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1712年——1778年) ,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精神领袖 , 欧洲启蒙运动中坚人物 , 西方启蒙“现代性”思想的杰出代表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西方“现代性”思想源于文艺复兴 , 延续于16世纪宗教改革 , 完成于启蒙运动 。 尽管西方后现代文化对“现代性”价值颇多指责 , 但现代性思想毕竟引领欧美社会 , 走出中世纪 , 迈向理性、自由、民主的现代社会 , 功不可没 。

“现代性”一词本是时髦、时尚之意 , 意谓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出现的一些新元素 , 以区别于中世纪文化 , 如提倡个性解放 , 重视物质生活享受 , 反对宗教迷信 , 弘扬进化论等观念 。

启蒙运动后 , 欧美发生资产阶级大革命(西方称自由民主革命) , 西方社会正式进入现代阶段 。

启蒙“现代性”除了反对宗教迷信和教会腐败外 , 另一重点目标是批判中世纪封建社会和文化 , 建立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新价值 。 启蒙思想家以英国洛克、德国康德、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代表 , 他们的理论可称为哲学或社会学批判 。

英国洛克是启蒙运动早期思想家(启蒙运动最早出现在英国) , 他较早提出天赋人权思想 。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 此文是西方古典法学经典文献之一 , 对卢梭思想影响很大 , 卢梭于《社会契约论》中多次提及孟德斯鸠(立法、司法、行政之三权分立) 。

在启蒙思想家阵营中 , 卢梭的思想最为激进 , 富有革命色彩 。 正如民国学者梁启超所言:自此说一行(社会契约论) , 欧洲学界 , 如旱地起一霹雳 , 如暗界放一光明 , 风驰云卷 , 仅十余年 , 遂有法国大革命之事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在许多人眼里 , 卢梭的人格和思想复杂多变 , 是个谜一样的人物 。

诸如:卢梭的思想博杂、超前 , 内含某些矛盾性 。 如他提倡理性主义 , 反对宗教愚昧;同时又否定科学、艺术 , 认为科学、艺术导致西方文明走向堕落(卢梭成名作《论科学和艺术》) 。

卢梭既是启蒙“现代性”精神领袖 , 同时又是欧洲浪漫主义开拓者 , 两种相对气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 在卢梭时代并无第二人 。

卢梭反对教会专制 , 但并不否定上帝 。 卢梭认为 , 人类所犯罪过和上帝无关 , 完全是人类自身原因 。 这种看法和好友伏尔泰恰恰相反 。

伏尔泰坚信 , 上帝对于人类所犯罪过 , 同样负有部分责任(两人观点分歧最终导致友谊破裂) 。 卢梭的宗教观更近于康德 , 是西方道德神学的重要代表 。

再者 , 卢梭个人生活曲折、离奇 , 富有传奇色彩 , 给后人留下诸多话柄 , 这也是卢梭人格惹人争议的一面 。

卢梭在自传体名著《忏悔录》中 , 详细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

他坦承 , 自己幼年做学徒时 , 经常偷窃(偷工匠师傅的东西以表达不满);在意大利都灵流浪时 , 曾向外人暴露屁股;有时他还喜欢撒谎等等 。 卢梭这样解释写作《忏悔录》的目的:在上帝面前 , 袒露自己的灵魂 , 向世人说明一切 , 看世上是否还有比他更善良的人 。

综观卢梭一生 , 有两件事最让卢梭尴尬不已:一是他和华伦夫人的不伦之恋(两人身份不同 , 彼此互称“妈妈”和“孩子” , 1733年) , 二是卢梭把五个亲生孩子送至孤儿院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卢梭的一生充满争议 , 思想也有不少矛盾性 , 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开启了西方现代性文明 , 意义重大 。 正如德国歌德对卢梭的评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欧洲中世纪) , 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时代(现代文明) 。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古典政治学经典文献之一 , 此著作发表于于1762年 , 规模不算大 , 文字简约 , 但义理深刻 , 思想晦涩 , 系统阐述了卢梭的政治理想 。 《社会契约论》的核心问题可概括为:如何在现代公民社会实现个人平等与自由?

《社会契约论》的基本主旨是:

一 , 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是契约产生的条件 。

卢梭前后期思想有明显变化 。 在早期论文《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 , 卢梭对人类自然状态颇为欣赏 。

他说 , 早期人类的性情简单、质朴 , 少私寡欲 , 人和人的关系依赖自然感情维系——自爱之心、怜悯之心;私有制出现后 , 人和人之间产生了法律意义上的不平等 。

在《社会契约论》中 , 卢梭认为 , 人在原始状态下的自由是自然自由 , 自然自由以身体能力为界限 , 既不稳定 , 又充满危险 。 原因在于 , 单个自然人的身体能力差异很大 , 强者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 , 拥有的自由较多;弱者难以保护自己 , 拥有的自由较少 。 这是自然自由的局限性 。

卢梭认为 , 人的自然状态看似自由平等 , 实则生存能力有限 , 活动范围小 , 处处充满风险;如果单个人联合起来 , 组成政治共同体 , 才能提高生存能力 , 方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 这种政治共同体 , 希腊人称为“城邦” , 罗马人称为“共和国”;新的社会自由和法律、道德自由由此产生 。 卢梭认为 , 这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卢梭提出“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思想并非凭空产生 , 而是古已有之 。

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在其著名的《政治学》一书中指出 , 人类天生是一种政治性动物 , 拥有追求城邦生活的天性;只有在城邦生活中 , 人的社会属性才得以完善 。

亚里斯多德用手和身体的例子解释个人和城邦的关系:一只手和身体联系在一起 , 才能实现“拿取”的目的 , 一旦离开身体(全体) , 手的“拿取”功能就会消失 。

卢梭持同样看法 。 他说 , 人天生具有群体属性 , 有一种渴望群体生活的需求;通过建立政治共同体 , 群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得以产生 , 社会、法律自由才能出现 。

《社会契约论》第一章阐述了社会契约的内涵 。

卢梭认为 , 社会契约是指所有参与共同体的人员 , 通过自愿协商方式达成普遍一致:以“公意”和法律规范人们之间的关系 , “公意”是共同体之最高权威 , 法律是主权者的意志(人民) 。

换言之 , 从公民的意志层面看 , 社会契约叫“公意”;从政治法层面看叫“主权”;从共同体成员层面看称为“主权者”(人民) 。

卢梭指出 , 社会契约是全体公民协商一致的结果 , 是“公共意志”的最高体现;“公意”代表“公共利益” , “公意”的人格化是普遍”大我“ , 是主权者意志 。 这是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核心要义 。

卢梭认为 , 唯有主权者(人民)有资格制定和通过法律 , 法律是主权者“公意”的表现 , 是公民社会的行为规范 。 卢梭的契约论观点 , 内涵深刻 , 意义重大 , 既包含自由、平等意识 , 又直接针对封建贵族社会 , 为后来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二 , 社会契约的建立不是依靠暴力 , 而是基于人民的自愿和普遍认同 , 这是平等、自由“权利”观的社会基础 。

卢梭认为 , “权利”观念源自共同体的“公意” , 源自法律契约 , 而非专制暴力 , 卢梭把矛头指向法国君主专制和贵族特权 。

14世纪后的法国是君主专制政体 , 整个法国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 , 第二等级是贵族 , 第三等级是资产阶级和农民(农工商贸) 。 其中 , 第一、第二等级拥有政治权利 , 第三等级不仅在经济上遭受盘剥 , 在政治上亦无权无势 。

法国曾在1356年——1358年(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实行君主立宪 。 1356年国王约翰召集“三级会议” , 三级会议主持政府事务 。 1357年皇太子查理被迫签署大法令 , 法国处于国王和三级会议联合统治之下 。 1358年查理五世废除大法令 , 重拾地方集会制度 , 三级会议召开次数越来越少 , 权力逐渐枯竭 , 法国宪政的火花被彻底扑灭 。

《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即指向君主专制制度:人是生而自由的 , 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 , 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

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 批判封建不平等社会关系 , 希望共同体成员人人平等 , 自由表达公共意见 , 以契约法律治理社会 , 这是卢梭追求的政治理想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三 , 社会契约既体现公共意志 , 又体现个人意愿 , 是人的个体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 是“权利”、“义务”观念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

卢梭认为 , “契约”是自愿达成的公共意愿 , 内含个人意志 , 社会契约不含暴力 , 体现为个人和共同体的一致;社会公意的最终目标是保障、维护个人权益——法律人权;据此 , 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或“义务”关系才能够成立 。 这是近代西方“权利”、“义务”思想的重要来源 。

所谓“权利”是指个人基本权益(所有权) 。 卢梭认为 , 在自然状态或暴力统治下 , 人的权利缺乏法律(公意)保障 , 义务也是被迫的 , 缺少平等关系的基础 。 只有在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公民社会 , 每个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 并且得到其他共同体成员的认可与尊重 , 这便是社会公意的巨大力量 。

与此同时 , 每位公民的权利既然依赖于政治共同体 , 全体公民自然有义务遵守公共法律 , 维护共同体统一 , 这是“义务”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 。 卢梭认为 , 权利、义务的基础不是暴力 , 而是社会契约 。

关于法律“权利”或“义务”的来源 , 卢梭受到亚里斯多德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 亚里斯多德认为 , 法律权利的基础不是强权 , 而是正义(城邦生活) 。 孟德斯鸠认为 , 自然法源于人的天性 , 具有普遍性 , 即天赋人权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四 , 人的能力与德性只有在契约社会才能得到提升 。

卢梭认为 , 人在自然状态下无所谓德性 , 个体生活受本能驱使 , 生存能力有限;一旦结成政治共同体 , 人和人之间建立社会契约 , 人的德性和能力将会出现新变化 , 这是“文明”人类产生的重要标志 。

例如在共同体中 , 公民不仅关注自身权利 , 同时还要尊重法律 , 顾及他人利益 , 这是理性和美德产生的社会根源 。

正如卢梭所言:在由自然状态转入到公民国家状态的过程中 , 人类的生存状态发生了醒目的变化——正义代替了本能——他们的行动也就具有了从未有过的一种道德性 。 他的能力获得了激励和发展 , 他的视野变得非常开阔 , 他的情感也高尚起来(

第八章) 。

五 , 在分析了社会契约产生的条件后 , 卢梭继续探讨了“主权”的性质、要求以及政府形式 。

卢梭认为 , 政治共同体的立法权属于全体公民 , 人民是主权者 , 人民的意志代表公意和法律;主权意志不能转让 , 不能分割;主权者独立、公正、正确 。

卢梭特别强调公意的独立性 , 认为公意须和特殊意志区别开来 。 在卢梭看来 , 特殊意志仅代表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利益 , 和公共利益不相符合 。 他指出 , 公意和特殊意志时常不一致 , 即使偶尔出现一致 , 也是一种巧合 。

他举例说 , 如果把普遍意志寄托于君主明日的意志 , 那岂不是一种非常荒谬的做法?

在卢梭看来 , 主权在民 , 共同体治理只能依据法律公意 , 不能寄希望于少数人之特殊意志(如法国君王) 。 这是西方宪政思想的重要来源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卢梭的宪政理想和希腊、罗马历史密切相关 , 同时也受到荷兰格劳修斯和法国孟德斯鸠的影响(如格劳修斯的自然法理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

卢梭非常熟悉希腊罗马史 , 对于罗马早期共和制度赞赏有加 。 在《社会契约论》后半部分 , 卢梭详细梳理了罗马共和制的种种特点 , 像库里亚大会、部族大会、平民大会、执政官和保民官选举制度等等 。

在卢梭看来 , 罗马共和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政体制度 , 既包含契约精神 , 又具有现代意义 。

卢梭认为 , 罗马的共和政体首先得益于罗马农民的道德品质 。

在罗马共和国早期 , 罗马农民既是生产者 , 又是自由公民 , 同时还是罗马士兵的主要来源 。 “农民”在罗马文化中不是贬义词 , 而是道德身份的象征(如公民意识、国家意识、牺牲精神) 。

罗马农民构成了罗马部族大会或平民大会的核心力量 , 罗马人选举执政官或者制定法律 , 必须经过以农民为主体的公民大会的批准 , 卢梭说 , 这是罗马民主共和制的重要保证 。

卢梭通过分析罗马政府形式 , 进一步强调了法定公民集会的重要意义 。

在卢梭看来 , 罗马共同体公民根据法定日期 , 定期举行广场集会 , 既可以商议国家大事或审核法律 , 又可以监督政府职能 , 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 。

比如在公民集会上 , 罗马执政官只是大会的主持人 , 保民官是大会的召集者 , 罗马民众的公意才是决定国家大事的主权意志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对于各种政府形式 , 卢梭认为 , 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各有利弊 , 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国情选择合适政府 , 像地理位置、环境气候、人口数量、财富多寡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 政府形式并无绝对好坏之分 。

比如 , 民主制一般适用于国土面积不大、人口较少、民风质朴的国家 , 卢梭认为 , 真正的民主制事实上很难实现 。

相比较而言 , 卢梭似乎更欣赏贵族政体 , 即由少数财阀阶级统治的政府 , 这也是卢梭政治思想的局限性 。

卢梭最为反感君主政体 , 他认为 , 君主制虽然效率较高 , 但很容易滑向暴政或独裁 , 而后两者是卢梭最痛恨的政府形式 。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何来平等与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没有社会契约 , 何来平等与自由?// //

关于政府的行政职能 , 卢梭提出了基本法则:政府只是共同体法律的执行者 , 政府人员是行政管理者 , 专门负责执行公共法律;主权者(人民)和政府之间不存在“契约”关系 , 两者属于委托和受托的关系 。 人民是委托者 , 政府是受托者 , 受托者不是人民的主人 , 而是人民的官吏 , 人民可以根据法律改造政府(

第十八章) 。

卢梭的政府论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直接影响 , 如法国革命派(1789年)领袖罗伯斯比尔尊奉卢梭为精神导师 , 在大街上诵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总之 , 卢梭的启蒙思想激进而富有革命色彩 , 其《社会契约论》是西方启蒙精神重要代表;《社会契约论》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观点 , 已被写进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 , 成为西方国家制定法律和组建政府的指导思想 。

结尾不妨用一句话概括卢梭思想的精华:唯有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公民社会 , 人们才能实现社会、法律、道德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