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从开元年间增设节度使开始 , 藩镇逐渐成为帝国防御外敌的坚固壁垒 , 特别是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 , 在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后 , 李唐边境形成了一批靠打仗谋生的职业军人 , 日积月累之下 , 到天宝年间 , 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十节度 , 他们除了承担防御之外 , 还一度是唐玄宗开疆拓土 , 威服四邻的强大军事 , 一时间吐蕃、回纥、南诏等国无不畏服 , 而在这些藩镇之中 ,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曾挽狂澜于既倒的朔方军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要说朔方军的扬名 , 主要还是在爆发安史之乱后 , 虽然早前作为西北边防的军镇 , 他承担了防御吐蕃和突厥的重任 , 但是比起其他藩镇 , 如河东、河西、范阳等其余几镇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功绩 ,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 , 朔方军方才变得璀璨夺目 , 威震天下 。
安禄山以河东、平卢和范阳三镇起兵 , 而在封常清和高仙芝被杀后 , 唐军驻守潼关 , 勤王之师20万集聚一堂 , 其中主要以西北军镇的河西与陇右为精锐核心 , 可是灵宝之战中 , 哥舒翰几乎全军覆没 , 而当时安西、北庭、剑南和岭南五府的兵力是几个藩镇中最少的 , 且在唐玄宗的勤王号令之下赶来了一些 , 也就是说灵宝之战的战败 , 使得这些边镇几乎再无兵可调 , 而当时天下的精兵又全部集中于几个边镇 , 所以这才有了接下来唐玄宗的仓皇出逃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纵观局势 , 也就唯有尚在河北境内由郭子仪和李光弼所率领的朔方军保存完整 , 因此李亨在和玄宗分道扬镳之后 , 经过商讨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北上灵武 , 也就不足为怪了 。 凭借着灵武军政两方的拥护 , 太子才有了敢于擅自登基称帝的胆量 , 而当他后来等到了郭子仪率领雄赳赳气昂昂的五万朔方将士出现时 , 肃宗那一颗不安的心方放松了下来 。
此时的李唐中枢唯一能依赖的就是朔方军 , 而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岁月中 , 朔方军界涌现出了一批批将星 , 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始终占据着帝国军界的领袖位置 , 他们威名赫赫 , 战功卓著 , 郭子仪和李光弼帮助唐肃宗收复两京 , 得以銮驾回朝 , 郭子仪的传奇更是名垂青史 , 至今耳熟能详 , 而仆固怀恩在继郭李二人之后 , 成为朔方军节度使 , 帮助代宗剿灭了史朝义 , 平定了安史之乱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在此次的平叛中 , 朔方军功勋是首屈一指的 , 对李唐可以说是有再造之恩 , 不过自古功高震主 , 有狡兔死走狗烹之说 , 安史功臣来瑱之死 , 前车之鉴 , 仆固怀恩甚为忧虑 , 后因为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之间的嫌隙导致了被逼而反 , 仆固怀恩伙同回纥等异族而攻入关中 , 幸好在社稷危亡之时 , 郭子仪出马 , 压服了蠢蠢欲动的朔方军 , 并顺利的平定叛乱 , 此间凶险非文字难以诉说 。
就这样朔方军也算及时悬崖勒马 , 始终效忠于李唐 。 直到唐德宗继位 , 有冲天之志 , 打算 一举而匡扶天下 , 并且为此大刀阔斧 , 继位之初 , 表现出来的种种举措无不表明李唐大有中兴之象 , 郭子仪的军权在无形之中被德宗分给了李怀光、常谦光以及浑瑊 , 而其中的李怀光就是统领朔方军之领袖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建中二年正月 , 成德李宝成病死 , 其子李惟岳上疏想要继承节度使位 , 等来的却是德宗意味深长的否定 , 因为这位帝王终于逮住了契机 , 打算凭此而拉开他削藩之战 , 用武力强势一统 , 这是多么热血沸腾的决定啊 , 李唐有望在其当政之年而重回贞观、开元之盛世 , 事与愿违 , 一切的灾难财刚刚开始 。
德宗想得有些乐观了 , 这盘削藩大棋 , 开启容易 , 而想要在波云诡谲的政治中掌控自如 , 则非是能力出众之辈而能驾驭的 , 很明显德宗并不是 , 相反在后来的战乱中表现出的决策往往令人有些失望 。
虽然藩镇之间相互竞争 , 各怀鬼胎 , 可是在对于权利世袭这一方针上却是空前的一致 , 因此在德宗拒绝李惟岳请求之后 , 魏博节度使田悦就代表诸藩频频上表 , 一再为李惟岳求情 , 在一次次得到“不”的答案后 , 田悦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便派遣使者迅速赶往恒州与李惟岳见面 , 磋商的议题只有一个 , 如何武力对抗朝廷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建中二年五月 , 田悦、李正己以及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用武力支援李惟岳 , 一时间四镇先于朝廷叛乱 , 一场大戏就此拉开序幕 。 德宗也赶紧发布命令于南、中、北三线全面开战 , 而德宗的作法则是以藩镇制藩镇 , 别说 , 开始还真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捷报频传 , 叛军则节节败退 , 眼看大好局面即将形成 , 德宗将天下重归一统的夙愿就在眼前 , 可是人心却是那么的难以把控 , 利益面前角色互换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 德宗高估了朝廷的威信 , 也高估了将领们的忠诚度 。
几个叛乱藩镇已经龟缩 , 灭亡是迟早的事 , 李惟岳一死 , 朝廷开始对有功将领进行“分脏” , 于是将旧成德一分为三 , 张孝忠、王武俊、康日知三分 , 另把淄青两州划给了幽州朱滔 , 其余地盘朝廷照单全收 , 这次的叛乱 , 最大的收益者是朝廷 , 可是如此一来 , 有人欢喜自是有人愁 , 王武俊和朱滔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 对朝廷之命开始拒绝执行 , 新一番的危机现象 , 这被困守的田悦抓住了机会 , 于是一番游说之下 , 三人达成了联盟共同对抗朝廷 。
面对如此境况朝廷赶紧派遣了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领朔方军和神策军共一万五千人赶赴前线支援势单力孤的马燧军 , 这里李怀光由于求胜心切而大败 , 导致官军不得不退守 , 局面迅速转危 , 叛乱四镇一时间声威大震 , 而再加上淮宁节度使李希烈的反叛 , 帝国烽烟四起 , 德宗惊恐不已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在叛军之中 , 李希烈的威胁是最大的 , 他一路势如破竹 , 中原战场岌岌可危 , 他一度围攻东都屏障襄城 , 对此德宗不得不调军平叛 , 可是持久的战乱已然使得帝国财政危机频频红灯 , 再也难以为继 , 不久就爆发了泾原兵变 , 这一下长安被攻陷 , 德宗逃亡 , 天下更乱了 。
原泾原节度使朱泚被拥立为帝 , 并且率领大军打算一举剿灭德宗流亡朝廷 , 奉天之战拉开序幕 。 奉天被围困一个多月 , 物资和粮食已然消耗殆尽 , 如果四方勤王之师不能早日到达 , 那么德宗很可能就此而被叛军灭杀 , 终于到建中四年十一月中旬 , 援军到了 , 已然对长安形成包围之势 , 其中力量最为庞大的一支就是由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所率领的五万精锐之师 , 此刻的德宗是欣喜无限的 , 当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
十一月二十日 , 李怀光挥师援救奉天 , 在醴泉击败了朱泚阻击部队 , 要知道李怀光如果再晚到哪怕半天 , 奉天也大有被攻破的可能 , 可见李怀光的即使出现 , 对于德宗而言 , 对于李唐而言绝对是再造之恩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李怀光是郭子仪的部下 , 武力壮勇 , 颇有军功 , 不过为人比较直 , 当他心直口快的说出要处置导致此番变故的宰相卢杞、度支使赵赞以及神策军使白志贞三人 , 得到的答案却是让他立刻率部进驻西渭桥 , 择日克复长安 。 这个回答令得满怀希望的李怀光极为的失望 , 眼下他是有大恩于德宗朝廷的 , 可是却得到如此不平的待遇 , 李怀光由此开始心生怨恨 , 对于一个对国家前途对皇帝个人绝望而且又手握大兵的人而言 , 他接下来的作为也就不难解释了 。
李怀光走到了咸阳就按兵不动 , 开始频频上表 , 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德宗处置三人 , 德宗无奈 , 经过三思之后 , 选择了妥协 , 三人被贬斥 , 目的虽然达到了 , 可是李怀光害怕德宗会秋后算账 , 在忧虑和恐惧下 , 李怀光终于决定走上一条叛主之道 。
为此李怀光的心不再紧绷 , 对于朝廷的诏令 , 李怀光根本不予理会 , 反而是各种想方设法挑毛病 , 先是激化矛盾 , 用各军粮食和赏赐都不如天子禁军神策军来进行挑拨 , 对于德宗赐予的免死金牌 , 当着使者的面将其丢到地上 , 说:圣上难道怀疑我妈?通常是担心人臣造反才赐免死铁券 , 我李怀光又不想造反 , 圣上却赐铁券给我 , 莫非想逼我造反?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如此李怀光携朔方军的反叛之势已昭然若揭 , 兴元元年二月二十五日 , 李怀光正式反叛 , 并且吞并了李建徽和杨惠元部 , 公然叫嚣:“吾今与朱泚连和 , 车驾且当远避!”虽然公开与朝廷决裂 , 可是不少朔方军将士仍然心系朝廷 , 忠于朝廷 , 德宗朝廷能够顺利逃走 , 也是因为李怀光派遣的几位部将故意延误拖沓 , 面对内部的不和谐 , 李怀光凭借其威信和手段 , 终究是暂时性的镇服了下来 , 虽然经过一番折腾实力大损 , 可仍然是不容小觑 。
唐军李晟 , 关中朱泚 , 朔方李怀光 , 三人成僵持之势力 , 无奈李怀光没有雄厚的钱粮只能撤离 , 他的目的的老巢河中 , 一路上可谓是体会到了什么叫众叛亲离 , 虽然李怀光也意识到了造反的仓促性 , 可是既然选择也就只能硬着头皮一条路走到黑了 。
长安在李晟的军事打击被收复了 , 而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李怀光了 , 而当孔巢父携带着诏命来宣之时 , 李怀光还是有心归降的 , 因此才有了所谓的“素服戴罪” , 没曾想孔巢父将矛盾激化 , 导致被李怀光手下砍死 , 朝廷等来的不是李怀光的认罪 , 而是“操练士卒 , 严守城池”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兴元元年 , 唐将奉命征伐河中 , 不过南线战场的浑瑊和骆元光部在同州长春宫遭遇李怀光部徐庭光的顽强阻击 , 一时间朝臣纷纷谏言赦免李怀光 , 不过好在德宗坚持要剿灭怀光 , 果然不久后 , 北线战场的马燧取得了连战连捷的骄人战绩 , 至此河中城中的李怀光可谓是困兽犹斗 , 虽然帝国一时间呈现出否极泰来之势 , 可是战场所带来的钱粮消耗令得李唐朝廷捉襟见肘 , 因此朝廷群臣希望赦免李怀光 , 这被李晟和马燧所强势拒绝 , 马燧更是提出只要一个月的粮饷就荡平李怀光 , 德宗咬牙答应了其要求 。
当时摆在眼前的难题是“长春宫不下 , 则怀光不可得” 。 如果绕过长春宫攻打河中 , 则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 而此刻粮饷不足 , 只能和时间赛跑 , 于是马燧声情并茂的劝说徐庭光等将士 , 而自从安史之乱以来 , 朔方军一直都是国家的定海神针 , 将士们自然也不愿意和朝廷对抗 , 而在马燧的劝说下 , 徐庭光等人答应只固守长春宫绝对不再作任何反应 , 马燧心中大石总算放下了 。
绕过长春宫 , 官军合兵一处 , 所到之处望风而降 , 而面对近在咫尺的唐军 , 李怀光慌忙命人燃起烽火 , 却无军前来增援 , 此时的李怀光明白大势已去 , 最终以一根白绫而自缢 , 而大将牛名俊砍下李怀光首级率众出降 , 至此李怀光朔方军被平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安史之乱三十年以来 , 朔方军转战南北 , 平定祸患 , 一直都是帝国的定海神针 , 曾一度挽狂澜于既倒 , 可是一朝转换 ,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胁迫朔方军而反叛朝廷 , 这对于李唐无疑是晴天霹雳 , 而纵观李怀光的反叛之路 , 这也源于其政治能力的不足 , 当然从德宗的所作所为来看 , 他的确有愧于李怀光 , 是德宗一手造成了李怀光对朝廷的绝望而最终走上的反叛 。
朔方军从李唐定海神针一朝变为叛军 , 是帝王之过还是藩帅之错?// //
不过话又说回来 , 老帅郭子仪曾蒙受了多少的不白之冤 , 可是凭借其对李唐的忠贞 , 凭借他的政治能力和情商成功的化解了多次的危机 , 才有其一生的传奇 。 圣人也有犯错之时 , 何况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呢?凭借武力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实属下策 , 在那个封建专制时代 , 文死谏 , 武死战方是对国家的回馈 , 用武力只会使得涂炭生灵 , 国家战火不断 , 受伤的终究还是百姓 。
说历史 , 话风云 , 明自身 , 茶余饭后舒心自我 , 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 从战功简析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将的能力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从蒯越相马说起,刘备为何不夺荆州?
- 从《解服散说》考证皇甫谧兄长皇甫士元
- 刘先银悟《黄帝内经》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惟道是从
- 从经济和军事上,浅谈姜维和诸葛亮的差距
- 从《水浒传》来看宋朝人那些过年的习俗
- 从日本纪念德军战俘收容所百年说起
- 从刘关张的出身谈谈三人的武力特点
- 曾经的女星韩菁清:从交际花到姐弟恋,最后归宿是与梁实秋忘年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