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2002年 , 红旗渠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8年2月 , 经教育部审定的历史教科书印刷出版;红旗渠被写入书中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 林县人民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困难 , 完成了引漳入林的红旗渠工程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红旗渠的石料铺砌现场】河南省安阳市位置在该省北部 , 历史上曾为七朝古都 。 安阳地势东低西高 , 最高点(海拔1632米)在今林州市境内 。 林州(县级)市境内面积逾二千平方公里 , 位置在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的交界;西汉时期设县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红旗渠的石灰搅拌现场】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 , 林县隶属于彰德府(河南布政司) 。 清朝时期 , 隶属于河南省彰德府 。 新中国成立 , 林县隶属于安阳专区 。 八十年代 , 为安阳市辖县 。 九十年代 , 撤县设市 , 成立省辖的林州市(安阳市代管)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红旗渠的渡槽修建现场】林州位置在太行山的东麓 , 境内丘陵、山地占八成以上 。 旧时的林县 , 滴水贵如油 。 传说 , 两缸水就可以换个媳妇 。 曾经有一人家的媳妇 , 大年三十时到几十里外挑水 , 回家路上被绊倒 , 一担水全都洒了;她一愧之下就上吊了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红旗渠修建现场的石匠】五十年代末 , 林县又遇大旱;境内的河流干涸 , 水源枯竭 。 林县县委拟引境外浊漳河水入境 。 浊漳河流经山西省的十三个县市区 , 上游有三大支流 。 该河干流穿越太行山脉 , 水源丰富 。 经山西省同意、水电部批准 , 引漳入林即将实施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沿着悬崖修建的红旗渠】1960年2月 , 林县的引漳入林工程开工 。 当时 , 该县仅有三百万元储备金;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不足三十人 。 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条件下 , 林县人民自己生产工具、炸药、水泥;并开创性的自己设计渡槽、空心坝、三用桥等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穿越山谷的红旗渠】林县的全体干部、群众 , 在杨贵(时任县委书记 , 1928年-2018年)的带领下 , 自觉行动 , 义无反顾投身到建渠劳动中 。 开山建渠属于重体力劳动 , 每人每人仅有六两口粮;但民工们懂得 , 修渠工程是在改变自己的命运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红旗渠周边的村庄】红旗渠的干渠全长逾七十公里 , 修建耗时五年;1969年7月 , 红旗渠的支渠及配套工程完成;整体工程历时近十年 。 当时 , 林县的广大妇女亦积极参加劳动;孩子们在放学后 , 都自觉地到工地现场搬运几块石头 。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太行天路红旗渠

七十年代初的林州 , 太行天路红旗渠// //

【红旗渠周边的农田】修建红旗渠水利工程时 , 共削平山头一千二百余座、架设渡槽一百五十余座、开凿隧洞逾二百个、挖砌土石逾二千万立方米 。 最终 , 林县有超过五十万亩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 。 《安阳林州红旗渠 , 1973年 。 摄影:福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