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代,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公元前359年 , 秦孝公起用商鞅 , 在秦国实行变法 , 革新政治 。 商鞅顺应时代的要求 ,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崭新的制度 。 这些制度对秦国的迅速强盛和统一六国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 并对以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在春秋战国时代,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在春秋战国时代 , 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

在商鞅变法的各项改革中 , 最根本的一项变革是废除了通行中国上千年的奴隶主贵族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一一井田制 , 建立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 所谓井田制 , 就是以井为单位 , 把土地划分成若干相等的块田 。 按《孟子·滕文公上》的记载 , 每井有田九百亩 , “其中为公 , 八家皆私百亩” , 也就是八家共同负担一井的耕作 。 从孟子田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井田制下的亩制 , 每亩是百步见方 。 这在《汉书·食货志》中说的更为明确:“六尺为步 , 步百为亩 。 ”

井田制下 , 所有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 即所谓“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耕种者仅有使用的权力而没有所有权 。 在这种土地所有制下 , 土地要定期轮换 , 重新分配 , 即所谓“民受田 , 上田夫百亩 , 中田夫二百亩 , 下田夫三百亩 。 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 , 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 , 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 三岁更耕之 , 自爱其处 。 ”①或者象何休注《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时说的:“三年一换主(土)易居” 。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 井田上的耕作都要雏飞驱使大批的耕作奴隶集体进行 , 《诗经》中所描绘的十千为耦”、千其耘的场面即是现实的反映 。


在春秋战国时代,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在春秋战国时代 , 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

在春秋战国时代 , 由于铁农具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 铁犁牛耕的推行 , 施肥措施的改进 , 水利灌溉面积的扩大 , 生产力有了显着的提高 , 井田制的组织形式和耕作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人们在田上的耕作热情迅速衰减 , 井田之上 , “民不肯尽力” , 到处是杂草丛生 , “维莠骄骄” , “维莠桀 , 以致于公田不治” , “道路不可知”与此同时 , 一些奴隶主贵族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致使“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


在春秋战国时代,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在春秋战国时代 , 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

在这种历史前提下 , 商鞅在秦国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 , “废井田 , 开阡陌 , ”①“制田”② , 奖励军功 , 实行“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 , 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③的“名田制” 。 所谓“辕田” , 就是《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中所讲的“受田” , 即“计口授田” 。 从字面上讲 , “辕”与“爱” , 古字相通 , “辕田”也就是“爱田” 。 什么叫“爱田”?《汉书·地理志》注引孟康的说法 , 就是“爱自在其田 , 不复易居也 。 明白地说 , 也就是对井田制下的“三年一换土易居”的土地定期轮换分配制度的否定 , 在秦国推行土地私人长期占有制 。 张晏对此看得很准 。


在春秋战国时代,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在春秋战国时代 , 铁农具的发明得到广泛使用// //

他说:“周制三年一易 , 以同美恶;商鞅始割裂田地 , 开阡陌 , 令民各有常制 。 ”④朱熹在《开阡陌辩》中分析的好 , 他认为 , 商鞅推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使民有田即为永业 , 而不复归授 , 以绝烦扰欺隐之奸 , 使地皆为田 。 ”对此 , 秦始皇也曾大肆炫耀:“久并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