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上,红旗漫卷西风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六盘山上 , 红旗漫卷西风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采访人员再走长征路】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方曲韵 章文 费建异

“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 , 红旗漫卷西风 。 今日长缨在手 , 何时缚住苍龙?”宁夏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上 , 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名篇《清平乐·六盘山》 。

词中所描写的六盘山 , 古称为陇山、鸡头山 , 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 , 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 , 是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 也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 因此被称为“胜利之山” 。

1935年8月15日 , 红二十五军到达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休整了3天 。 8月17日 , 红二十五军仅以两个连的兵力一举攻克德隆县城 , 最后与主力部队会合 , 连夜翻越六盘山 , 进入甘肃平凉境内 。 10月5日 , 红军进入宁夏西吉县境内 。 当时 , 国民党军为了堵截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 , 在六盘山一带设置了包括国民党毛炳文两个师、东北军何柱国骑兵部队、门炳岳及西北马鸿宾部队等在内的重兵 , 形势相当严峻 。 10月7日 , 陕甘支队主力沿固原王套、后莲花沟到达六盘山 , 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则向东南绕隆德县境 , 沿小水沟登上六盘山 。

仲秋时节 , 秋风送爽 , 天宇澄澈 。 在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盘山顶 , 六盘雄姿一览无遗 , 招展的红旗尽收眼底 。 毛泽东回顾红军纵横十余省、长驱几万里的艰难历程 , 看到中央红军沿战国秦长城一路东进 , 即将到达目的地陕北 , 展望革命前景 , 顿时感慨万千 。 一首《清平乐·六盘山》 , 既抒写了红军的豪情与气度 , 也让六盘山为人所熟知 。

如今 , 不少游客慕名来到六盘山 , 走一走“红军小道” , 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 。 这条长2.5公里的小道 , 以雕塑群的形式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壮举的18个主要场景 。 从山脚沿着红军小道拾级而上 , “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经典场景在沿途逐一呈现 。

“翻过六盘山 , 中央和中央红军就彻底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 ”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彦荣介绍 , 六盘山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符号和记忆 , 它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与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 。

在长征途中 , 毛泽东还创作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等多首不朽的诗词 。 这些作品不仅生动记录了红军长征辗转曲折的行动轨迹 , 更让长征精神以文字的方式流传了下去 。

《清平乐·六盘山》诞生之后 , 在军民中广为流传 , 极大地鼓舞了斗志 。 后又历经几次修改 , 最终形成了今天人们熟知的这个版本 。 如今 , 在宁夏的六盘山长征纪念馆等纪念景点、各党政机关及高校里 , 经常可以看到这首《清平乐·六盘山》 。

“《清平乐·六盘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 是毛泽东留给宁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名句 , 已经融入宁夏人的血脉之中 , 激励着宁夏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 ”杜彦荣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