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苏东坡只有一个 , 但是我们分明看到有不知多少个完全不一样的苏东坡在我们眼前的字里行间:诗人的苏东坡 , 词人的苏东坡 , 放荡不羁的苏东坡 , 暗自流泪的苏东坡 , 风流潇洒的苏东坡 , 雅好戏的苏东坡 , 一本正经的苏东坡 , 还有 , 民间故事中那些满口俏皮话的苏东坡……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 , 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 苏东坡是一个真正的才子 。 因为才子是那种可以不假思索地用智慧来把人击倒的人 。 苏东坡经常被划到“豪放派”的小标签下 。 其实 , 在大多数时候 , 他比柳永还柳永 , 比李清照还李清照 , 且看:

似花还似非花 , 也无人惜从教坠 。 抛家傍路 , 思量却是 , 无情有思 。 萦损柔肠 , 困酣娇眼 , 欲开还闭 。 梦随风万里 , 寻郎去处 , 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 , 恨西园、落红难缀 。 晓来雨过 , 遗踪何在 , 一池萍碎 。 春色三分 , 二分尘土 , 一分流水 。 细看来 , 不是杨花点点 , 是离人泪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 , 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

试想一下 , 是什么人会眼睛盯着杨花柳絮看 , 直到看得眼睛酸痛?是谁会在梦中被黄莺唤醒?是谁会怜惜池中的浮萍被雨水打散打碎?又是谁会想着想着就流出了眼泪?这或许是典型的李清照 , 却又真的是苏东坡 。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 , 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

如果说 , 柳永是李煜在后世的化身 , 那我们简直给苏东坡找不到前世一—没有任何一个前代诗人能拥有苏东坡的丰富 , 他的身上有李白的流畅雄浑 , 有杜甫的沉郁婉转 , 有王维的空灵 , 有白居易的朴素 , 更有南朝人的绮丽 , 也不让屈原的激愤高昂 。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 , 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

一曲《水调歌头》 , 是顺着李白《月下独酌》的诗意填下的词 , 但与李白诗的孤寂比起来 ,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更有一种大丈夫的刚强 , 这种刚强承认世事的不圆满 , 但能勇敢地去面对和战胜它: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睛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 , 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

在《水调歌头》的小序中 , 苏东坡点出了词的写作状态“欢饮达旦 , 大醉” 。 他是和朋友喝酒喝了一通宵 , 赏月赏了一通宵 , 思念亲人思念了一通宵 。 正所谓“酒后吐真言” , 这一首词语言极其浅白 , 千年后读来 , 仍然明白晓畅 , 丝毫没有言辞上的隔膜一—这种对诗歌语言锁链的挣脱是每一个诗人都想实现的 。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 , 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

苏东坡是诗人 , 但和每一个古代诗人一样 , 他也是一个极力想成为政治家的诗人 。 。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政治加分作用:宋神宗看到“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一段时 , 把它理解成苏轼不想离开皇帝和朝堂 , 还是愿意为皇帝继续效劳 , 于是提升了苏轼的宫阶 。 不懂风情的末神宗大概不是苏东坡的知音 , 但是 , 恐怕东坡本人是乐意接受这样的误读的 。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 , 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

苏轼高过李白的地方 , 也是宋人有过于唐人的地方 , 是一种清醒的生命意识 , 一种中年男人才会有的恬然 。 我们多么幸运 , 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苏轼 。 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身上看到自己 , 找到属于自己的苏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