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导读:东汉末年 , 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 。 汉灵帝为尽快肃清各地叛乱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采纳了宗室成员刘焉的建议 , 恢复了自光武帝时期就已废除的“州牧” , 并加以改革 , 使之实权化 。

汉灵帝的本意 , 是利用自己信任的宗室成员和亲信重臣去当州牧 , 对处在混乱状态的州郡加以强力控制 , 即“以重臣镇有乱诸州” , 以达到快速平乱的目的 。 可是 , 没想到 , 此举最后却演变成为了日后的军阀割据 , 也成了东汉彻底覆灭的开始 。

汉灵帝恢复秩序的努力 , 为何最后导致东汉覆灭呢?我们还要从“州牧制”的产生说起 。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东汉郡国图一、“州牧制”的汉末突变1、州牧的由来

“州牧”一职由来已久 。 相传 , 在舜帝时 , 天下分为十二州 , 同时设有各州州牧 。 “牧”这个字用的非常形象 , 在那个原始的部落社会中 , 管理各州事务 , 被比喻成是在放牧 。

夏朝开始时 , 天下分为九州 , 相应的也有九州之州牧 。 不过 , 值得一提的是 , 当时的州牧 , 并非地方大员 , 而是负责监察地方的中央官 。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夏朝九州

汉武帝时 , 设立了“部刺史”一职 , 其中“部”乃是“州”的意思 , “刺”为检举不法 , 而“史”通“使” , 为皇帝特使之意 。

当时的“部刺史 , 并不负责处理地方事务 , 而是负责监督监察郡守的工作 , 这就有些类似于三国中的“督邮” , 只不过其监察的对象级别更高 。

汉成帝绥和元年 , 按照古制 , 部刺史正式更名为州牧 , 但两年后又被改回为部刺史 。 直到汉平帝即位时 , 王莽摄政 , 非常喜爱“复古”的他 , 又将部刺史改为了州牧 。

刘秀建立东汉后 , 再一次废除了州牧 , 改设刺史 。 不过 , 除了最早的监察职能 , 东汉的刺史还多了许多地方行政职能 。 2、州牧的变调

东汉末年 , 黄巾之乱爆发 , 各地烽烟四起 , “十余年间 , 众徒数十万 , 连接郡国 , 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 , 莫不毕应 。 ”(《后汉书·皇甫嵩传》)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黄巾起义的游戏形象

黄巾起义如星火燎原之势 , 而东汉王朝因国力衰微 , 应对起来已经是捉襟见肘 , 怎么破?

这时 , 东汉宗室成员刘焉 , 出于自己的私利 , 向汉灵帝提出了建议:

“焉以为刺史威轻 , 既不能禁 , 且用非其人 , 辄增暴乱 , 乃建议改置牧伯 , 镇安方夏 , 清选重臣 , 以居其任……州任之重 , 自此而始 。 ”(《后汉书?刘焉传》)

为了尽快平息各地的反叛 , 汉灵帝听取了刘焉的损招 , 改刺史为州牧 , 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 同时赋予了他们军政大权 , 而刺史也由纯粹的监察官员变成了地方军政长官 。

地方权力的扩张 , 实际上增加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 日后割据的军阀中 , 许多就是因为汉灵帝改“州牧制”而崛起的 。 可以说汉灵帝这一昏招 , 打开了军阀割据的“潘多拉魔盒” 。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刘焉在游戏中的形象

特别是董卓入京之后 , 他擅行废立之事 , 致使东汉皇帝的威严扫地 。 许多地方势力趁机打着“反董”的旗号 , 行武装割据之实 。 也正是这个时候 , 州牧和刺史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

公元190年 , 公孙度在辽东自称辽东侯、平州牧 , 从此开始了几代人割据辽东的历史;

公元191年 , 袁绍侵夺了韩馥的冀州 , 自称冀州牧 , 并任命自己的儿子和外甥为各地刺史 。 后来袁绍被曹操所灭 , 曹操自领冀州牧 , 也在自己的地盘上任命刺史 。

公元193年 , 袁术杀扬州刺史陈温 , 侵夺其刺史之位 , 并自称徐州伯(实际上等于徐州牧);

同一年 , 公孙瓒杀掉了自己的上司幽州牧刘虞 , 占据幽州 , 同时还任命其部下分别担任冀州、青州、兖州三地刺史 。

其他如徐州牧陶谦、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等等 , 虽然是朝廷任命的州牧 , 此后也都拥兵自重 , 成为一方霸主 。

州牧在此时 , 已经由原来的地方行政长官 , 变成了割据者的代名词 。 而他们所任命的刺史 , 则由原来的监察官 , 变成了州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 。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汉末群雄割据二、“州牧制”对汉末政局的危害

东汉末年的史学家荀悦曾经在《汉纪》中说:“今之州牧 , 号为万里 , 总郡国 , 威尊势重 , 与古之牧伯同号异势 。 当周之末 , 天下战国十有余 , 而周室寥矣 。 今牧伯之制 , 是近于战国之迹 , 而无治民之实 。 ”

荀悦将汉末的州牧们 , 比作是东周时期各自为战的诸侯 , 跟春秋战国时一样 , 州牧并立也使得东汉的统治最终分崩离析 。

那么 , “州牧制”对汉末政局的危害 ,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基层政权解体

汉灵帝改革“州牧制” , 使得州牧和刺史一跃成为封疆大吏 。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汉代各州

一开始 , 州牧只有皇帝信任的朝廷重臣或宗室成员担任 。 但后来由于皇权的旁落 , 朝廷已经无力控制地方 , 州牧的任用大多不再通过皇帝 , 而是由原来的州牧父死子继(如刘焉、刘璋父子;刘表、刘琮父子) , 或是凭借武力直接从他人手中夺取 , 然后自封为州牧 。

这时 , 州牧的设置就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 如曹丕在《典论》中说的:“大者连郡国 , 中者婴城邑 , 小者聚阡陌 , 以还相吞并 。 ”

东汉的地方政权组织 , 已经土崩瓦解 , 各自为政 。 2、州牧拥兵自重

汉灵帝为快速平息黄巾之乱 , 赋予了州牧以统兵之权 。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 , 既然东汉朝廷的官军已经无法保障其生存 , 那就只能投靠到州牧的军队中了 。

以曹操为例 , 早年他拒绝了董卓伸出的橄榄枝 , 回到家乡招兵买马 , 加入讨董联盟 。 然而 , 因为兵少 , 曹操未能有所作为 。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曹操

公元192年 , 青州百万黄巾军入侵兖州 , 兖州地方官吏和豪强推举曹操自领兖州牧 。 藉由他们的支持 , 曹操大破黄巾军 , 遴选其精锐 , 组成大名鼎鼎的“青州兵” , 这是他成功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

从这时起 , 曹操才算得上是拥兵自重 , 真正成为汉末军阀大佬之一 。 当时 , 汉献帝下诏使金尚为兖州刺史 , 曹操却在金尚要赴任之际 , 率军攻击 , 金尚吓得只好投奔袁术 。 皇帝任命的朝廷命官 , 因州牧的阻挠 , 竟然无法上任 。 因为手中有兵 , 皇帝的命令 , 他们当然就可以选择性执行了 。 3、地方割据形成

黄巾之乱以后 , 割据一方的州牧 , 通过与当地的豪强地主联合 , 乘机扩张势力 , 使得朝廷无力对其进行镇压 。

还是以曹操为例 。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 , 其祖上是谁至今众说纷纭 。 因此 , 他不像袁绍那样“四世三公” , 其家族在东汉朝廷的影响力也比较低 。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曹操

不过 , 曹家却是名副其实的地方豪强 。 曹腾、曹嵩父子给曹家积攒了大量的钱财 , 所以曹操起兵时才能“散家财 , 合义兵” , 而他的同族兄弟曹仁也是“阴结少年 , 得千馀人 , 周旋淮、泗之间” , 曹洪更是家境殷实、富甲一方 , 他“将家兵千馀人”前往投靠曹操 。

曹操在兖州期间 , 大力招贤纳士 , 不光自己的沛国曹氏 , 其他一些地方豪族 , 如沛国夏侯氏一族、颍川荀氏也纷纷加入 , 使得曹操的势力迅速增强 。

东汉末年的军阀们 , 大多数是以州牧、刺史、郡守的身份 , 卷入到逐鹿中原的混战中的 。 由于汉灵帝让“州牧”实权化 , 导致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 使得皇帝空有天子之名 , 而无帝王之实 , 就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一般 , 根本无力对各路军阀进行控制 。 东汉王朝最终像周朝那样走向覆灭 , 也就再所难免了 。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东汉末年的“州牧制”:皇帝控制地方的努力 , 为何成覆灭的开始?// //

王朝末日

结语:汉灵帝的“州牧制”改革 , 虽然初衷旨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然而 , 改革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 加速了以州为单位的地方割据势力形成 , 使东汉走向了分裂 。 当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在互相攻伐之中完成重组之时(曹操统一北方) , 东汉王朝灭亡的那一刻也就到来了 。

参考资料:《典论》、《汉纪》、《三国志》、《后汉书》、《两汉至隋唐州牧的演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