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为何成为毛泽东评点最多的三国人物?


郭嘉为何成为毛泽东评点最多的三国人物?

郭嘉为何成为毛泽东评点最多的三国人物?// //

文/韩纪民

毛泽东历来主张读史要古为今用 。 他苦心研读《三国志》的另一个鲜明特点 , 就是科学分析书中有突出作为人物的成功经验 , 用以启迪、教育广大干部 , 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 , 也就是解决“过河”中的“桥和船”问题 。

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 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三国各路英雄设谋用计的神奇故事 。 但就真实的历史而言 , 曹操帐下的谋士郭嘉 , 可谓善出奇谋密计的第一人 。 因而 , 郭嘉和曹操一样 , 成为毛泽东研读《三国志》评点最多的人物 。


郭嘉为何成为毛泽东评点最多的三国人物?

郭嘉为何成为毛泽东评点最多的三国人物?// //

◆电视剧中的郭嘉形象 。

郭嘉 , 字奉孝 ,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说:“嘉深通有算略 , 达于事情” 。 他原为袁绍的幕僚 , 认为袁绍“徒欲效周公之下士 , 而未知用人之机 。 多端寡要 , 好谋无决 , 欲与共济天下大难 , 定霸王之业 , 难矣!”后经荀彧推荐 , 成为曹操的首席谋臣 。 曹操赏识他 , 认为:“使孤成大业者 , 必此人也 。 ”曹操与吕布作战 , 打了三次 , 吕布败退固守 , 当时士卒疲惫 , 曹操也想退兵 。 郭嘉认为吕布已成强弩之末 , 建议“急攻之” , 遂获胜 , 擒吕布 。 曹操想很快征服刘备 , 又担心袁绍抄后路 , 很犹豫 , 就征求郭嘉意见 。 郭嘉说:袁绍性多疑 , 不可能很快行动;刘备新兴起 , 众心尚未归附 , “急击之必败” 。 后来 , 刘备果然被打败 。 曹操准备征讨袁尚及三郡乌丸 , 众人都怕刘表指派刘备乘机袭击驻地 。 郭嘉却认为 , 乌丸离我们远 , 必疏于戒备 , 突然予以袭击 , 定可取胜 。 至于刘表 , “坐谈客耳” , 他自知才不及刘备 , 必不敢委以重任 。 “兵贵神速 。 今千里袭人 , 辎重多 , 难以取利 , 且彼闻之 , 必为备;不如留辎重 , 轻兵兼道以出 , 掩其不意 。 ”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 , 大破乌丸 。 只可惜计不虚发的郭嘉身体一直不好 , 38岁中年夭折 。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后 , 万分感叹道:“郭奉孝在 , 不使孤至此 。 ”以致捶胸顿足:“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他上表称赞郭嘉 , “自从征伐 , 十有一年 。 每有大议 , 临敌制变 。 臣策未决 , 嘉辄成之 。 平定天下 , 谋功为高 。 ”毛泽东在多种场合 , 向军地领导干部推荐读《郭嘉传》 。 他说:“《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 , “世上没有先知先觉 , 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 。 无非是多谋善断 , 留有余地……大跃进出点乱子 , 不要埋怨 。 否则就是‘曹营之事不好办’ , 或者叫‘欲与共济天下大难’!”


郭嘉为何成为毛泽东评点最多的三国人物?

郭嘉为何成为毛泽东评点最多的三国人物?// //

◆连环画中曹操与郭嘉 。

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或私下场合介绍《郭嘉传》让大家看 , “意思正是希望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做事要多谋善断 。 毛泽东说 , 多谋善断这句话 , 重点在‘谋’字上 。 要多谋 , 少谋是不行的 。 要与各方面去商量 , 反对少谋武断 。 商量又少 , 又武断 , 那事情就办不好 。 谋是基础 , 只有多谋 , 才能善断 。 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 。 ”毛泽东还说:“要当机立断 , 不要优柔寡断 。 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来改变计划 。 反对党内一些不良倾向 , 也要当机立断 。 ”1959年6月 , 毛泽东在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又讲到“多谋善断”问题 , 这次是针对办报而言的 。 他说:“报纸办得好坏 , 要看你是政治家办报 , 还是书生办报 。 我是提倡政治家办报的 , 但有些同志是书生 , 最大的缺点是优柔寡断 。 袁绍、刘备、孙权都有这个缺点 , 都是优柔寡断 , 而曹操则是多谋善断 。 我们做事情不要独断 , 要多谋 , 但多谋还要善断 , 不要多谋寡断 , 也不要多谋寡要 , 没有抓住要点 , 言不及义 , 这都不好 。 听了许多意见之后 , 要一下子抓住问题的要害 。 曹操批评袁绍 , 说他志大智少 , 色厉而内荏 , 就是说没有头脑 。 办报也要多谋善断 , 要一眼看准 , 立即抓住、抓紧 , 形势一变 , 要转得快 。 ”可见 , 毛泽东号召各级领导干部研读《郭嘉传》 , 要多谋善断 , 归根结底 , 就是针对当时党的工作出现的倾向性问题 , 集中解决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 。 一方面他要求各级领导要像郭嘉那样敢于和善于正确地反映情况 , 提出独到见解;一方面要求善于多方听取、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意见 , 不失时机地作出决断 , 把事情办好 , 办出成效 。

毛泽东向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央领导推荐读《郭嘉传》 , 不仅有针对性 , 有时还颇具深意 。 据林彪的秘书张云生回忆:1966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 , 林彪正当大红大紫之时 , 他亲眼看见毛主席向林彪推荐两本线装书 , 一本是《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 另一本是《宋书·范晔传》 。 郭嘉和范晔究竟是何许人?他们对毛主席点拨林彪有什么重要性?不看书不知道 , 看后如梦方醒 。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一名出类拔萃的谋士 , 他随曹操征战十余载 , 为曹操出了许多好点子 。 可惜英年早逝 , 年仅38岁 。 而范晔是南北朝时期宋国的重臣 , 掌管禁旅 , 参与机要 。 他后来因参与谋反被判杀头罪 。 两位古人的权位与林彪相似 , 一正一反 , 一成一败 。 毛泽东以古喻今 , 用意不言自明 。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