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盛世:得益康熙帝实施“举荐贤能”宽松政策,他堪称一代明君
在明朝 , 太和殿是皇家举办大典的地方 , 在这样一个豪华的殿堂里 , 皇帝来的次数并不多 , 品级低的官员很难进入 , 至于平民百姓 , 别说靠近大殿 , 就连皇城都不敢靠近 , 皇城被列为禁城 , 禁地 。
在《大明会殿》中有明确的规定:违反禁令进入皇城者 , 一百棍杖 , 流放到三千里之外 。 私自进入宫城 , 处以绞刑 。 所以若为平民百姓的身份能目睹皇帝的真容 , 500多年间 , 屈指可数 。 01
但《清史稿》上记录了一次“平民典礼” , 就是康熙王朝在太和殿举行的博学鸿儒科和考试 。 《清圣祖实录》上有康熙帝的颁昭:自古一代之兴 , 必有博学鸿儒 , 备顾问著作之选 。 我朝定鼎以来 , 崇高儒重道 , 培养人才四海之广 , 岂无奇才硕彦 , 学问渊通 , 文藻瑰丽 , 可以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 , 不论已仕未仕 , 在京三品以上及科 , 道官 , 在外督、抚、布、按 , 各举所知 , 朕亲试录用 。 ——《清圣祖实录》
康熙盛世:得益康熙帝实施“举荐贤能”宽松政策 , 他堪称一代明君// //
02
为了选拔人才 , 康熙帝规定了在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之外加设博学鸿儒科 , 并且亲自甄选人才 。 康熙帝为什么这么重视科举考试之外博学鸿儒科人才呢?
其一 , 当时清朝人入驻中原已经有三十五年 , 南明的几个小王朝已经收复 , 而且明军残余部队也被一一平息 , 太平盛世已经初见端倪 。 目前重要的是需要笼络人心 。
其二 , 三藩之乱未平 , 人心不稳 , 故康熙帝亲自下诏令 , 也是为了笼络人心 。
其三 , 清初有很多知识分子有气节 , 也有不少能人才俊 。 但是很多都在体制之外 。 没有得到朝廷重用?
其四 , 正在修《明史》 , 需要大量人才充实修书队伍 。
康熙帝的确是求知若渴 , 制订了很多宽松的政策 。 但凡品学兼优 , 文才优秀 , 不论是已仕 , 还是未仕 , 都可以被推荐 , 来到天子脚下公平考试 , 如能被录取 , 则可能一步登天 。
康熙盛世:得益康熙帝实施“举荐贤能”宽松政策 , 他堪称一代明君// //
03
《清史稿.选举志》记载:“时富平李因笃、长洲冯勖(xu)、秀水朱黎尊、吴江潘耒(lei) , 无锡严绳等都是已布衣身份入选” , 于是四方百姓纷纷带着自己的名片亲自造访有权推荐的官员 , 就是想凭着有权推荐官员的名望得到推荐 , 从而可以改变一生 。 但是 , 即使是康熙皇帝对待四海的人才做出如此宽松的政策 , 还是难免的存在很多人不会被推荐 , 为什么呢?
康熙盛世:得益康熙帝实施“举荐贤能”宽松政策 , 他堪称一代明君// //
一是隐居人士 , 比如9岁就可以写文章的贺贻孙 , 此人江西永新人 , 在当地颇有名望 , 但是一直隐居不出山 。
康熙盛世:得益康熙帝实施“举荐贤能”宽松政策 , 他堪称一代明君// //
二是选择逃避、谎称自己有病 。 比如山西阳曲的思想家傅山 , 说自己七十二岁了 , 身体不好 , 就这样 , 康熙帝还直接免去了他的考试 , 让他当了内阁中书的职务 , 相当于正七品 。
三是直接抗拒 。 比如江苏昆山的思想家顾炎武 , 明亡后拒不投降清朝 , 当时许多大臣们都举荐他参加朝廷举办的考试 , 可他誓死不从 。
康熙盛世:得益康熙帝实施“举荐贤能”宽松政策 , 他堪称一代明君// //
四是妥协 。 思想家黄宗羲多次推辞掉官方的邀请 , 但是《明史》编修的很多大事朝廷总会向他询问、审稿和提议 , 他还把自己的资料供明史馆用 。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康熙带头,纷纷写下忏悔书
- 精品推荐绝佳长卷—大明盛世图
- 周伽隆应邀为徐金业先生鉴定康熙款刀马人物棒槌瓶
- 二十因难产致死,虽是下人之女,康熙却选为皇后
- 康熙御制珐琅彩千叶莲碗赏析
- 山东最低调园林,藏国内仅存康熙风格假山,明代四大奇石堪称国宝
- 南朋友红木系列礼品定制------大国盛世系列
- 雍正到底改没改亲爹康熙遗诏? 历史悬案有答案了
- 雍正到底改没改康熙遗诏? 历史悬案有答案了!
- 昆仑山发现海东青,俯冲时速209千米,康熙帝曾称它世上最强的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