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许多人认为李白诗歌的浪漫激昂的风格是由于其个性使然 。 这种看法不能说不对 , 却不尽然 。 其实李白诗风产生还有其社会原因 。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在唐朝以前的封建君主制国家 , 都是属于士族社会 , 由门阀贵族掌控着政治、军事、经济 , 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 真正的人才往往被边缘化 , 得不到重视 , 所以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才不得不“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到了大唐时期 , 由于士族日渐腐败 , 贵族子弟都不成才 , 而朝庭需要用人才 , 于是大兴科举制 , 庶族子弟、平民百姓 , 无论身份 , 只要是读书人 , 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凡考上进士者 , 无异于鲤鱼跃龙门 , 除了皇上做不了 , 所有官职都有机会做 。 诗人孟郊在四十六岁进士及第后就写过一首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 今朝放荡思无涯 。

春风得意马啼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及第后的风光场景 。 科考是普通人改变身份地位的唯一途径 , 这就激发了所有读书人的积极性 , 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这样的社会制度也造成了“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的群体观念 , 因而当时的读书人都是自信满满 , 可以说人人都踌躇满志 。 不仅李白如此 , 就连大家认为比较沉郁内敛的杜甫 , 早期不也写过“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吗?诗佛王维在《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一诗中也写道:

忘身辞凤阙 , 报国取龙庭 。

岂学书生辈 , 窗前老一经 。

可见这种自信昂扬 , 积极进取的精神 , 在经济繁荣的盛唐时期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 , 也可以认为当时的读书人大抵都是官迷!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李杜齐名绝不仅仅只因为诗都写得很好 , 也因为他们同样有对于大唐的一腔报国热忱 , 并且终其一生 , 矢志不渝!李白直到临死前还做了一首《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 , 中天摧兮力不济 。

馀风激兮万世 , 游扶桑兮挂石袂 。

后人得之传此 ,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诗歌通过塑造大鹏展翅高飞 , 却半空折羽的艺术形象 , 慨叹自己壮志难酬的沉痛悲怆之情 。

也有的学者认为李白的悲剧在于志大才疏 , 实际的政治素质、才干和理想之间的矛盾 。 这种看法其实也值得商榷 , 从李白的某些诗歌来看 , 他还是有一定的政治素质的 , 譬如今天要读的这首《远别离》 。

远别离 , 古有皇英之二女 ,

乃在洞庭之南 , 潇湘之浦 。

海水直下万里深 , 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 ,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

雷凭凭兮欲吼怒 , 尧舜当之亦禅禹 。

君失臣兮龙为鱼 , 权归臣兮鼠变虎 。

或云:尧幽囚 , 舜野死 。

九疑联绵皆相似 , 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 , 随风波兮去无还 。

恸哭兮远望 , 见苍梧之深山 。

苍梧山崩湘水绝 , 竹上之泪乃可灭 。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由于李白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流传很广 , 在大众的印象中会认为他的诗通俗易懂 。 还因为历史流传等各种原因 , 导致大众对他的诗有些误解 , 王安石就曾评价他的诗:“其识污下 , 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 其实这都只是偏见(具体原因 , 可见《唐代“诗仙”李白 , 在宋朝为啥就不受待见?》一文) 。 这首《远别离》 , 就是一首诗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

天宝十一年 , 李白出行幽州 , 洞察到安禄山的野心 , 内心很矛盾 , 想把真相向朝廷反应 , 但又怕招来杀身之祸 。 安禄山此时正深得唐玄宗宠信 , 杨国忠一伙狐朋狗党窃据高位 , 自己却报国无门 。 李白一筹莫展 , 预感到唐王朝大势将去 , 玄宗迷而不省 , 已危在旦夕 , 因而痛心疾首 , 写下此诗 。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从艺术上来说 , 由于李白自身的个性特点 , 所写诗歌情感波澜起伏较大 , 虚实变化也比较多 。 他的构思写作手法可以说是一种意识流写法 。

关于“意识流” , 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说:“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拼起来的 , 用‘河’或‘流’来比喻才说得上恰如其分” 。 后来 , 意识流原理被引入文学界 , 对传统文学创作形成了强烈冲击波 。

其实这种手法古已有之 , 只不过未形成理论 。 如诗歌写作 , 常会打破一般的语言结构 , 省略某些成分或过渡 , 特别像李白这种情绪常处于亢奋状态的诗人 , 思绪跳跃性很大 , 写出的句子常像断线的珠子 , 读者如果不经细读 , 很难将其串连其来 。 但经过深思之后 , 就会发现其中的关联 , 体会到其意识流动的脉落 , 从而感受到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赏析 。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一、生离死别之痛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复调结构的诗 。 主调写实、含蓄迷离 , 表达忧君忧国之心;辅调 , 虚写传说 , 婉转悲切 , 诉说舜与二妃生死离别之恋情 。 全诗于主调与辅调间穿插 , 意识在虚实之中流转!

“远别离 , 古有皇英之二女 , 乃在洞庭之南 , 潇湘之浦 。 ”这里先写了一个上古传说 , 皇英 , 指娥皇、女英 , 她们都是尧的女儿 , 且都嫁给了舜 , 舜晚年失德 , 大禹继位 。 舜到南方巡视 , 死于苍梧之野 。 娥皇、女英二妃追夫至洞庭湖边 , 听到舜的死讯 , 失声痛哭 , 泪水洒在湖南湘竹上 。 后来 , 湖南一带就出现了一种叫斑竹的特产 。

“潇湘” , 湘水 , 又名湘江 , 发源于广西 , 东北流入湖南 , 至零陵汇合潇水 , 称为潇湘 。 据说二妃在流尽痛苦的眼泪后 , 也跳进潇湘之水自尽 , 死后魂魄常神游于洞庭、潇湘一带 。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因此二妃也被称为潇湘妃子 。 《红楼梦》中 , 大观园结诗社 , 林黛玉就用了“潇湘妃子”做笔名 , 倒也很适合她爱哭的个性特点 。

“海水直下万里深 , 谁人不言此离苦?”一般认为这两句是倒装句 , 诉说夫妻离别之苦 。 意思是夫妻生死离别 , 永无再见之期 , 这其中的痛苦 , 就像海水之深 , 没有止境呀!

以上几句是意识流的辅线 , 其实也是一种起兴手法 , 引出下文的主线 。 二、风云色变之悲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 风云色变是作者意识层面下真实的感受 。 也是对朝廷即将发生的变化的一种预感 , 此刻大多数人认为大唐还是那个繁华的盛唐 , 而作者已有了大厦将倾的悲哀 。 可以说李白对于政治的敏锐性和前瞻性还是很强的 。 可是虽有心却无力挽回 , 正如同二妃无力挽回的爱人的生命一样悲哀至及 。

这几句用的也是《离骚》体的写法 。 宋代曾季貍在《艇斋诗话》中说:“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 , 惟李白一人 , 虽老杜亦无似《骚者》 。 ”可见李白诗歌表达手法之独特 。 其实《远别离》这首诗本身也受了屈原《离骚》中《远游》一诗的影响 。 《远游》是屈原在眼看报国无望后所写 , 是一首表现诗人忧患现实的悲愤诗 。 两首诗在很相似的境况下写出来 , 表达手法也有些相似 , 都是借神话传说来抒写对现实的不满 。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君失臣兮龙为鱼 , 权归臣兮鼠变虎 。 或云:尧幽囚 , 舜野死 。 ”前两句露出主线 , 后句再由主线转为辅线 。 皇上失去了良臣就像谁龙变成池鱼 , 奸臣当权老鼠化为猛虎 。 表达了对皇帝大权旁落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 本诗写在安史之乱前 , 此时政局虽然暗流汹涌 , 但表面仍波平浪静 , 许多人仍然在醉生梦死 , 李白却已清醒意识到可能会出现的结局 。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唐玄宗果然是在安史之乱后被架空 , 儿子夺权 , 封他为太上皇 。 玄宗回到长安后 , 甚而连宦官都可以左右他 。 结局果然几乎和尧舜无二 。 所以说李白还是很有政治眼光的 。 说他没有政治才能的话 , 恐有失偏颇 。 三、此恨绵绵无绝期

“九疑联绵皆相似 , 重瞳孤坟竟何是?”九疑 , 即苍梧山 , 在今湖南宁远县内 , 九座山连绵且十分相似 , 不易区别 。 重瞳 , 据传舜一只眼有两个瞳孔 , 死后葬于苍梧山 , 因九座山峰相差无几 , 很难找到舜的坟究竟葬在哪座山上 。

“帝子泣兮绿云间 , 随风波兮去无还 。 ”帝子 , 指娥皇 , 女英 。 二妃的伤心的哭泣之声回荡在洞庭湖波之间 , 又渐渐随波浪散去 。 “恸哭兮远望 , 见苍梧之深山 。 ”她们在悲恸的哭泣中远望 , 但见九疑连绵 , 舜到底在哪里呢?“苍梧山崩湘水绝 , 竹上之泪乃可灭 。 ”二妃的痛苦太过深重 , 除非苍梧山崩塌、湘水断绝 , 洒在湘竹上的泪痕才会消失!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还很有政治眼光

李白浪漫不羁?其实他和杜甫一样是官迷 , 还很有政治眼光// //

最后几句都用了二妃传说的辅调 。 事实上纵观全诗 , 主调只用了四句诗:“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 这四句犹如云中穿行之龙偶然显露的一鳞半爪 , 虽很少出现 , 却是全诗的灵魂 , 是点睛之笔 。 其余关于传说的诗句都是辅调 。 意识虽在虚实之间穿梭 , 表达的底层意思却是相同的 , 是诗人写给行将灭亡的唐王朝的一曲挽歌 , 对自己一生痴恋的盛唐无可挽救的悲痛泣血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