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湖剧 ,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传统戏剧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
主要流行于浙江湖州、嘉兴地区及杭州的余杭、临安 , 江苏的吴江、宜兴 , 安徽的广德等地 , 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 。 因旧属湖州府 , 故1951年定名为湖剧 。 湖剧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 不仅语言亲切柔和(采用本地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 , 曲调清新流畅 , 而且表演文雅细腻 , 宜演悲欢离合的家庭爱情戏 。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
起源与发展
湖剧先后经过三个发展时期 , 即清道光、咸丰年间至1924年 , 称为“小戏时期” , 多为“二小戏”与“三小戏” , 如《拔兰花》等 , 唱腔称为[小戏调] , 夹唱民歌小调;1924年至1949年为“本滩时期” , 除小戏外 , 已出现“四亭柱”清装大戏及移植的统传戏如《双珠凤》 、《珍珠塔》等 , 号称“九十六本大戏” , 唱腔也由[小戏调]发展为[本滩调]和[烧香调]等 。 新中国成立后 , 进入“剧本戏”阶段 , 1956年 , 《麒麟带》改编的成功是其标志 , 创作、改编、移植 , 成为主体 。
湖剧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浙北民歌 , 是湖州民歌的宝库;男旦“阴阳嗓”的唱法在我国戏曲剧种较为罕见;舞台“十八个半音韵”与吴语方言(湖州话)韵相合 , 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研究价值 。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
文化特征
湖剧的唱腔有“小戏调”、“本滩调”、“烧香调”等 , 并形成特有的“十八个半音韵” 。 艺人按各自所在地域方言、唱腔差异而称“湖州帮”、“双林帮”、“南浔帮”、“震泽帮”等 。 湖剧表演特色为“阴阳嗓” , 即男旦使用真假声交替演唱的唱法进行表演 。 演唱过程中“十八个半音韵”与吴语方言音韵相合 , 并采用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 。 湖剧语音亲切柔和 , 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
湖剧的表演以文戏为主 , 具有质朴柔和、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 。 早期湖州滩簧脚色仅为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戏 。 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演时装大戏 , 向越剧、话剧学习 , 脚色增加到八小生、八小旦 , 并形成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 以抒情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见长的演出风格 。
湖剧的音乐极富湖州地方特色 , 常用曲调有本滩调、烧香调、大陆板和小戏调 。 大戏多用本滩调和烧香调 , 故又称本滩大戏 。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
代表剧目
湖剧的传统剧目有小戏《拔兰花》 《马浪荡》 《借披风》等七十二出 , 大戏有《借黄糠》 《庵堂相会》 《活捉姚麒麟》等九十六本 。 另有现代戏《太湖红浪》等 。 其中较常演的有《陆雅臣》 《借黄糠》 《庵堂相会》 《卖妹成亲》以及看家戏《姚麒麟》 。 这类剧目大多以反映家庭爱情婚姻为主 。 (图片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一边与日军勾结,一边高喊抗日,桂系李宗仁,唱的哪一出?
- 明明是一出血雨腥风的朝堂剧,愣是被这一波逗比给整成了喜剧
- 诸葛亮一出祁山,为何不听魏延奇谋?历史证明兵出子午谷很扯淡
- 八十年代初本溪老照片:时代印记的老火车站 溪湖剧场里看二人转
- 民国时曾出土一石碑,上刻一副千古绝对,此对一出,立刻震动天下
-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智慧:东汉末年一出波澜壮阔的谋略话剧
- 孙权用土把大臣门堵上,大臣用土把门从里堵上,这君臣唱的哪一出
- 水浒中最不起眼的一场战役,竟是宋江导演的一石三鸟的一出好戏
- 北宋无能,致使越南独立建国!并上演一出“黄袍加身”
- 为什么很多人都讨厌范雎?他一出手,战国四大名将就倒下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