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志 | 秋日必吃的大闸蟹,李白、苏东坡都曾为它疯狂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物种日志 | 秋日必吃的大闸蟹 , 李白、苏东坡都曾为它疯狂


物种日志 | 秋日必吃的大闸蟹,李白、苏东坡都曾为它疯狂

物种日志 | 秋日必吃的大闸蟹 , 李白、苏东坡都曾为它疯狂// //

刚过去的金秋十月是吃大闸蟹的好时节 。 秋高气爽 , 蟹黄肥美 , 据饿了么、盒马鲜生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 , 今年人们吃蟹热情高涨 , 今年7月1日至10月8日 , 大闸蟹外卖销量同比增长29.1% , 相对应的外卖用户同比增长29.4% 。

吃够了蟹 , 不妨来了解一下大闸蟹的故事吧 。 大闸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 , 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 。 因其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 , 因此得名绒螯蟹 。

与许多鱼类一样 , 大闸蟹也有在生殖季节洄游的传统 。

每年6至7月间 , 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 , 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 。 它们喜欢掘穴而居 , 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 。

到每年秋季 , 成年大闸蟹常回游到近海繁殖 , 母体所带的卵在翌年3至5月间孵化 , 幼体经过多次变态 , 发育成为幼蟹 , 再溯江、河而上 , 在淡水中继续生长 。

产后的雌蟹至6月底7月初相继死亡 , 雄蟹则交配后即死亡 , 寿命比雌蟹短2个月 。 当年成熟的中华绒螯蟹寿命仅1年 , 但性腺成熟缓慢的个体寿命较长 , 有的可达3至4年 。

大闸蟹是杂食性动物 , 鱼、虾、螺、蚌、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虫等都可能成为大闸蟹的饵料 。

在中国境内 , 大闸蟹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 , 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 。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洞庭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长荡湖大闸蟹等 。

20世纪初 , 中华绒螯蟹随海船移植至德国 , 然后沿莱茵河传布 , 今已遍及许多欧洲国家的水域 。 近年来 , 还有不少关于比利时、英国等地大闸蟹泛滥的传闻 , 令众多中国吃货大呼“放着我来” 。

起名由来

大闸蟹为什么普遍被称为“大闸蟹”呢?

包笑天曾对这个名称写过一篇《大闸蟹史考》 , 他提到 , “大闸蟹”三字或许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 。 “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夜饭之前 , 或者是临时发起的 , 所以这些卖蟹人 , 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 , 沿街喊道:‘闸蟹来大闸蟹’ 。 ”

这个“闸”字 , 音同“SA” , (“SA”在吴方言中就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 , 谓“SA蟹” 。

而另一个说法则是:“凡捕蟹者 , 他们在港湾间 , 必设一闸 , 以竹编成 。 夜来隔闸 , 置一灯火 , 蟹见火光 , 即爬上竹闸 , 即在闸上一一捕之 , 甚为便捷 , 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 ”竹闸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 , 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 。

蟹的逸闻

我国已有近5000多年的吃蟹历史 。 在长江三角洲 , 考古工作者在对上海青浦的淞泽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层的发掘时发现 , 在我们的先民食用的废弃物中 , 就有大量的河蟹蟹壳 。

唐朝 , 大诗人李白尤其喜欢啖蟹喝酒 , 曾有诗句云:“蟹螯即金液 , 糟丘是蓬莱 。 且须饮美酒 , 乘月醉高台 。 ”

宋代苏东坡曾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螃蟹古称尖团) 。 ”而徐似道则写诗云:“不到庐山辜负目 , 不食螃蟹辜负腹 。 亦知二者古难并 , 到得九江吾事足 。 ”

到了明清时代 , 文人雅士品蟹则不仅是口腹之欲 , 更是文化享受 , 啖蟹经常与赏菊、吟诗一起进行 , 且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 , 苏沪杭俗称“蟹八件” 。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 , 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 。

从明代至民国初年 , 在此基础上 , 吃蟹工具又发展到蟹三件(鼎、签子、锤)、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 , 在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 。

大闸蟹“横行霸道”的特点也经常被人用来讽喻 。 齐白石曾在《袖手看君行》的画上题诗道:“常将冷眼观螃蟹 , 看尔横行到几时?”以嘲讽贪官污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