 , 刘备却以不愿背弃刚刚死去的刘表为由 , 没有采纳 。 结果 , 刘琮降曹 , 曹操兵不血刃占领襄阳 。

刘备意气用事 , 不从攻琮之计 , 坐失良机 , 不仅“让”襄阳于曹操 , 而且在曹军的进逼下 , 不战自溃 , 惨败于长坂 。 后来在荆州归属问题上给孙权以口实 , 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 。

刘备得到诸葛亮后 , 曾发出“如鱼得水”的感叹 , 可惜他在兴奋之余 , 或以为诸葛亮年青 , “初出茅庐” , 或恐其义弟关羽、张飞“不悦” , 虽与“亮情好日密” , 并未重用诸葛亮 。

比如赤壁会战后的第二年 , 刘备自领荆州牧 , 对关羽、张飞、赵云均委以一方守将的重任 , 而对诸葛亮呢?却只是拜为军师中郎将 , 负责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兵役 , 相当于后勤部长 , 而且远离公安 , 住在临蒸 , 这哪是首席智囊应享受的待遇呢?


刘备遇到孔明真是如鱼得水吗?蜀汉惨败后,诸葛亮吐出一句怨言

刘备遇到孔明真是如鱼得水吗?蜀汉惨败后 , 诸葛亮吐出一句怨言// //

又如 , 公元211年 , 刘备入蜀之时 , 将把镇扼荆州的重任托付给了关羽 , 同时让诸葛亮跟关羽干这个差使 , 似乎没有安排诸葛亮的实际职务 。

再如 , 公元213年 , 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合围成都 。 次年 , 刘璋出降 , 刘备自领益州牧 。 他在封官授职时 , 对诸葛亮安排的头衔是军师将军 , 署左将军府事 。

“军师将军”较之于“军师中郎将” , 名位为高 , 却仍是为刘备外出征战时“足兵足食”的后勤“将军” 。 事实表明:赤壁战后 , 蜀汉建立前的十二、三年中 , 更或在白帝城“托孤”之前 , 刘备始终只要诸葛亮主管“足兵足食”的后勤事务 , 没有让诸葛亮继续在如同赤壁会战中那样的实际政-治、军事斗争中发挥才智 , 致使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很突出 , 没有显赫的事迹 , 政-治威望不高 。

因此 , 刘备平定益州赏赐功臣时 , 分给诸葛亮的财物 , 与法正、关羽、张飞等人相同 , 毫无特殊优待 。

刘备入蜀后尤为倚重法正 。 法正长于“奇画策算” , 为刘备实现“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数次献计 , 屡建功绩 , 表现出卓绝的才干 , 成为刘备“是训是咨” , 言听计从的“谋主” , 先后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 扬武将军 , 尚书令 , 护军将军 , 为蜀汉“外统都徽 , 内为谋主”的重臣 。


刘备遇到孔明真是如鱼得水吗?蜀汉惨败后,诸葛亮吐出一句怨言

刘备遇到孔明真是如鱼得水吗?蜀汉惨败后 , 诸葛亮吐出一句怨言// //

刘备如此“雅爱信正” , 是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品德的体现 , 长于权谋的法正成为刘备经营益州的“谋主”亦理所当然 。

从这一角度言 , 将荆州失守的责任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加在诸葛亮这个“足兵足食”的“军师将军”身上 , 极不公正 。

事实上 , 益州的一切军政大事全由刘备决断 , “职为股肱”的诸葛亮除了忙于“足兵足食’ , 外 , 对文臣武将的任免调配 , 军力部署和攻守征伐等重大决策问题上 , 能说些或能做些什么呢?

陈寿《三国志》记事简略 , 裴松之的注则相当详尽 , 均未在诸葛亮“职为股肱”时期的事迹作何记述和补充 , 决非陈、裴记述漏失 , 或有意隐而不书 。

关羽镇荆州 , 是刘备的安排 , 结果由于他的骄傲自大 , 不但丢掉了荆州 , 他自己也兵败被杀 。 荆州失守 , 关羽被害 , 刘备愤怒至极 , 为夺回荆州 , 替义弟报仇 , 于公元221年亲率大军伐吴 。 终因元气大丧 , 于次年惨败于彝陵 。

荆州未能夺回 , 孙刘联盟彻底破裂 , “跨有荆、益” , 分兵北上 , “复兴汉室”的战略宏图付诸东流 。 刘备兵败后 , 诸葛亮曾叹息:如果法正还在 , 必然不会让刘备伐吴 。 诸葛亮此语 , 正是他得不到刘备器重、无法阻止刘备伐吴的怨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