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礼教治国论西周】

西周原来是一个小部落,长期生活在陕甘一带,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根据地,逐渐强盛起来,并且不断向东发展,与东面的商王朝发生了冲突 。

到周武王时期,起兵伐商,牧野一战,消灭了商朝的军队,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

西周统治者是通过战争和流血而取得政权的,他们亲眼目睹了自命为神灵后裔的商王朝在民众斗争的烈火中轰然倒塌,上天变得软弱无力,挽救不了统治者的命运 。

这个铁一般的事实对统治者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对上天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产生了怀疑,因此,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以礼治国,制订了名目繁多的礼仪,企图通过这些礼仪来维系贵族等级,消除内部纷争,做到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使各色民等安于本分,以维持统治者的长治久安 。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西周的官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商朝神通广大的巫史在西周已经无足轻重,掌管历法、记事、策命、档案、记史等职权的官吏,开始从神权中分化出来,抹去了神的光圈,成为世俗化的王朝官职 。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

【周武王】

同时权力的分配主要根据血统远近来进行,担任师保等高级职务的多为王室贵族,他们的权力相当大,经常左右朝政,在君主年幼时可以代王摄政,如西周建国之初,武王死后,其子年幼,就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和昭公代理朝政,直到幼王长成,才把权力交还,史称“周昭共和” 。

执掌朝政的卿士也多由王室成员担任,他们的权力也很大,有的世卿长期控制朝政,甚至可以废掉旧君,另立新君,这在王室日趋式微的西周末年最为明显 。

西周的政权机构比较完备,官职设置也较健全 。 中央机关设置太师,太傅、太保,统称三公,由王室权贵出任,对周王有指导、辅佐和监护之责,既是周王的谋臣,又直接参与决策国家大权,统领文武百官,位崇权重,责任重大 。

以下按工作性质分为两大部门,即卿士寮和太史寮者平行,互不统辖,这是具体处理朝政事务的部门 。

卿士寮是中央的军政司法部门,直接处理有关军政司法事宜卿士寮的首脑卿士,是最高行政长官,具体处理朝政事务,同时兼理军政,可以统兵作战 。

卿士以下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等官职 。

司徒管理王朝的公田、山林,以及征发使役等事务 。

司马征发军队给养,管理车马器械等军需物资 。 司空主管王室的宫殿营建和维护事务,也兼管全国的手工业 。

司寇掌管司法刑狱,属官大行人主管对藩属诸侯的接待及礼仪事务 。

太史寮是掌管历法、祭祀、占卜、文教等事务的部门,长官为太史 。

太史掌管王国文书的起草,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国家大事,编著史册,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以及祭祀诸事,其地位较崇,是一种兼管人事、神职并观察、记载社会动态及自然现象的官员,经常参与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 。

太史对王公大臣的言行可以直书其事,因而对王权有一定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

其下有太宗,掌王室祭祀事宜;太卜,职掌占卜凶吉;丧史掌贵族的丧葬礼仪;乐师掌管乐律和国学 。

此外,还设有一批为王室服务的官员 。 如宰是周王室的内务总管,奉王命处理王室内部事务,与王室关系密切,有时也触及朝政 。

膳夫主管王室成员的饮食 。

缀衣主管王室服装的制作 。

太仆管理周王舆马,经常随王出行,有时兼管文书的上传下达 。

御是为王驾车的车夫,趣马为王养育马匹,师警备王宫,门尹看守宫门 。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

【古代趣马】

此外,王宫中还有宦官,即阉人,处理后宫杂务 。 但是这套为王室服务的机构与国家正式官员的职责区分尚不明显,两者可以相互交流,交叉任职,而且他们也可以参与国家大政事务 。

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 。

为了加强对广大地域的有效控制,西周实行“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分封了许多诸侯国 。

诸侯的封地称为“国”,诸侯国内也实行分封,诸侯把土地分给卿大夫,称之为“邑”,卿大夫把土地分封给“士”,称为“禄田” 。

他们的官职都是世代相袭,父死子继 。 各地诸侯都是西周的宗室贵族和勋臣贵戚,他们掌握着本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是一方之至尊 。

但是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 。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

【授民仪式】

诸侯国对周王尽定的政治义务,必须定期向周王纳贡、朝觐,有保卫王室的义务,遇到战争要率军随同周王出兵作战 。

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 。

等而下之,卿大夫要向诸侯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士也同样如此 。 除了分封的土地以外,周王、诸侯都拥有直属领地,在领地上同样划分大小不等的行政区域,设官进行治理 。

城内和近郊依次划分为乡、州、党、族、闾、比等不同行政单位,各有长官 。 在远郊则划分为遂、县、鄙、酆、里、邻等行政单位 。

西周的任官制度主要是宗法分封与世卿世禄制 。 大夫以上的官职都世代相袭,分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

大夫以下的官员实行选士制度 。

王朝高官重职都由宗室贵族担任 。

西周爵位是按照血缘关系授予的 。 周王以下分为诸侯大夫和士三个等级 。

诸侯和卿大夫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及政治特权的差异,又分为九等,称为“九命” 。

由此看来,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并根据等级差别享受不同的政治权利西周并没有建立官员的俸禄制度 。

官员的俸禄来自他们封地的收入 。 封地收入除了向上一级贵族交纳一定的贡赋以外,其余的全部归自己享用,也就是“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民食力” 。

西周时期开始出现了官员的致仕制度 。

除了世袭大贵族外,其他在各级政府任职的官员年龄到70岁时就要交卸职务,退休养老,以保持官僚队伍的活力 。

官员退休后如果筋力尚健,可以到各级学校传授知识,同时坐食俸禄安度晚年 。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

【古代授学】

这一制度直接影响了以后的诸多朝代 。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中国古代官制:第三章【礼教治国论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