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 , “听毛主席的话 , 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

文/章世森 杨林

1993年12月 ,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时 , 海军原副政治委员方正平抱病撰文:“在艰难岁月里 , 我多次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教诲 。 每一想起使人心往神追 , 激动不已 。 ”谨记一声教诲 , 终成一方干将 。 回望戎马倥偬的一生 , 方正平深切感到 , 正是党和毛主席的殷切教导 , 将自己从一个被剥削受压迫的长工 , 培养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 。 “听毛主席的话 , 跟共产党走” , 成为这位开国海军中将信守一生、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

少小闹革命 , 从苦孩子成长为红军指战员

1908年8月11日 , 方正平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乡马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因衣食无着 , 他5岁被过继给别人家为子;9岁那年 , 养父因病去世 , 上学不到一年便辍学回家 。 从此 , 小正平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

1926年8月 , 北伐军攻克平江县城 , 饱受剥削和压迫的方正平毅然报名加入了当地的农民协会和赤卫队 。 此后 , 他积极参加工农运动 , 在斗争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 并于1928年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 平江起义爆发后 , 方正平内心受到极大震动 , 他认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 主动要求参加红军 , 但在生母和养母坚决反对下 , 只好暂时放弃这个念头 。

两年后 , 彭德怀率红军部队又来到平江 。 这一次 , 方正平瞒着家人偷偷报名参了军 , 并参加了攻打平江县城的战斗 。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参加战斗 。 炮火隆隆 , 喊杀声震天 , 他毫无所惧 , 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 在与敌人的厮杀中表现非常勇敢 , 还亲手缴获了一支“汉阳造” 。 随后 , 他又接连参加了进击江西修水县城、攻克湖北黄石港、夺占湖南岳阳城等战斗 。

随着打仗水平的提高 , 方正平被提拔为班长 , 并被选送到红军随营学校学习 。 1931年前后 , 国民党先后对中央苏区发动了3次大规模“围剿” 。 方正平跟随部队一次次冲锋陷阵 , 一次次冒死突围 , 凭借无所畏惧的果敢和敏捷灵活的步伐 , 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围攻 。 尤其是在攻打高兴圩的战斗中 , 在连长牺牲的情况下 , 他带领全连发起4次冲锋 , 誓死夺回了被敌人占据的山头 。 7月 , 方正平调任红2师第11团第5连政治指导员 , 不久改任连长 。 当时 , 战斗非常频繁 , 环境异常艰苦 , 官兵不仅要经常忍饥挨饿 , 还要时刻面临生死考验 。 但该连内部关系十分融洽 , 凝聚力战斗力很强 , 半年多来没有发生一例逃亡 。

是年12月 , 国民党调集40万兵力 , 对中央苏区发动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围剿” 。 红2师原先担负围攻南丰县城任务 , 在接近城垣时 , 突然接到命令撤围转移 。 不少战士非常不解 , 部队出现了一些思想反映 。 已调任师直属队特派员的方正平 , 随即下到连队 , 发动党员搞好宣传鼓动 。 他提出“思想通 , 两脚快如风”“巩固部队最重要 , 消灭掉队和逃跑”等口号 , 极大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 。 部队连续数昼夜急行军 , 赶赴宜黄南部地区集结 , 先后在黄陂和草台岗取得了伏击歼敌的重大胜利 。

1933年6月 , 原红5军第1、第2、第3师合编为红3军团第4师 , 方正平改任该师第12团特派员 。 为做好政治保卫工作 , 他经常到营连了解一线情况 , 并广泛建立了思想骨干网络 。 其间 , 他通过细微观察 , 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四五起企图组织逃亡的事件 , 在残酷斗争环境中巩固了部队 。 后来 , 该团被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模范红十二团”称号 。

长征开始后 , 因患重病住院治疗的方正平 , 抱定“就是死 , 也要死在部队里”的念头 , 坚决跟随大部队踏上了征途 。 一路上 , 红军前有炮火阻击 , 后有追兵围堵 , 头上是敌机侦察 , 脚下是陡坡湍流 , 环境极其恶劣 。 但方正平与战友们一起 ,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和疲劳 , 艰难地冲破了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 。

1935年2月 , 红4师改编为第12团 , 方正平再任特派员 。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 , 该团奉命攻打娄山关 。 其为大娄山脉的主峰 , 重崖叠峰 , 峭壁绝立 , 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 , 素有“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之说 。 方正平高喊着“歼灭娄山关敌人 , 再占领遵义城”的口号 , 一边鼓动部队 , 一边持枪上阵 , 与战士们一道向守敌发起猛烈进攻 。 经过反复争夺 , 终将守军击溃 , 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 极大地提振了部队士气 。

四渡赤水后 , 中央红军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 尔后抢渡大渡河 , 翻越夹金山 , 走过茫茫草地 , 历经旷日持久的艰难行军和残酷战斗 , 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

1936年6月1日 ,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 。 正在西征前线作战的方正平被召回 , 进入第一期第一科(高级干部科)学习 。 在长期战争实践中 , 他愈发感到自己文化底子薄 , 因此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 在半年多时间里 , 他求知若渴、发奋学习 , 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 。 12月 , 方正平尚未毕业 , 就被教育长罗瑞卿点名留校工作 。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 , “听毛主席的话 , 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

◆1937年 , 在延安抗大读书的平江籍战友在一起合影 , 中排左二为方正平 。

第二年 , 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 当时办学条件很差 , 吃小米、点油灯 , 拿窑洞当教室 , 用石头作桌椅 , 以墙上的石灰当笔 , 把山上的石片作纸 。 但学员们铆足了劲儿地刻苦学习 , 毛泽东形容他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 , 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 。 从这里出发 , 一大批优秀军政干部走上抗日前线 , 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 抗日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 方正平同许多抗大干部一样 , 迫不及待地想上前线打日寇 。 一天 , 方正平同30多名抗大干部来到毛泽东的住处 , 表达了想要上前线的愿望 。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前方需要人 , 后方也需要人嘛!办学校是组织和壮大抗日力量的有效办法 , 我们需要继续办学 , 培养大批干部 。 ”“以后抗大要上战略课 , 讲大局大兵团的战略 。 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当地处置小的问题 。 ”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 大家听后都深受触动 。

1939年4月初 , 方正平所在的学员大队奉命到瓦窑堡独立办学 。 临行前 , 方正平请毛泽东为大家讲话 。 毛泽东风趣地说道:“我不讲别的 , 瓦窑堡有狗 , 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一条打狗棒 。 这条打狗棒就是:‘人不犯我 ,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 , 我必犯人 。 ’假如说有一个人在你头上撒尿 , 你不动他 , 他就要拉屎;你一动 , 他知道有人 , 就不敢了 。 ”听了这个诙谐的比喻 , 大家开心地笑了 , 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启迪教育 。

转战豫鄂边 , 在抗日烽火硝烟中砥砺成长

随着抗战形势急剧变化 , 敌后战场斗争也愈演愈烈 。 1939年5月下旬 , 方正平告别学习、工作和生活了3年的延安 , 奉命奔赴中原敌占区 , 在豫鄂边区开启了一段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 。

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指示 , 豫南、鄂中、鄂东三个地区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 辖5个团队和3个总队 , 方正平任第1团队政治委员 。 之后 , 纵队将第1、第2、第3团队合编为平汉支队 , 周志坚任支队长 , 方正平任政治委员 。 按照纵队首长“尽快把支队建设成一支四五千人的拳头机动部队 , 担负起保卫边区、开辟根据地的任务”要求 , 方正平和周志坚率部向武汉外围敌后战场实施战略展开 , 先后歼灭礼山、孝感的两个旅顽军 , 巩固了大、小悟山抗日根据地 。

其时 , 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斗争渐趋白热化 。 1940年5月 , 枣(阳)宜(昌)战役爆发 , 国民党军第五战区主力陷入日寇重兵包围之中 。 为缓解正面战场压力 , 方正平等率部挥师西进 , 对鄂中多个日伪军据点发动袭击 , 并歼灭盘踞在京山县以北地区的顽伪1100余人 , 解放了白兆山区重镇坪坝 , 切断了安陆、三阳店两地日寇的联系 , 并对附近雷公店等日寇据点形成威胁 。 这一年夏秋时节 , 日寇为重占坪坝 , 先后3次出兵进犯 , 但均被我军顽强击退 , 以失败而告终 。

数月之间 , 三战三捷 , 平汉支队取得了组建以来与日寇大规模作战的首次胜利 , 有力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 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激情 。

1941年1月 , 皖南事变爆发 , 国民党军加紧对我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 。 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 , 华中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 , 豫鄂挺进纵队编为第5师 , 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 下辖第13、第14、第15旅 , 其中第13旅旅长为周志坚、政治委员为方正平 。

从5月上旬开始 , 方正平和周志坚率领部队 , 先后在安陆、天门、潜江、黄陂等地侧击日寇 , 在云梦、花园等地破坏日伪军据点 , 全歼孝感城内日寇宣抚班 , 反击顽军湖北保安第1旅 , 取得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一系列胜利 。

与此同时 , 方正平、周志坚十分重视部队的政治工作和正规化建设 , 尤其注重抓好游击条件下官兵作风养成 。 他们利用作战间隙 , 主持全旅开展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整顿 , 并建立健全了学习、值班、点名、查哨等13项制度;还举办教导队轮训干部 , 先后4期培训干部800多人次 。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 , 全旅上下面貌一新 。

是年冬 , 太平洋战争爆发 , 日寇急从中国战场抽调大量兵力南下增援 , 致使武汉周边地区兵力空虚 , 不得不依靠伪军分兵把守 。 李先念决心集中一部兵力歼击盘踞在侏儒山地区的伪定国军第1师及增援扫荡之日伪军 , 扩大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 。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 , “听毛主席的话 , 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

◆1940年初 ,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进入鄂中地区 。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 , 第15旅连续向汪伪发动4次进攻 , 敌残部窜至王家场、余家场、何家场地区 。 1月28日 , 方正平、周志坚率第13旅主力协同第15旅主力 , 分两路攻打伪军阵地 , 歼敌1500余人 。 2月2日 , 又指挥第37、第38团各一部抗击仙桃日伪军进犯之敌 , 歼其大部 。 3日 , 再击退沙湖日寇一部增援 。

此役历时近2个月 , 新四军第5师共歼伪军5000余人、毙伤日寇200余人 , 控制了侏儒山及其附近地区 , 扩大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 , 为尔后进军襄河以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

之后 , 豫鄂边区成立3个军分区 , 第5师除保留第13旅担负全区战略机动任务外 , 撤销其余两个旅 。 此时 , 豫鄂边区上空乌云密布 。 4月22日 , 日寇集结400余人向大悟山抗日根据地“扫荡”;该月下旬 , 国民党顽军以12个正规师及地方武装10万余人 , 分多路向豫鄂边区进攻 。 大敌压境 , 方正平、周志坚指挥第38团一部在水灌冲阻击 , 第37团坚守万福山阵地 , 打退日寇5次猛烈进攻 。 同时 , 率部在平汉铁路两侧与顽军周旋 , 相机打击顽军 , 先后歼灭顽军第1游击纵队1个营和国民党暂编第1师1个团 , 逐步恢复被“蚕食”的白兆山抗日根据地 。

1943年3月 , 新四军第5师恢复第15旅建制 , 目标直指“挺进洪湖、开辟襄南” , 方正平任政治委员 , 吴林焕任旅长 。 接着 , 中共襄河地委襄南代表团成立 , 方正平任书记 , 统一领导襄南抗日根据地创建工作 。 他和吴林焕一起深入开展剿匪斗争 , 消灭收编数十股土匪 , 还成功组织争取了驻潜江伪暂编第10师第3旅第7团团长李正乾部起义 。 二人率部进击潜江县重镇熊口 , 打通了通向洪湖的通道 , 并向天(门)潜(江)沔(阳)和洪湖中心区挺进 , 解放了排湖以北、襄河以南广大地区 。

9月 , 第15旅奉命与第三军分区合并 , 第15旅番号撤销 , 方正平任副政治委员 。 他奉命组织开展襄西、湘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 任中共襄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后 , 他率军分区主力与来犯日寇展开周旋 , 乘敌立足未稳之际 , 将其大部歼灭 , 粉碎了日伪军精心策划的“扫荡” 。

在方正平等坚强领导和组织指挥下 , 当地军民同仇敌忾、艰苦奋斗 , 襄河地区斗争形势有了很大发展 , 涵盖东至汉阳、西至当阳、南至洞庭湖、北至京山和钟祥的广大地区 , 人口、面积均达豫鄂边区一半左右 。

突破敌围攻 , 重返中原团结改造起义部队

1946年6月 , 蒋介石集中30万正规军 , 开始进犯中原解放区 , 图谋发动全面内战 。 此时 , 我中原军区只有6万兵力 , 且被压缩到纵横不到百里的狭小区域内 , 情势十分危急 。

中共中央中原局提出“坚持自卫 , 临危不乱”的口号 , 决定组成左右两路突围部队 , 西进陕南和鄂西北 。 时任第2纵队参谋长的方正平 , 积极协助纵队首长筹划制定方案、组织各项准备 。 突围行动于6月29日20时开始 , 历经13个小时 , 主力部队全部越过平汉铁路 , 突破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钢铁防线” 。

到达内乡师岗地区后 , 突围部队分成左右两支纵队 , 分别向南华塘和山阳、柞水地区前进 。 方正平随左纵队行动 。 此时 , 国民党3个整编师正紧急追来 , 胡宗南1个整编师又1个旅也赶来堵截 , 妄图围歼我主力于丹江沿岸 。 方正平奉命担任渡江指挥 。

丹江是汉江最长的支流 , 发源于秦岭南麓 , 上至陕西龙驹寨 , 下达湖北老河口 , 全长近400公里 , 为长江地带通往古都西安的一条重要水路交通枢纽 。 由于连日来上游大雨滂沱 , 江水汹涌下泻 , 水流十分湍急 。

方正平一面指挥战斗部队占领制高点 , 以阻击追兵;一面组织部队开始渡江 。 黄昏时分 , 部队开始向对岸前进 。 当时 , 一些战士看到水流汹涌 , 内心犹豫不决 , 方正平大声动员道:大家要勇敢沉着 , 团结互助 , 一定要抢在敌人之先渡过江去!战士们相互搀扶着艰难前进 , 终于抢在尾追敌军到达前渡过了丹江 。

西进途中 , 方正平等率部向玉皇顶及黄家堡一线的阻敌发起攻击 , 一举拿下玉皇顶 , 成功打开了入陕的大门 。 为顺利突围 , 部队到达陕南山阳县一带后分成两路 , 方正平率第2纵队直属队、第38、第39、第45团组成二路纵队 , 从山阳至漫川关之间向宁陕方向前进 。 不料 , 原定行军路线早已被胡宗南部封锁 , 所有道路关卡也被国民党军占据 。 而此时 , 与军区首长的电台联系也中断了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部队一时间陷入了困境 。

方正平指示报务员迅速呼叫中央军委的电台 , 很快沟通了联系 。 通过军委电台 , 又与军区取得了联系 。 其时 , 胡宗南部正在山阳、柞水、镇安一线聚集重兵堵截 , 军委要求二路纵队“就地分散展开游击战 , 建立根据地” 。 方正平遂指挥部队以营为单位就地分散 , 按指定区域活动 。 8月3日 , 他在山阳县主持召开3000人大会 , 宣布成立第三军分区和中共地委机关 。 接着 , 他率2个连击溃当地土顽100余人 , 占领漫川关 , 迅速打开了斗争局面 。 他还根据形势变化 , 提出敌变我变 , 集中兵力攻打保安团的建议 , 先后进攻双槐树、镇平、内乡、桑坪、鲁山等一带10多个保安团 , 并予国民党军整编第38师一部以重创 , 迫使“清缴”陕南的国民党正规军大部东调 。

1947年6月 , 刘邓大军奉命外线出击 , 强渡黄河 , 千里跃进大别山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8月 , 方正平随中原突围部队东进南下 , 与刘邓大军会合 。 是年底 , 桐柏革命根据地和桐柏军区成立 , 方正平任桐柏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

为消灭盘踞在该地的国民党军 , 方正平率部沿桐柏山脉主峰太白顶南麓奔袭枣阳县城 , 并协同军区主力第28旅清扫唐(河)枣(阳)桐(柏)一带反动地方武装 , 基本消灭了当地的反动武装 , 军分区境内县乡民主政权相继建立 , 社会秩序日趋稳定 。 此后 , 国民党军又多次对桐柏解放区发动进攻 。 方正平率部机动于广大山区 , 先后在平昌关、禹王店、武胜关等地寻机歼敌 , 并参加宛西、宛东、襄樊等战役 , 接连给予国民党军以重创 。

1949年8月初 , 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在长沙率部起义 。 这时 , 华中军区首长交给方正平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团结改造起义官兵 , 把这支旧军队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

这支部队虽然举起了义旗 , 但仍保留国民党军队的一套旧机构、旧制度和旧作风 , 官兵关系、兵兵关系十分紧张 , 多数官兵对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认识不清 , 对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了解很少 , 个别人甚至企图组织叛变 。

方正平十分注重团结陈明仁等高级将领 , 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 发挥其在改造起义部队中的特殊作用 。 他还就调整配备干部主动与陈协商 , 充分听取吸收其意见 。 在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时 , 他特意安排陈明仁讲话 , 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 此外 , 他多次与不同层次官兵座谈、谈心 , 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和想法 , 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鲜活素材 。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 , 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 , 陈明仁任司令员 , 唐天际(此前任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任政治委员 , 方正平任政治部主任 。 在致华中军区并转中央军委的《二十一兵团工作报告》中 , 方正平对整编动员、整编准备、初步教育、部队的进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作了详细报告 。

此后 , 在方正平参与组织下 , 兵团所属各级建立了中共组织 , 配备了政治工作干部 , 初步建立起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制度 。 方正平领导各级政治机关深入分析形势 , 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和我军优良传统教育 , 大力加强作风建设 , 深入开展民主运动、爱民运动和生产运动 , 整个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

猛虎变蛟龙 , 参与领导海军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 , 方正平调任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 。 从陆上“猛虎”转身为海上“蛟龙” , 方正平欣然接受组织安排 , 立即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 为尽快适应新角色 , 他专门利用半年时间 , 先后赴汕头、黄埔、虎门、海南、湛江等一线部队开展深入调研 , 基本摸清了海军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

如何实现从陆军到海军、从原海军到新海军、从青年学生到海军战士的转变 , 是方正平始终惦念在心的问题 。 从1952年5月起 , 他先后在军区海军机关和驻万山、海南、西营等编队干部大会上作辅导报告 , 纵览中国有海无防的惨痛历史 , 历数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 引导大家热爱海军、投身海军、奉献海军 , 在官兵中起到了很好反响 。 同时 , 他还针对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 , 先后在军区海军机关和有关编队干部大会上作了报告 , 对提高干部政治觉悟、改进部队工作作风 , 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 , “听毛主席的话 , 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

◆1960年 , 萧劲光司令员率领部分领导视察南海舰队 。 左起:来光祖、张汉丞、齐勇、萧劲光、周希汉、方正平 。

1953年7月至1954年1月 , 方正平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军区海军政治工作会议 , 强调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保证军事训练 , 搞好技术、业务学习 , 完成工程修建任务 , 号召政治干部好好学习 , 开动脑筋 , 钻研技术业务 , 掌握新的本领 。 很快 , 在广大政治干部中就掀起了军事技术练兵热潮 , 一大批政治工作“门外汉”迅速成长为懂军事、会政工的“行家里手” 。 1955年授衔时 , 方正平被授予中将军衔 ,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1956年6月 , 首届海军党代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 毛泽东在接见会议代表时 , 深情地握着方正平的手 , 勉励他“要好好干 , 继续努力 , 干好海军 , 把海军建设好 。 南海战略地位很重要 , 要把部队工作做好” 。 方正平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 对主席的嘱托始终铭刻在心 。 是年11月30日 , 方正平被任命为海军南海舰队政治委员 。

1964年6月 , 方正平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海军南海舰队政治委员 。 7月2日 , 台湾国民党军派出两艘输送船 , 企图在广西登陆 , 将一众特务偷运到大陆 。 当时司令员吴瑞林正在外学习 。 接到报告后 , 方正平第一时间向广州军区领导电话报告情况和舰队部署 , 同时令某基地副司令员田松率舰艇编队出海拦截 。 参战部队迅速将敌舰击沉 , 毙敌、俘敌70余人 。 方正平在主持战斗总结会时 , 特意强调:“这一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 , 我们一定要看到敌人还是会来的 , 因此要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 , 把一切工作落实到搞好战备、争取更大的胜利上 。 ”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从平江长工成长为开国中将 , “听毛主席的话 , 跟共产党走”是其终生信念// //

◆方正平下连当兵时 , 向战士们讲老红军革命斗争故事 。

果不其然 , 1965年8月6日凌晨 , 在福建漳州东山岛附近海面 , 又一场海上歼灭战悄然打响 。 台湾国民党海军出动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小型猎潜舰“章江”号 , 企图到闽南沿海袭扰破坏 。 在方正平与吴瑞林指挥下 , 我南海舰队6艘鱼雷艇和4艘护卫艇组成突击编队 , 集中火力围攻来犯敌舰 。 这场海战 , 从我舰艇出航到返回基地 , 历时12小时45分 , 与敌舰战斗持续3小时43分 , 最终以我击沉敌2艘舰艇而胜利结束 。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海上歼灭战 , 创造了海军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成功范例 。 当日 , 国防部通令嘉奖:“这一仗打得坚决 , 打得干脆 , 打得漂亮 , 是近几年来海上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 。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参战有功单位和人员代表时高兴地说:“仗打得很好” , 总结也“写得很好” 。

“文化大革命”期间 , 方正平受到一定冲击 。 但他始终心系海军建设发展 , 时刻准备重新为党和军队工作 。

1975年8月22日 , 中央军委任命方正平为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 。 上任后 , 他针对东南沿海地位特殊、斗争形势严峻的实际 , 多次强调加强战备教育 , 引导官兵树牢战备思想 , 坚定必胜信心 , 激发广大指战员鼓足练兵热情 。

1981年 , 方正平升任海军副政治委员 , 主要分管干部工作 。 在他的领导主持下 , 海军先后制定了《海军关于加强舰艇部队军事干部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海军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四化”建设七年规划》等重要文件 , 对海军部队选拔、培养和使用优秀干部进行了有益探索 , 为促进海军部队战斗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 同时 , 他担任海军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 , 多次召集专家领导研究党史资料征集工作 。 他还身体力行 , 撰写各类回忆文章10余万字 , 对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进行了回顾 。

1985年7月 , 方正平因年龄和健康原因 , 退出海军领导班子 。 革命斗争60余载 , 为海军奋斗了30多年 , 即便退休 , 他仍心系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 。 1988年 , 方正平被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1994年11月5日方正平将军在北京逝世 , 享年86岁 。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