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本文系作者圭致萱谈娱乐独家远程 ,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诗经·采蘩》

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繁?于涧之中 。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 , 夙夜在公 , 被之祁祁 , 薄言还归 。

《采蘩》 , 歌唱贵妇人为宗庙祭祀采集水菜的乐章 。 此诗向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汉儒之说、《毛诗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 。 《采蘩》里的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 。 ”《郑笺》云:“奉祭祀者 , 采紫之事也 。 不失职者 , 夙夜在公也 。 ”是说诗篇所表为公侯夫人采菜以供宗庙祭祀 。 古人宗庙祭祀 , 一些供品的制作要由家庭主妇来完成 。 “不失职”即指此而言 。 繁可以作为祭祀供品用 , 除《夏小正》记载之外 , 还见于《左传·隐公三年》:“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 , 蘋藻之菜 , 筐宫釜之器 , 潢污行潦之水 , 可荐于鬼神 , 可羞于王公 。 “是说假如有诚信 , 很微薄的菜蔬也可以献之于神灵 。 其中就提到了水生之 。 以上为第一说 。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 , 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

《诗经·采蘩》的绘图

大约到宋代 , 学者又提出了一种新说 , 对“繁”这一植物作了新的解释陆佃《坤雅》提出诗中的 , 就是《豳风·七月》“采繁祁祁”的“繁” , 可用以生蚕 。 朱熹作《诗集传》时 , 在沿袭汉代旧说的同时 , 又引入“或曰”:“所以生蚕 , 盖古者后夫人有亲蚕之礼 。 ”又在解释“夙夜在公”一句的“公”字时说:“或曰:公 , 亦即所谓‘公桑’也 。 ”这两条“或曰” , 都把此诗与《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 , 近川而为之 , 筑宫有三尺 , 棘墙而外闭之”的记载联系起来 。 而且 , 据《祭义》:“及大昕之朝 , 君皮素积 , ト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 , 使入蚕于蚕室 , 奉种浴于川 , 桑 于公桑 , 风戾以食之 。 岁既单矣 , 世妇卒蚕 , 奉茧以示于君 , 遂献茧于夫人 。 ”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 , 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

《豳风·七月》采繁绘图

就是说 , “公桑蚕室”的操持者主要是贵族女性 。 这就是朱熹《诗集传》所引“或曰”的证据 。 朱熹之后 , 明人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力主朱熹所举“或曰”之说 。 以上为第二说 。 两说中第二说不可信 。 因为诗篇既明言采”之地在“于沼于沚” , 很明显 , 繁为水生之蒿 。 所以 , 采紫以为“豆实”之更合诗义按 , 采集水藻一类的水菜祭祀祖先 , 其渊源可能非常古老 。 《礼记·祭统》又有如下记载:“水草之 , 陆产之醢 , 小物备矣 。 三牲之俎八簋之实 , 美物备矣 。 昆虫之异 , 草木之实 , 阴阳之物备矣 。 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 , 苟可荐者 , 莫不咸在 , 示尽物也 。 ”古代祭祀祖先神灵 , 要求的本是“天之所生 , 地之所长”的“尽物” 。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 , 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

朱熹的雕像

其中可以为“菹”的“水草” , 就是由妇女采集而得 。 这在高级贵族之家 , 也是如此 。 最近有学者据《夏小正》“采蘩”的记载 , 将诗所言采供祭之事追溯至夏代 , 是值得注意的又 , 商周金文有“天”徽识 , 学者解释“天”指的是地名 , 而“黾”就是夏族的冥氏 , 就是说 , 这是一个属于夏朝贵族后裔的符号 。 而那个“黾”字 , 又是水族动物如蛙类的象形 , 这又与夏人祖先有水生物崇拜的习俗相符 。 考古发现 , 仰韶文化以及甘肃、青海一带新石器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器物中 , 多有鱼、蛙等水族生物图案 , 可能是夏人水族动物崇拜的远古渊源 。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 , 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

夏朝文物彩陶器图像

另据《国语》所记载鲧治水失败被杀后变为黄熊(或说为三足鳖 , 或说为鲛)入于渊的传说 , 以及屈原《天问》关于大禹治水、应龙辅助的发问也都证明夏人是有水族崇拜的 。 至于周人 , 其族属与夏人有渊源关系 , 而且《山海经》又有后稷死后归于渊的说法 。 所以 , 《采蘩》以及前面的《关雎》以及下面《采蘋》所言的采集水菜 , 都可能是远古宗教信仰在西周的遗留 。 明乎此 , 可以对上述几首诗中所言的采集 , 有更切近的了解 。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 , 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

《山海经》绘图

采水菜祭祖人们总以为是因其可食 , 可是 , 不论是荇菜(字草)还是水生 , 未必出于食用(这几种水藻也未必适于食用) 。 既然周人延续了夏人的传统 , 认为远古的祖先出自水族 , 死后又归于深渊 , 那么进献这些水藻之类 , 其用意很有可能是在为祖灵提供水族生物所需要的生存凭依 。 《小雅·鱼藻》不就以“鱼在在藻”来表示鱼的得其所在吗身份高贵的家庭主妇 , 遵循古老的习俗 , 分担着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特有的宗教职责 。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诗经中采蘩格调古雅 , 表明了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和形象鲜明// //

荇菜的绘图

诗篇的主旨 , 是强调这一点 。 诗前两章都取一问一答的方式 , 格调古雅 。 最后一章 , 以贵妇头饰端正耸直 , 表人物雍容优雅的仪态 , 形象鲜明 。

参考资料

·《诗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