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篆书(甲骨文和象形文字)也是汉字的肇始 。 至今发现的先秦刻石文字遗存 , 最早的要属《石鼓文》 , 在书法史上属于大篆 , 也称“籀文” 。 该刻石于唐初被发现 。 原石作鼓形 , 共十石 , 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 , 径约三尺余 。 内容记述秦国君田猎之事 , 故又称“猎碣” 。 曾被弃于陈仓云野 , 故又称“陈仓十碣” 。 原石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 , 历经辗转 , 今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石鼓文的字体 , 上承西周金文 , 下启秦代小篆 , 从书法上看 , 石鼓文上承《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铜器 , 铭文盖十行 , 器五行 , 计121字 。 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 , 字行方正、大方 。 横竖折笔之处 , 圆中寓方 , 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 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 , 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 。 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 , 用笔起止均为藏锋 , 圆融浑劲 , 结体促长伸短 , 匀称适中 。 古茂雄秀 , 冠绝古今 。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 , 开小篆之先河 , 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康有为称其“金钿落地 , 芝草团云 , 不烦整截 , 自有奇采” , 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

《石鼓文》对后世的书法与绘画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 不少杰出的书画家如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朱宣咸、王福庵等均深受《石鼓文》的影响 , 确立出自己典型的书法艺术风貌 。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

朱耷(八大山人)也曾临习《石鼓文》、《禹王碑》等最古老的石刻文字 。 但是 , 他不是亦步亦趋根据原碑刻进行临写 , 而是以独特的八大体书法进行临仿 , 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笔法和审美特质 , 再进行书法间架结构的布局 , 强化了笔墨线条的表现能力 。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

此件《篆书册》在审美意象上凸显了朱耷古朴酣畅、秀雅凝练的书法审美意象 , 在整体上具有很深的禅意和静穆气息 , 传达出迷茫、雄深、朴茂、秀雅的精神情调 。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

《禹王碑》是我国最古老的名刻之一 , 碑文为奇特的古篆文、鸟篆文 , 字分9行 , 共77字 。 碑高1.7米、宽1.4米 。 此碑字体奇古 , 如行走龙蛇 , 似蜷身蝌蚪 , 对于后世书法家亦产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 。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八大山人临《石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