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是否皆因周平王?杀君弑父之徒为何终得王位?
春秋是一个雄主辈出的时代 , 也是一个争霸的时代 , 齐桓、晋文、楚庄 , 你方唱罢我登场 。 而曾经是华夏大地绝对主角的周天子 , 此时却只能孤零零地待在成周洛邑 , 眼睁睁看着四方诸侯在祖先驰骋过的土地上 , 吹奏着建功立业的号角 。
周的时代 , 即将远去!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是否皆因周平王?杀君弑父之徒为何终得王位?// //
春秋形势图 , 找到“周”不容易
一、《左传》中所记述的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落魄样!
本人看《左传》时 , 留意到两处很有意思的小细节 。
①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 王贰于虢 , 郑伯怨王 , 王曰“无之” 。 故周、郑交质 。 王子狐为质于郑 , 郑公子忽为质于周(见于《左传·隐公三年》) 。
郑国自立国起就与周王室关系亲密 。 始封之君郑桓公任周司徒一职 , 犬戎之乱时与周幽王一同在骊山殉难 , 其子郑武公辅助周王室东迁有大功 , 武公之子郑庄公继承了王朝卿士的职位 , 如现在的总理一般掌管周王室的政事 。 但是时间一久 , 天子显然对郑国独揽大权有所顾虑 , 于是“贰于虢” , 偷偷把一部分权力分给了虢公 , 这就引起了郑庄公的怨恨 。
有意思的地方从这开始 。 郑庄公的“怨”不只是心里想想而已 , 而是让周平王知晓了 , 其有可能就是当面对平王表达了不满 。 若真如此 , 作为王朝卿士的郑庄公可对天子有大不敬之意了 。
然而更吊诡的是周平王的态度 , 居然马上来了一百八十度转弯 , “无之!”意思是:寤生老弟(即庄公) , 哪有这回事 , 卿士位置自然还是你来做 , 没人跟你抢的 。 并且周平王还跟庄公互相交换了人质 , 以示诚意 。 这还有天子的威严吗?你要把这俩人位置调换一下 , 说郑庄公是天子我反而觉得更合适些 。
② “我周之东迁 , 晋、郑焉依 。 善郑以劝来者 , 犹惧不蔇 , 况不礼焉?郑不来矣!”(见于《左传·隐公六年》) 。
自周郑交质后 , 两方关系就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 。 周桓王即位后 , 周郑之间矛盾也不断升级 。 桓王欲撤庄公卿士之职 , 庄公就派兵把王田的禾给强割去了 。 直到桓王即位第三年 , 郑庄公才第一次来成周朝见这位新任天子 , 似有言归于好之意 。 但是周桓王却不买他的账 , 对其不加礼遇 。 周公黑肩于是用上面那段话来规劝桓王 , 希望他善待郑庄公 , 以鼓励其他诸侯来朝见天子(“以劝来者”) 。
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 按理说诸侯巴结还来不及呢 , 难道天子还得求着诸侯来朝见吗?
从周礼上说 , 五服(侯、甸、男、采、卫)诸侯属于宾服者 , 每个季节都要到天子处贡献祭品 , 免不了需要朝见天子 , 否则天子可行征伐之事 。 而且西周历代天子除了开疆拓土、打击戎狄外 , 不少时间也在忙着征伐诸侯、维护周礼秩序 。
但是分析周公对桓王所言 , 郑庄公如此无礼 , 他还希望天子能善待之 , 而且担心其他诸侯不来(“犹惧不蔇”) 。 言外之意似乎除郑以外 , 其他诸侯很久都不来成周朝见了 。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是否皆因周平王?杀君弑父之徒为何终得王位?// //
诸侯朝见天子
周公黑肩说上面那段话时 , 周桓王即位刚不满三年 , 因此可合理推断:应当至少从周平王在位之时 , 诸侯就已经开始不再朝见天子了 , 而且天子要讨好当时身为卿士的郑庄公 。
二、周幽王表示: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的锅我不背!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周幽王时期周王室已经丧失权柄 , 无人朝见了呢?
很多朋友可能会将周王室丧失权柄的罪责归咎于周幽王 , 原因应该来源于对“烽火戏诸侯”故事的深刻印象 。 该故事出自《史记》 , 讲述的是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 , 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 , 最后渐渐失去了诸侯的信任 , 在犬戎真的入侵时再无诸侯相救 。
周幽王确实是个败家子 , 千里江山只用了十年就败光了 。 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既然最后无人相救周幽王 , 那表明幽王末期诸侯们就已经不再将周王室放在眼中似乎是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 看来将周王室丧失权柄的罪责归咎于周幽王并没有冤枉他?其实不然!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是否皆因周平王?杀君弑父之徒为何终得王位?// //
烽火戏诸侯
首先 ,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虽然出自《史记》 , 但其真伪在史学界却一直很有争议 。 钱穆先生就很不赞同这一说法 , 其在《国史大纲》中认为“此委巷小人之谈 。 骊山一役 , 由幽王举兵讨申 , 更无需举烽 。 ”同样 , 《清华简》中也无“烽火戏诸侯”这一事迹 , 其记述的也是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 , 并亡于骊山 。 目前 , 史学界中的主流观点是“烽火戏诸侯”并不存在 。
其次 , 即使单从“烽火戏诸侯”这一故事来看 , 其反而显示了周幽王时期王室对诸侯仍有很强的号召力 , 不然诸侯也不会屡遭戏弄 。 虽然故事最后无人相救周幽王 , 那也只是因为诸侯以为此又为幽王的戏弄之举 , 而并非对周王室的漠视 。
周幽王虽然是个废物 , 但此时周王室的实力并不弱 , 拥有丰镐二京至成周洛邑的丰饶之地 , 诸侯仍诚心奉其为天下共主 , 因此诸侯不将周王室放在眼中显然应当在周幽王之后 。
不少人可能有错觉 , 以为周室的衰弱是渐变的 , 是慢慢因为诸侯的强大而变弱的 。 但其实更合理的观点是:自周平王东迁以后 , 王室的实力就一蹶不振了 , 因而失去了制约诸侯的能力 , 导致东周“礼崩乐坏” , 霸主迭出 。
平王东迁之后 , 周王室放弃了岐丰之地这个周人的大本营 , 而龟缩于成周弹丸之地 。 实力自然不能与往昔同日而语!东周时期天子势弱 , 几无存在之感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这一切应当均源自周平王 。 周幽王表示这个锅不能背!
三、周平王为何要执意放弃镐京东迁呢?
那么周平王为何要执意东迁呢 , 他有没有预料到这其中的后果?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①犬戎之乱
平王东迁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犬戎之乱!
周幽王在位时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周平王) , 立褒姒之子伯服 , 申后及废太子宜臼外逃申国 , 幽王怒而起兵围申 , 令申侯交人 , 申侯不从 , 反而领犬戎破镐京 , 西周因此覆灭 。
《东周列国志》是这么描写犬戎之乱后的镐京的:“大起戎兵 , 侵占周疆 , 岐丰之地 , 半为戎有 。 ……宫阙自焚烧之后 , 十不存五 , 颓墙败栋 , 光景甚是凄凉 。 ”所以“平王一来府库空虚 , 无力建造宫室 , 二来怕犬戎早晚入寇 , 遂萌迁都洛邑之念 。 ”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是否皆因周平王?杀君弑父之徒为何终得王位?// //
犬戎之乱
有人觉得 , 犬戎只是抢掠财物 , 等他们走了以后再继续恢复家园就好了 , 为什么一定要迁移呢?
其实周室虽然分封了诸多诸侯 , 但是在对抗周边少数民族力量时 , 还是以周人为主力 , 历代周天子都经常对周边戎狄用兵 。 这次天子之师都被灭了 , 诸侯又有哪个是犬戎的对手?而且周人经营丰镐之地已经几百年 , 其中积累的财富数不胜数 , 在周人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力量与犬戎对抗的情况下 , 他们又岂会轻易离去?
所以晋、郑、卫、秦等诸侯虽然都组织军队勤王 , 对抗犬戎 , 但要将全部戎兵驱离并恢复失地 , 的确是短期内难以办到的 。 周平王虽然被诸侯拥立为天子 , 但却时时受到犬戎威胁 , 随时可能再次亡国 , 故打算迁都洛邑确实也是不得已 。
周原地区出土了很多西周晚期窖藏铜器 , 经推断应当是西周末期贵族为临时避难 , 将很多家族贵重铜器窖藏而成的 , 它们成百上千年一直完整保存在那里 , 直到后世才慢慢被人发现 , 说明避难迁徙的周人一直未能回归取回这些铜器 ,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犬戎并没有抢掠后即离去 。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是否皆因周平王?杀君弑父之徒为何终得王位?// //
陕西出土的西周窖藏铜器
②天灾不断 , 周人早已开始迁移
除了犬戎之乱外 , 还有一个促使平王东迁的原因—那就是天灾!
犬戎之乱前 , 岐山之地已经天灾不断 , 很多周人已经开始避难东迁了 。 周幽王时候 , 泾、渭、洛三川发生地震并枯竭 。
《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二年 , 西周三川皆震 。 伯阳甫曰:‘周将亡矣 。 ……昔伊、洛竭而夏亡 , 河竭而商亡 。 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 , 其川原又塞 , 塞必竭 。 夫国必依山川 , 山崩川竭 , 亡国之徵也 。 ’……是岁也 , 三川竭 , 岐山崩 。 ”
天灾伴随着饥荒 。 《诗经·大雅·召旻》描绘:“旻天疾威 , 天笃降丧 。 瘨我饥馑 , 民卒流亡 。 我居圉卒荒 。 ”人民无法生存 , 四处流亡 ,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在想方设法逃避这场灾祸 。 其中郑国始封之君郑桓公曾专门就迁移之事请教太史伯阳:“予安逃死乎?”太史言“独雒之东土 , 河济之南可居” 。 于是郑桓公依言寄孥于虢郐之间 , 《史记·郑世家》则记载郑桓公“东徙其民雒东” , 意思差不多 。
天灾加上犬戎抢掠周人的财富 , 周王朝在经济和物质上的损失简直不可计数 。 这严重伤害了周人的元气 , 也使得周王朝的恢复异常艰难 。
③二王并立 , 周人不支持周平王!
平王东迁的再一个原因应该是其有弑君杀父、引狼入室的罪名 , 难以得到周人和众多诸侯的支持 。
前面说过 , 周平王一开始是太子 , 但后来被周幽王废掉改立伯服为太子 。 犬戎之乱中周幽王和太子伯服都遇难 , 周天子和正牌继承人都不在了 , 该由谁来继任呢?
申侯联合了部分诸侯立平王为新的天子 。 而另有一班诸侯按照兄终弟及的规矩 , 立了周幽王的弟弟王子余臣为天子 , 后世称为周携王 。
《竹书纪年》记载:“先是 , 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 , 以本太子 , 故称天王 。 幽王既死 , 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 。 周二王并立 。 ”战国楚简《系年》记载也相差不多:“幽王及伯盘乃灭 , 周乃亡 。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 , 是携惠王 。 ”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是否皆因周平王?杀君弑父之徒为何终得王位?// //
携王与平王并立
平王本来是废太子 , 违背父命外逃 , 并与申侯对抗王师 , 又勾结犬戎引发了灭国之祸 , 严重点说 , 平王算是弑父弑君且叛国 , 不忠不孝 , 这样的人如何做得了天子?
自然很多诸侯是不认同他的 , 尤其是在宗周附近平王实际上很不得人心 , 幽王的近臣更加不会答应奉其为王 。 这也是平王一心想要东迁洛邑的原因之一 。
四、虽然平王不得人心 , 但是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周平王!何也?
为什么更获人心的携王没有最终获胜 , 反而是周平王最后成为周天子?本人以为有以下原因 , 这也是周王室自此悲剧的根源之一 。
①平王年少幼稚 , 容易控制 。
周平王最终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年 , 可以推断出刚被立为天子时年纪肯定不大 , 相比于已经成熟的携王 , 平王更容易控制 。 而且根据平王后世的表现来看 , 其应该资质平平 , 对于各个诸侯而言谋求自身利益更加方便 。
郑、晋、卫、秦等诸侯都支持平王 , 除了部分是因为亲属关联的原因外 , 平王的年少幼稚 , 更加方便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②平王得位不正 , 许诺更大方 。
周平王为了保住自己周天子的位置 , 为拥立的诸侯开出了超乎寻常的丰厚条件 , 其置周王室的根本利益于不顾 , 封郑武公为上卿 , 控制成周八师军队 , 这也是后来郑国能够称霸的基础 。 更要命的是其将原本属于周室的宗周土地非常大方的许给了秦国 。 秦以此得到发展的契机 , 最终在春秋之时开始发迹称霸 。
“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 , 赐之岐以西之地 。 曰:‘戎无道 , 侵夺我岐、丰之地 , 秦能攻逐戎 , 即有其地 。 ’与誓 , 封爵之 。 ”
而自认正统的携王一方却不愿向诸侯妥协 , 所以失去诸侯支持 。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是否皆因周平王?杀君弑父之徒为何终得王位?// //
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
结语
犬戎之乱和天灾使得周王朝在经济和物质上的损失简直不可计数 , 严重伤害了周人的元气;平王东迁及其大方许诺进一步使周王室损失了岐丰之地 , 地盘仅局限于洛邑周边;而二王并立则严重损害了周王室的威信 , 并且长久的分裂对立状态 ,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王朝元气的恢复 。
携王既死 , 平王成为唯一的天子 , 周王室经过二十多年的分裂 , 终于又归于一体了 。 但因为很多诸侯并不是从内心支持他(比如鲁国自始至终就拒绝承认周平王) , 故而多年不来朝见周天子 , 而平王也只能依赖郑国及一些中小诸侯艰难度日 。
周王朝自武王伐纣以来 , 历经二百七十多年 , 至周平王舍弃岐丰之地 , 东迁洛邑后 , 再也没能恢复往昔的强盛 。
不过将一个王朝兴衰的责任单落在一个人身上也是不合理的 , 其实周王朝从昭王、穆王时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 厉王时又发生了国人暴动 。 宣王励精图治 , 让王朝中兴了一把 , 但其实后期已经颇有力不从心之象 。 周幽王算是个败家子 , 周宣王把千里江山给了他 , 他只用了十年就败光了 , 还给后人留了个烂摊子 。
也许确实是周的气数将尽吧 。 不然的话 , 又哪来的五百年春秋战国大争之世 , 哪会有绚烂多彩的诸子百家?又怎会有席卷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帝呢?
[作者“过期大还丹”为您深度剖析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和事件 , 敬请斧正!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和交流!]
- 周瑜: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 最后一组名额|走进陕西,寻根周秦汉唐/历史研学单飞营
- 周建人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 说说三国时期的三大潇洒男士:曹植、周瑜、关羽
- 服了You!牛人谢新远宣布解密了“祖冲之圆周率3.1416”算术千古悬联
- 周瑜手下一位小弟,后来他投靠刘备,差点帮刘备统一天下
- 明日将迎张爱萍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 周运︱钱穆、顾颉刚赏识的学者黄少荃
- 周恩来总理《论“贤妻良母”与母职》
- 开卷有益|坂本龙马诞辰184周年:作为年轻武士的坂本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