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文/小女子这厢有礼了
春秋大宴是赵宋王朝典制规定的春秋季节君赐臣预的大型宴饮活动 。 如同春秋大宴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般 , 其礼仪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逐步深入、趋于完善的过程 。 宋真宗朝的初步发展、宋仁宗朝的深入发展、宋神宗与宋哲宗朝的逐步完善 , 于宋徽宗时期趋于完备 。
一、春秋大宴陈设仪制
春秋大宴的举行地点 , 在其产生初期并不固定 。 宋仁宗天圣年间之前 , 或于广德殿 , 或于大明殿 , 抑或于含光殿举行 。 天圣以后 , 国朝“大宴率于集英殿”置办 , 春秋大宴自此确立了长期举办的固定地点——集英殿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仁宗像
春宴或秋宴举办之前 , 会提前对集英殿装饰一番 , 以突显宴饮的隆重和欢悦气氛 。
“有司预于殿庭 , 设山楼排场为群仙队仗 , 六蕃进贡、九龙五凤之状 。 设鸡唱楼于其侧殿上 , 陈绣帟、垂香球 , 设银香兽于槛内 , 布以文茵 。 ”
集英殿作为宴殿使用之时 , 共分三个宴会场所:正殿、朵殿和两廊 。 正殿之上是五品以上的朝中要员以及宗室大臣 , 朵殿之内则是文武四品以上的官员 , 两廊则是升朝官、诸军副都头以上、诸蕃进奉使以及诸道进奉军将等低级官员 。
集英殿大宴入殿的具体人数 ,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年)正月曾有明文规定:大约有一千三百余人的庞大官员队伍 , 其中仅宴会的服务人员就有一千一百二十六人 。 相当于六个半人服务一个人 。 这还是在原来更加不可胜数人员的基础上作出的大量裁减 , 可见自春秋大宴成为定制之后到宋神宗熙宁前 , 宴饮规模更为宏大、壮观 。
春秋大宴宴殿的陈设工作 , 由总管宫廷“乘舆、服御、膳羞、酒醴、次舍、器用”诸事的殿中监统筹负责 。
尚舍 , 是殿中监属下掌管宫殿陈设的部门 , 主要负责“张设集英殿门之内” , 置放皇帝专属“御座”于宴殿正中央 , 坐北朝南;尚酝 , 掌管酒醴之事 , 负责在御座的东侧摆放皇帝专用的酒樽与酒器;尚食 , “掌理皇帝膳羞之事” , 将皇帝的专用餐桌“御茶床”置于御座西侧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代宫殿
酒具的陈设位置和御茶床的位置均是偏向宴殿之北 。 皇帝饮食所需物品陈设完毕后 , 相关人员也会负责“设群官酒尊酒器于殿下” , 为预宴官员的入宴作好准备工作 。
春秋大宴的座次分布 , 体现着官员在朝中的地位高低和恩宠程度 , 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 宴饮席位的前后布置 , 主要依据官员的品秩高低以及与皇帝的亲疏关系而定 。
正殿之上 , 以御座为中轴线 , 将整个宴殿分为东西两部分:
御座之东 , 大多为文臣之座 , 席坐摆放坐东朝西 , 距离御座越近的行列地位较高 , 越远的行列地位越低 , 从宴殿之西向东共分六列 。
首列为三公、三少、左辅、右弼、太宰、少宰的座位;
第二列则是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 , “太子三师在右丞之南”;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代酒具
第三列为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太子三少、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学士、六曹尚书、金紫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端明殿学士、左右散骑常侍 , 三少以下官员位置则离御座更远 , 尚书以下官员位于第三列末座;
第四列座次依次是开封尹、六曹侍郎以及直学士 , 中丞“在直学士之南”;
第五列排列位次为宣奉、正奉、正议、通奉大夫、大司成、太子宾客詹事、给事中、中书舍人、通议大夫、左右谏议大夫、待御、太中大夫、太常卿、大司乐以及宗正卿;
第六列为厢都指挥使以及军都指挥使 。
六列品秩不同的座次排布 , 其整体位置是御座之东、宴殿偏南方向 。 为方便工作人员于宴会中穿梭提供美酒佳肴 , 相互座位之间均预留一定的空间 。 以皇帝为至尊的宴饮等级制度下 , 座位均“西向北上” , 以正面面向皇帝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代文臣
正殿御座之西 , 所排列的大多数是武臣座席 , 与御座之东的文臣位置相对而立 , 均是稍偏宴殿之南 。
座次共分为五列:位于首列的是亲王和使相;第二列为枢密使和太尉 , “太尉在枢密之南”;第三列首位是节度使 , “左右金吾卫、左右卫、诸卫上将军在节度使之南”;第四列是节度观察留后和观察使;最后一列则是厢都指挥使与军都指挥使 , “防御团练使、刺史在军都指挥使之南” 。 座位的前后左右仍预留一定的空间 , “并东向北上”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代武将
外国使节若参与春秋大宴 , 所隶属国家不同 , 使节的座次也相应有所差别:“大辽、夏国、高丽、交州使副及诸番国首领在阙 , 即大辽使副在上将军之南 , 大辽使位次 , 节度使位稍却 , 副使又稍却;夏国副使位在东朵殿南楹间;高丽、交州使副在西朵殿 。 ”
因诸卫上将军的位次在正殿御座之西第三列 , 大辽使副在上将军之南 , 也位于正殿 。 夏国与高丽、交州使副则均位于朵殿之东西侧 。 其随从人员以及番国首领自然处于两廊席位之上 。
显而易见 , 辽国使者的预宴级别均高于西夏、高丽、交州等国使节 , 这也是国家实力强弱所决定的 。 加之 , 宋辽盟约互为兄弟之国 , 宋朝辽使的政治礼遇自是要高于其他邦交稍疏之国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代精美瓷器
二、春秋大宴宴饮礼仪
春秋大宴宴饮礼仪分为进殿礼仪、宴乐礼仪以及退席礼仪 。
进殿礼仪
春秋大宴举行之日 , 班次站定后 , 御史台负责率领殿中侍御史一人先行进入殿庭指定位置 , 监察预宴百官入殿行为失仪与否 。 殿中侍御史到位后 , 东上閤门和御史台官员分别引领预宴文武百官按照班列有秩序地进入殿庭 , “东西相向立” 。 东上閤门官向内侍递上“齐牌” , 以告知官员全部到位 , 未有缺席人员 。
百官立定 , 皇帝入需云殿 , 鸣鞭以示肃静 , 有司向皇帝诵读奏目 , 东上閤门官再次传呼并引领百官入殿 , “舍人、簿书官并当觉察失仪” 。
官僚入殿朝见皇帝 , 按照规定顺序进行跪拜之礼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朝饮食
需云殿接见臣僚朝拜后 , 皇帝移驾集英殿 , 宴会正式举办之所 。 宴会的服务人员 , 在文武臣僚朝见君主之前 , 率先有序地进殿 , 对君主行起居大礼 。
宴会服务人员到位后 , 舍人“分引群官横行北上” , 逐次入班 , 史书有着颇为详细的记载:
“三公、三少、左辅、右弼、太宰、少宰在殿阶之南稍东 , 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在其南 。 次特进 , 次六曹尚书至光禄大夫 , 次六曹侍郎开封尹至大司成开封府尹以下少空 , 次太常卿至中大夫 , 次七寺卿至中散大夫 , 次七寺少卿至奉直大夫 , 次左右司员外郎至朝奉大夫 , 次六曹诸司员至奉直大夫 , 次左右司员外郎至朝奉大夫 , 次六曹诸司员外郎至朝奉郎、太常丞至承议郎 , 次开封府知县至奉议郎 , 次太史局正至通直郎 , 又在其南 。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代美食图鉴
宴饮礼仪
东上閤门官向君主行大起居礼 , 预宴官员的班首出列 , 伏地跪拜 , 致词称贺 。 致词毕 , 再次伏地跪拜后 , 起身站立 , 回归班列 。 其后 , “群官再拜 , 搢笏舞蹈 , 又再拜 , 赞各就位 , 再拜 。 ”
礼毕后 , 舍人分引群官上殿:正殿之上 , 百官在席前相对站立;朵殿与两廊之上 , 官员立于席后 。 如有辽使 , 舍人负责通传、引导辽朝舍利使入殿 , 行大起居礼 , “赞各就座 , 赞再拜 , 赞就座” , 引入西廊 。
舍人侍事则“引从人分入 , 四拜起居 , 谢座 , 并同舍利使 。 ”教坊使以下官员向皇帝行大起居礼 , “看盏人谢 , 升殿再拜 。 ”内侍进御茶床 , 殿侍酧酒 , 即以酒酹祭 , 行毕 , 赞唱天武门外祗候官 。 东上閤门官恭敬地走至御座之前 , 屈身上奏 , 班首以下官员依次向皇帝敬酒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朝宦官
官员向皇帝敬酒之礼正式开始 。 舍人“分引殿上臣僚横行北向” , 行跪拜大礼 。 班首在内侍的引领下 , 先行向皇帝敬酒 , 以为百官表率 , 群臣则在其后依次敬酒 。
班首作为百官代表向皇帝敬酒 , 整个敬酒的礼仪程序在东上閤门官的接引、殿中监的注酒和舍人的复引下共同完成 。 在班首敬酒后、皇帝饮酒前 , 教坊会奏乐以助兴 。 作为敬酒的回馈 , 君主会分别赏赐百官饮酒 , 百官拜谢后回立于各自席位处 , 需等候皇帝的恩准 , 方能就座入宴 。
春秋大宴行盏制分为九盏 , 以宴会中饮间歇为标志 , 先行五盏、再行四盏 。
每次行酒都会演奏不同的乐舞曲目 。 但凡是君主举酒 , 群臣必须在各自席位之后恭敬地站立 , 舍人宣布就座之后 , 方能入席 , 按照“先宰臣、次百官”的顺序依次饮酒 。
前两次行酒 , 只饮而未食 , 是大宴的预热阶段 。 第三次行酒 , 君主开始赏赐臣僚食物 , 饮与食正式相结合 , 在一定意义上是宴会的真正开始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代酒馆
第四次行酒 , 乐工作为代表上前致语 。 第五次行酒 , 舞队出现并致词 , 宴会进入高潮阶段 。 其后半个小时的适度休息 , 不仅可以有适当的时间让官员醒酒、整理仪容 , 以防失仪;还能给予君臣一定的休息时间 , 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去应对下半场的宴饮 , 以免体力不支、过度疲倦 。
休息过后的四次行酒 , 仍是之前的饮酒程式 , 礼毕后 , 宴会进入扫尾阶段 。 对于宴会中的乐舞表演人员 , 皇帝或酌情赏赐:“教坊已下 , 凡支赐绢二千四百余匹 , 彩百匹 , 钱七百七十余贯 , 锦一端 , 银椀三十五口 , ”皆是按照春秋大宴惯例而赐 。
春秋大宴所呈食物 , 从第三盏开始提供 , 根据行酒盏次逐次提供食物 。 宴会第三盏至第五盏所奉饮食 , 据《文昌杂录》的记述 , 分别是:群官骨头、索粉、白肉糊饼、群仙炙、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羹、糖油饼 , 中饮间歇后所呈食物为:假圆鱼、蜜浮斯奈花、肉鲊、排炊羊、炙金肠、餤子馒头、肚羹、水饭、下饭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宋朝饮食文化
春秋大宴行酒过程中 , 教坊艺人在表演前恭敬地说唱颂辞 , 以褒扬天子统治下的天平盛世 , 即是教坊“致语” 。 教坊颂辞既是在官方宴饮活动中面对君主公开唱诵 , 其文辞要求极高 , 由当朝文采飞扬、名满天下的翰林文豪撰写 。
明人杨慎曾论及此事:“宋时御前内宴 , 翰苑撰致语 , 八节撰帖子 , 虽欧、苏、曾、王、司马、范镇皆为之 。 ”可见教坊致语要求之严 。 以苏轼所作集英殿春宴教坊词为例 , 一窥宋代教坊词的异样风采 。
教坊致语 , 集中夸耀皇帝统治下的和乐盛世 , 以博得君主喜悦、群臣欢悦 , 为宴会的顺利进行、宴乐表演的友好开展渲染和睦祥悦的娱乐气氛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喜欢饮宴的宋徽宗
退席礼仪
第九次行酒完毕 , 内侍撤掉御茶床 , 舍人引领班首以下官员降阶跪拜 , 插笏再拜 , 分班而出 。 若大辽人使退席 , 大辽舍利先退 , 随从紧随其后 , 皆降阶跪拜 , 从西侧退下 。
无论是“升西廊”还是“并西出” , 均是古人遵循宾主相见西为尊的礼节 , 主人迎客于东 , 客人登入以西 。 传统的退席礼仪程序 , 反映出是中国礼乐制度虽历经千年的发展变化 , 文化内涵却是一脉相承的 。 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在宋王朝得到继承与发扬 ,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的表现 。
春秋大宴笏记
宴会结束 , 不代表宴饮礼仪的结束 , 作为宴饮中最为重要的感激圣恩环节还未上演 。 臣僚退宴后 , 内心的激动尚未褪去 , 无不感叹自己荣遇圣主的美好际遇 , 有感于此 , 往往挥毫泼墨写下洋洋洒洒、可长可短的春宴或秋宴笏记 , 以歌颂圣恩 , 期为后世传颂 。
在宋朝“上班”得有多辛苦?看繁琐的宋时春秋大宴礼// //
送到宴会
参考文献:
郑居中 《政和五礼新仪》
庞元英 《文昌杂录》
脱脱 《宋史》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宋朝的文化繁荣竟然把好汉们逼上梁山?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汉朝气数尽时散放出微弱光辉
- 困难总能解决。但是自欺欺人,隐瞒实情,那就完蛋了| 写在历史边上
-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管,却屡屡立功屡屡提前晋升,原因何在?听终南隐士怎么说
- 一支五万大军突然消失,2500多年后,在一处洞穴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