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 , 日本政府派“中国通”喜多诚一少将执掌华北特务机关 , 最主要的任务是策划汉奸政权 。 日本人的本意是再造一个与重庆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北洋政府 , 使中国政局回到1924年前的南北分裂 , 实现以华制华 。

喜多曾任职日本驻华武官多年 , 与北洋官僚们交往甚密 , 是完成该任务的最佳人选 。 他清楚军阀官僚们在政治上的翻云覆雨、毫无祖国观念及潜在的号召力 。 针对这些特点 , 他特定了一套选拔伪政府成员的标准:元首须以曾任总统、总理的一流人物任之 。 政府首长须以曾任总理、总长的一流人物任之;素无抗日言行 , 又非29军出身 , 且有相当资望而反抗国民党者 。


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

根据以上要求 , 喜多认为最理想的是靳云鹏、吴佩孚、曹汝霖三人 。 他计划以靳云鹏或吴佩孚任总统 , 如二人同时上台 , 则分任总统、副总统 , 以曹汝霖为内阁总理 。 靳云鹏曾任北洋政府总理 , 在华北军政人员中具有威望 。 吴佩孚在华北有军事号召力 , 可利用他组织一支杂牌军队参加政府 。 曹汝霖是老牌的亲日分子 , 让他担任伪政府实际责任 , 可以收到人地相宜的效果 。

不过 , 靳云鹏以“礼佛有年 , 无心问世”的话辞谢 。 吴佩孚说:“我诚不能与国民党合作 , 但也不能在日本的保护下治国 。 如必须要我出山 , 则须日本退兵 , 由我来恢复法统 。 ”曹汝霖因与喜多是旧识 , 在日方的强烈攻势下不敢公然拒绝 , 只用“愿以在野之身 , 赞助新政权的成立”的话与喜多周旋 。 后来 , 蒋介石给曹汝霖写了一封亲笔信 , 对他说了一些勉励的话 , 使他下定决心不在伪政府担任实际职务 , 而思“以晚节挽回前誉之失” 。

由于以上人物拒绝 , 喜多建立强势北洋政权的构想化为泡影 , 但不论如何 , 先拉出一个人维持政府是当务之急 , 日方的视线投向了另一个老牌亲日分子——王克敏 。

王克敏曾担任清国驻日大使和北洋政府数任内阁财长 , 在旧中国政坛只是一个声名一般的人物 。 他的出现 , 使董康、汤尔和、朱深等一班北洋遗老纠集到一起 , 开始了临时政府的筹备 。


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

临时政府原定于1938年1月1日成立 , 但由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 , 日本军事当局认为这是国民党政权的溃灭 , 接着树立华北政权 , 在政治上具有新陈代谢的意义 , 于是 , 通知汉奸们提前于12月14日在北京怀仁堂成立 。

但这个“政府”始终未能继承北洋政权断灭的合法性 , 不仅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 , 对日也未以中国政府的身份签订任何条约 , 只是一个地方维持政权 。

正当“华北临时政府”挂牌时 , 日本“华中方面军”的松井石根大将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 一方面要成立“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之类的地方性临时机构 , 另一方面必须积极筹建正式的华中伪政权 。

松井脑海里的第一人选是唐绍仪 , 但曾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年已八十的他不愿在此时立即出山 。 松井的第二个人选是“精通财政的李思浩 , 此人属安福系(北洋军阀时期依附于皖系军阀的官僚政客集团) , 同蒋介石、王克敏都有亲密交情” , 但南京陷落时 , 他已去了香港 。


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

由于一时打不开局面 , 松井心急如焚 。 1938年2月10日 , 他得到了将被大本营解职的消息 。 如果回国前不能迅速建立“临时政府”作为治安对策 , 届时将无法交代——华北方面军早在1937年12月14日就在北平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 而“华中派遣军”至今未见成果 , 这给了松井极大的压力 。 他决心在正式解职前 , 抓紧筹建好华中伪政权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日本方面选定了梁鸿志、陈群、温宗尧的三人组合 。 梁鸿志曾任职过安福国会参议院的秘书长、段祺瑞执政府秘书长 。 陈群是梁鸿志的同乡 , 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 大革命时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北伐军东路军政治部主任 。 温宗尧是老牌的反蒋政客 。

1938年3月28日上午10时 , 在日方的幕后导演下 , 这个集各派政治力量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原国民政府大礼堂宣告“挂牌” 。 至此 , 以日本“华中方面军”为背景的南方汉奸政府成立 。

“南京维新政府”成立时 , 一开始是定位地方政权的 , 不过 , 最终用“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的名称 , “国旗”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机构组成等 , 都具有中央政府的外表与模式 , 甚至在其行政院各部中比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多了一个外交部 。

但日本最高军政当局从日本侵华最高利益出发 , 为抬高北洋政府 , 贬低南京伪国民政府 , 故以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继承中华民国的正统 , 南京原则上听从北京的指导 , 但并不是隶属北京的地方机构 。


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抗战时期投靠日本人的三个伪政权// //

北京伪政权也尝试将“南京维新政府”吸收过来 , 但由于日本南北军方的内部竞争及王克敏与梁鸿志互不买账 , 最终无果而终 。 但南北两个伪政权分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日本最高当局的心目中 , 无论是王克敏还是梁鸿志 , 都不是中国的“第一流人物” , 他们在资历、威望、影响等方面 , 均不足以号召与领导全中国 。

这时 , 汪精卫出现了 。 他让日本人喜出望外 , 他的资历和声望 , 为调停南北两派、另组统一伪政府提供了契机 。 12月18日 , 他离开重庆直飞昆明 , 于19日飞抵越南河内 , 开始了所谓的“和平运动” , 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酝酿 , 终于在1940年3月30日“还都”南京 , 成立了形式上统一的日占区“国民政府” 。

三个伪政权的合并使日方彻底从利用北洋政府与国民党的矛盾 , 转向了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 “北京临时政府”降格为“华北政务委员会” , “国旗”由北洋时期的五色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民政府旗 。 为了区别重庆政府 , 旗顶多了一条三角黄布飘带 , 上书“和平、反共、建国”六个字 。

伪政府虽在“国旗”“国歌”等形式上统一了 , 但由于北京伪政权有很深的北洋背景 , 与国民党格格不入 , 所以 , 财政、军事、人事都不受汪派控制 。 日本最高当局从战略角度出发 , 很快以更恭顺的王辑唐取代了王克敏 。

汪伪的成立 , 在成立之初的八个月甚至得不到一个国家的承认 , 包括日本在内 。 日本曾奢望南京伪政权能与重庆合流 , 但蒋汪的矛盾之深 , 使重庆方面难与日本妥协 。 汪伪南京政府的成立 , 反而加剧了重庆政府的抗日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