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童达清

2010年5月 , 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成功举办 , 使千百万中国人有幸在家门口欣赏到这一世纪盛会 。 回顾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世博史 , 使我们自然想到宣城第一个参观世博会、也是在国内第一个写有专著详尽介绍世博会的人 , 他就是宣城人屠坤华 。

遗憾的是 , 现今有关屠坤华的生平资料留存极少 。 我们只知道他大约在清末或民国初年留学美国 , 并获得药学博士学位 。 回国后 , 曾任《华美教报》(其前身是《兴华报》和《华美报》)的编辑 。 他翻译有《汉译化学》 , 191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 , 原著美国化学家麦费孙(W.Mepherson)、罕迭生(W.E.Henderson);《汉译温德华士代数学》 , 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 温德华士 , G.A.Wentworth , 美国数学家 。 这两本书都曾作为教育部审定教材 , 得到广泛使用 , 印行达十多版 。 1919年 , 屠坤华还在上海的北四川路横浜桥开设太平洋药房 , 从事医药工作 。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

1912年 , 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 , 美国决定于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 在美国的一再邀请下 , 中国决定以政府名义参加这一届世博会 , 十九省分别组团参加 , 由农工商部全权负责参赛事务 , 要求各省赴美代表必须具备六项条件:通外国语言、有赛会经验、曾游历欧美、能与外商接洽、有交际才能、识外交关系 。 当时直隶省专员(相当于代表团团长)是严智怡 , 由于屠坤华曾是留美博士 , 符合各方面条件 , 因此他盛情邀请屠坤华参加了直隶代表团 。 代表有九人组成 , 严智怡、娄裕焘为正副专员 , 陆文郁、朱延平、胡泰年、屠坤华、赵鸿年、陈启泰、张文翰为代表 。 1914年11月7日 , 他们从上海乘花旗公司“满洲”号赴美 , 12月1日抵达美国 。

到美国后 , 中国各省展出产品进行了分类合并 , 分设美术、教育、文艺、工业、农业、食品、矿物、运通、园艺等9个展馆 , 屠坤华任教育区主管 , 5月后因严智怡有事外出 , 他还兼任美术部雕刻类审查员 。 他全程参与了本届世博会 , 白天坚持工作 , 晚上还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日记 , “书高且盈尺” 。 世博会结束后 , 他留在了美国的费城大学任教 , 在教学工作之余 , 他将世博会期间的日记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 写成《万国博览会游记》一书 , 1916年7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 2010年4月 , 商务印书馆将该书重印发行 , 使这一尘封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珍贵史料再一次呈现在国人面前 。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

屠坤华的《万国博览会游记》由著名出版家、教育家张元济先生作序 , 分为十八章 。 屠坤华以亲身经历 , 详尽地描述了世博会的起源、概况、本届博览会与巴拿马运河的关系、世博会各机构 , 以及本届世博会各国的政府馆建筑、陈列馆出品和博览会游戏盛况等 , 尤其对我国的展出产品和获奖情况作了详细的记载 , 书中还穿插有许多珍贵的照片 , 可谓是“既美且富 , 釐然若别黑白而辨淄渑 。 ”该书保存了世博会尤其是我国参加世博会的大量珍贵资料 , 虽然自1951年以来 , 我国就不断有人前去各届世博会观赏 , 并有一些零星的文字记载 , 但象屠坤华这样把世博会经历写成专著的还从没有过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屠坤华不仅是宣城世博第一人 , 更是中国世博第一人 。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 屠坤华写作本书不仅是记载一时史事 , 更是想把中国与参加世博会的各国作一比较 , 从中找出差距 , 使国人读后能幡然醒悟 , 认识到自己的贫穷落后 , 以期发奋图强 , 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潮流 。 他在《编纂大意》中说:“凡可利导国人之事 , 必丁宁致意 , 藉以针砭当世 。 ”中国的落后 , 使屠坤华时时有一种屈辱感和焦灼感 , 所以在本书中 , 处处都有这种忧患意识的自然流露 。 有一件事使他感触最深:一天 , 美国的一个女审查员来参观我国的工艺馆 , 环顾一周 , 几乎看不到一点现代文明的气息 , 她语重心长的说:

“吾以子国物品 , 近来当有进步 , 不料仍如此 。 果足代表贵国之工艺耶?抑至今日犹熟睡耶?今度之会 , 如秤衡尺码焉 , 子果自知相形见绌 , 则归国后振兴提倡 , 皆君辈之天职 , 任重道远 , 好自为之 , 其庶乎?”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宣城世博第一人——屠坤华// //

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读到这段话 , 都会和屠坤华一样“且愧且感” 。 正如张元济先生评价本书时说的那样 , 屠坤华“时时寄言外之慨 , 其用心之苦又可知” 。 因此有人将本书称为“乱世危言” , 是不无道理的 。 可以告慰先辈的是 ,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 这个让屠坤华深深爱并忧虑着的祖国 , 已经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 先辈之灵可以安息了 。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