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解轩辕、颛顼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别解轩辕、颛顼
-
轩辕或即“黄”之音译
轩辕是黄帝之名 , 或即黄帝之音译 。 “suwayan” 为黄色之意 , 其音转似近“ 轩辕” 。 《史记》“ 黄帝者 , 少典之子 , 姓公孙 , 名曰轩辕 。 ” 可知“ 轩辕” 与“ 黄” 二者可以互转 。 “ 轩辕之丘 , 无草木” 或即指代黄色的砂丘、黄色的石山 , 故无草木 。
《汉书》转引《易》曰:“神农氏没 , 黄帝氏作 。 ”火生土 , 故为土德 。 与炎帝之后战于坂泉 , 遂王天下 。 始垂衣裳 , 有轩、冕之服 , 故天下号曰轩辕氏 。 将轩辕解释为“轩”、“冕” 。 《宋书》“黄帝始征伐 , 万品造其端 。 军驾无常居 , 是曰轩辕 。 ”解释为征战所需的战车 。 后世引申为星辰“轩辕十七星 , 在七星北 。 轩辕 , 黄帝之神 , 黄龙之体也 。 ”指北斗星之北 , 可见轩辕出自北方 , 且与“黄(龙)”关联 。
《魏书》“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 , 或内列诸华 , 或外分荒服 。 昌意少子 , 受封北土 , 国有大鲜卑山 , 因以为号 。 ”《北史》“魏之先 , 出自黄帝轩辕氏 。 黄帝子曰昌意 , 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 , 有大鲜卑山 , 因以为号 。 ”可知鲜卑之先即轩辕氏 , 其语言应有传承 。
别解轩辕、颛顼// //
-
颛顼或即“高阳”之音译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 , 葬桥山 。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 , 是为帝颛顼也 。 帝颛顼高阳者 , 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 ”可知颛顼即高阳 , 二者可互转 。 可查“den (dergi)xun ”即可转为“颛顼”之音 , 其意“高阳” 。 汉代张衡的《思玄赋》有“怨高阳之相寓兮 , 仙颛顼之宅幽” , 也是将“高阳”与“颛顼”对等的 。 此处之高阳绝非地名 , 而是人名 , 于后世所云的“高阳里”、“高阳王”、“高阳公”以及地名高阳不是一个概念 。
《史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 高阳者 , 黄帝之孙 , 昌意之子也” 。 “帝高阳之苗裔兮 , 朕皇考曰伯庸 。 ”屈原的《离骚》认为自己是“高阳”之后 。 “高阳邈以远兮 , 余将焉所程?”《远游》屈原认为其离自己的祖居之地很遥远 , 不知如何到达 。 汉代刘向的《九叹》也延续了屈原的观点“伊伯庸之末胄兮 , 谅皇直之屈原 。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 , 惟楚怀之婵连 。 ”
同理 , 《太平御览》转引“《帝王世纪》曰:黄帝 , 有熊氏少典之子” , 有熊与少典若为互转 , 则“sati”音可转为“少典” , 其意为“公马熊” , 似即有熊之源 。 据上述可初步了解 , 黄帝之族在北方 , 且其语言与阿尔泰语系密切关联 , 其族人名称皆可用阿尔泰语与华夏语互转 。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从战功简析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将的能力
-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座大山力压肺炎疫情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寥寥数语便可以颠倒乾坤、纵横环宇
- 三峡系列六:才访三游洞,又观天然塔,宜昌半日闲,走马观花行、2
- 永乐款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乾隆款粉青釉浅浮雕描金双耳蒜头瓶赏析!
- 说说《水浒传》中的婚俗文化:娶妻、纳妾、休妻
-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神仙、高人以及隐士
- 青面兽杨志:为何押运花石纲、护送生辰纲却都一一失败?
- 牡丹花一开,月季、玫瑰等花卉通通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