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将领韩世忠,立下无数战马功劳,最终却被迫离开朝廷
韩世忠生于公元1089年 , 早年束发从戎 , 参加过征西夏和灭辽战争 , 屡建奇功 , 后来又成为著名的抗金将领 。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 , 宋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 , 废弃宋高宗 , 拥立宋高宗的不满三岁的儿子为帝 , 改元明受 。 韩世忠得此消息 , 怒道:“誓不与此贼共戴天” 。
抗金将领韩世忠 , 立下无数战马功劳 , 最终却被迫离开朝廷// //
过了几天 , 苗傅、刘正彦派出使者 , 带着以“明受”为年号的“诏书” , 来争取韩世忠 , 韩世忠更加气愤 , 他说:“吾知有建炎 , 不知有明受 。 ”于是焚掉“诏书” , 斩掉来使 , 率众讨伐叛军 。 他的将士们传令:“今日当以死报国 , 面不被数矢者皆斩 。 ”就是说 , 面部不中数箭的要统统杀掉 。 在韩世忠的率领下 , 将士们挥戈跃马 , 冲进临安(今杭州)城中 , 将叛兵打败 , 杀死为苗傅叛乱出谋划策的吴湛、王世修等人 , 接着又追到建阳 , 擒杀苗傅、刘正彦 。 这次叛乱终于被平定 。
抗金将领韩世忠 , 立下无数战马功劳 , 最终却被迫离开朝廷// //
这年九月 , 金将兀术分兵西路渡江 , 连破建康(今南京市)、杭州、越州(今绍兴市)、明州(今宁波市) , 怯懦无能的宋高宗带着一批投降派官员 , 慌忙逃到海上 。 由于金国的兵士善于骑射 , 不习舟船 , 更无法下海去追袭末高宗 , 因此抢掠了些财物 , 就于第二年春天准备渡江北还 。 这时担任浙西制置使的韩世忠 , 把部队连夜从江湾、海口一带开到镇江 , 严密把守渡口 。 金兵虽经多次拼杀 , 死伤多人 , 也未能冲破宋军的江上封锁线 。
抗金将领韩世忠 , 立下无数战马功劳 , 最终却被迫离开朝廷// //
兀术异常恐慌 , 只好派使臣向韩世忠传话 , 愿把掠得的财物全部还宋 , 以借道过渡 , 韩世忠拒不答应 。 兀术又提出把名马献给韩世忠 , 以换条生路 , 结果又被韩世忠严词拒绝 。 金兀术实在无计可施了 , 就慌忙率领残兵败将向黄天荡(在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北)退去 。 其实黄天荡是江中一条断港 , 只有进去的路 , 没有出去的路 。 兀术原指望从这里靠岸逃走 , 结果被困在了泥滩之中 , 金兵叫苦连天 。 兀术悬赏求计 , 最后在一个汉奸的指点下 , 连夜将年久淤塞的老鹳河挖通 , 然后引水入内 , 把黄天荡与秦淮河连接起来 。
抗金将领韩世忠 , 立下无数战马功劳 , 最终却被迫离开朝廷// //
兀术率部沿老鹅河逃命 , 又遭到岳飞军队的伏击 , 只好又退回黄天荡 , 再次向韩世忠哀求 。 韩世忠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你肯把携去的徽、钦二帝送回 , 同时归还侵占我国的全部土地 , 我就放你一条生路 。 ”对此 , 金兀术当然不肯答应 。 这时韩世忠的8000精兵已围困金兵40多天了 。 兀术感到形势严峻 , 只好凭着人多势众(当时号称十万) , 并用火箭射击宋军的船帆 , 强行渡过长江 , 向北逃去 。
抗金将领韩世忠 , 立下无数战马功劳 , 最终却被迫离开朝廷// //
公元1134年 , 韩世忠又在大仪大败金兵 , 威震天下 。 可惜这时南宋朝廷由投降派秦桧操纵 , 昏庸懦弱的宋高宗一味向金国屈辱求和 。 1141年 , 秦松又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 。 韩世忠被召回临安 , 拜枢密使 , 实际是明升暗降 。 韩世忠悲愤交集 , 上书斥责秦桧的误国罪行 。 有人劝韩世忠说:“如今秦桧当权 , 你还是应谨慎从事 。 ”韩世忠说道:“我今天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而附合奸人 , 死后岂不要遭受太袒铁杖的责罚吗?”
抗金将领韩世忠 , 立下无数战马功劳 , 最终却被迫离开朝廷// //
在秦桧之流的排挤下 , 韩世忠终于被迫离开朝廷 , 过起了隐居生活 。 他谆谆告诫家人说:“吾名世忠 , 汝曹毋讳‘忠’字 , 讳而不言 , 是忘忠也 。 ”意思是说 , 我的名字叫“世忠” , 你们说话办事 , 不要回避“忠”字 , 讳而不言 , 就是不忠 。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谢谢!
- 徐荣:三国时期一个被低估的将领
- 玉溪名人故居愚公馆:藏身闹市的抗日将领故居
- 此人是安徽人,却成为桂系骨干将领,因作战勇猛被称为小张飞
- 国共合作期间,刘伯承给国民党高级将领讲解游击战,全场掌声不断
- 他原是国军将领,听说自己要被授上将军衔诚惶诚恐,说自己不配
- 真实的红军将领:他们并非没有文化,也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 红军中唯一的女将领,也是第一代女部长,新中国成立却没有授衔
- 抗日将领半路遇见俩叛徒,叛徒见其后惊呼一声,将领立马扫射迎接
- 此人是何应钦嫡系将领,因占领别的老婆被老蒋罢官,并说:永不录用
- 南宋那么多武将,为何只有韩世忠能入选"昭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