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01

“幕府”一词 , 一开始指的是领兵在外作战的高级将领的营帐 , 借此延伸出了高官门下公署的意思 , 后世用来代指高官 , 或者指这些高官门下所聘请的辅佐人员的整体 。

“幕府”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 秦汉沿用 , 并扩大了这个词语的适用范围 , 不仅高级将领的营帐可以被称为幕府 , 三公九卿乃至州郡长官的属吏都可以被作为幕府之职 。

到了明清之际 , 幕府又可以指文武高官出征时搭建的营帐或者巡抚地方时的衙署 。 “幕府”之中的长官 , 被称为“幕主” , 而辅佐“幕主”的人 , 则有“幕官”和“幕宾”两类人 。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

02

“幕官”简而言之就是将官们公署之中的属吏 , 本身就归属于朝廷正式的官僚系统 , 这是在宋代以后形成的制度 , 明代基本保留下来了这部分幕职制度 。 而辅佐“幕主”的另一类人“幕宾”就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主要对象 。

“幕宾”这一词语最早见于晋朝 , 当时谢安和王坦之一起到桓温那里谈论政事 , 桓温让自己的智囊郗超帐中躺着听他们的论事 , 事后好给自己提建议 。 结果论事之时清风拂过 , 帷帐被吹开 , 谢安看见郗超就笑着说了一句:“郗超真可以说是‘入幕之宾’啊 。 ”

“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 , 温令超帐中卧听之 。 风动帐开 , 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 ”

于是“幕宾”一词就此传播开来 , 幕宾和幕官的不同之处在于 , 幕官虽然也听命于幕主 , 但幕官是由朝廷分给的属吏 , 名列官籍 , 身份为官;幕宾则是由幕主私人聘请的辅佐人员 , 身份为客 , 不食朝廷俸禄 , 一切待遇均由幕主给支 , 两者合称就是我们常说的“幕僚” 。

03

关于明朝“幕宾”的起源 , 根据王阳明与友人在弘治四年的书信可知 , 最迟在弘治初年 , 便有了高官“自己用人”的情况出现 。

“凡荐贤于朝 , 与自己用人又自不同 , 自己用人 , 权度在我 , 故虽小人而有才者 , 亦可以器使 。 ”

但是这一“自己用人”的说法并不能说明“幕宾”已经出现 , 只是因为嘉靖年间胡宗宪开幕府 , 延请徐渭、沈明臣等人为例 , 而逆向推测出弘治年间应该已经出现了“幕宾”之职 。

明初著名清官况钟《明况太守龙冈公治苏政绩全集》卷三《太守列传》记载 , “内署不延幕客 , 一切奏疏、榜谕、谳案 , 皆公所亲裁 。 ”似乎从这条记载可以说明“幕宾”早在宣德年间就已出现 , 然而问题在于“况钟文集”是后人所编订的 , 其中的内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

虽然况钟文集不能作为依据 , 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史料中看出“幕府”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存在 。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

04

首先在元末之时 , 元朝各地高官就逐渐有了脱离中央控制 , 割据各地自为军阀的趋向 , 因此这些名义上是元朝属下的骄兵悍将们就模仿唐朝藩镇之制 , 发展出了一套幕府体系 , 元末幕府的征辟“略仿唐藩 , 承制故事 , 而国史考之不详也 。 ”

而元末起义的各地群雄 , 如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人都有样学样自署幕府 。 在朱元璋逐渐平定各路群雄之后 , 由于蒙元的残余势力还在大漠对边境造成巨大的威胁 , 因此一些主将开设的幕府就被保留了下来 , 比如李文忠幕府帐下就有很多文人作为幕宾为他出谋划策 , 直到后来李文忠因为谏阻朱元璋讨伐日本 , 导致门下宾客被朱元璋尽数杀害 。

05

到了正统年间 , 朝廷大臣出征之时就可以自主征辟文士 , 正式出现了幕宾一职 。 如文人周鼎因为生病弃官归家 , 而金忠讨伐福建盗贼的时候就将其征辟至幕府 , 让周鼎为自己出谋划策 。

“(周鼎)博极经史 , 为弟子师 , 例当以掾曹得官 , 谢病归 。 正统中 , 大征闽寇 , 沐阳伯金忠参赞机务 , 辟置幕下 , 议进取方略 , 多见用 。 ”

明初之时朝廷为各级地方行政公署都设有幕属官 , 这一类幕职并非由长官自己征辟 , 而是朝廷负责铨选 , 使得幕属官一方面配合长官工作的同时起到了监督长官的作用 。

“参与长官行事 , 使之有所忌惮 , 不敢逋荡 。 ”

自明中期以后 , 虽然公署有幕职 , 但是有司并不器重他们 , 反而自己聘请幕宾治事 , 或者将具体事务托付给胥吏 , 后来新任的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 , 朝廷并不配给属吏 , 因此这些督抚也有自己聘请宾客辅佐 , 至此 , 幕宾一职应运而生 。

06

明代的幕宾不仅服务于地方督抚 , 同时在明朝的各级衙门中都有存在 , 上至内阁大臣 , 大太监 , 下到六科给事中 , 各类衙门 , 各色官员聘请幕宾蔚然成风 。 内阁大学士有幕宾属于是明代特例 , 史载申时行曾经延请陆伯生为宾客 , 刑科给事中钱梦皋为时任内阁首辅沈一贯的“入幕之宾” 。

而嘉靖年间的著名奸臣严嵩门下也多蓄宾客 , 他的死对头夏言也是如此 , 可见当时内阁大臣聘请宾客是一种普遍情况 。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

07

在这种聘请幕宾风气的影响下 , 明代太监们也不能免俗 , 不少地位极高的大太监也会延请幕宾 , 比如著名的大太监刘瑾就曾聘请落榜生员张文冕为自己的幕宾 , 汪文言在担任徽州库吏时也因为避罪入太监王安门下 。 这一风气甚至从官场蔓延到了民间 , 有些没有官职的举人也会延请宾客 , 但不过只是用作账房而已 。

明代幕宾的身份也多种多样 , 从在职或退休官员 , 到举人、生员 , 乃至于山中隐士、方士、术士、布衣、巡捕 , 都可以做幕宾 ,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入幕“毋须任何之资格 。 ”

比如川黔总督蔡敬夫曾经延请退休官员王思任作为宾客 , 兵部尚书王骥聘请在职官员王训 , 便是官员入幕 。 宁前兵备道陈祖苞聘请举人周敏成参赞辽东军务 , 浙江总督胡宗宪聘请生员徐渭、何心隐等人入幕 , 便是举人、生员入幕 。 至于山人、术士、布衣等身份 , 就不一一列举了 。

08

明代的幕府宾客和春秋时期的蓄养的“士”不太一样 , 春秋时期“士为知己者死” , 两人不仅是幕主与宾客的关系 , 同时也有一种主仆之情在其中 , 人身依附十分紧密 , 但是明代宾客就不一样了 , 幕主与幕宾奉行的是“合则留 , 不合则去 。 ”

也就是说双方并没有牢固的人身依附关系 , 而是一种互相需要的合作关系 。 幕宾不仅是“宾” , 同时也是“师” , 幕宾尊幕主为“主公” , 幕主则尊幕宾为“师傅” , 双方彼此尊重 , 地位上并不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 , 充分体现出了了主宾关系的极其不稳定 。

其次虽然幕主与幕宾关系不稳定 , 但双方又彼此依存 , 不能分离 , 幕主需要幕宾辅佐他军政民生上的繁杂琐事 , 而幕宾则需要幕主提供的佣金养家糊口 , 幕宾每年收入多者可达二三百两 , 少者不过三十两 。

幕宾需要处理的事务也并非如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高深 , 不是如《三国演义》中荀彧、郭嘉等谋士那种谈笑之间谋划天下大事的豪迈宏大 , 恰恰相反 , 幕宾所需要处理的事务都是一些琐事和政务 。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春秋养士风气的“延续”:略论明代的幕僚制度// //

09

幕宾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是负责幕主奏章公文的处理 , 不少幕宾经常给幕主当枪手 , 比如胡宗宪名下著名的军事著作《筹海图编》 , 实际上的作者是胡宗宪手下的幕宾郑若曾 , 还有如徐渭在胡宗宪手下负责奏章公文五年 , “记文可百篇” 。

二是以备顾问 , 当参谋 , 这一点就很符合大家印象中的“谋士”形象了 , 当然了 , 参谋之事也是幕主负责事务以及朝廷政务 , 俞大猷在带兵打仗之时就曾聘请王阳明弟子颜钧为“军师”出谋划策 。

三是处理民政 , 我们上文说道明中期以后各级官署都有开幕府聘请幕宾的风尚 , 这其中聘请宾客最多的就是各地知县 , 由于明代中晚期官僚阶层的腐化 , 官员行政能力亦是逐渐下降 , 不理民事 , 为了摆脱这些日常政务的打扰 , 基本上每个知县都会聘请幕宾为自己处理民政 。

四是帮闲 , 所谓帮闲就是当幕主赴缙绅宴请的时候 , 在一旁献艺 ,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等 , 给自己幕主脸上增光添彩 , 以上四项便是幕宾所负责的主要事务 。

10

幕宾实际上是书生不安现状 , 想要借此出名博位的产物 , 而官僚体系整体的腐化堕落 , 又给了这些书生文人们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 而明代的幕宾尚处于一个初创阶段 , 还没有形成清朝那种完整的幕学体系 , 故此幕宾职能多种多样 , 甚至有以绘画游幕而被聘请的书生 , 可见当时幕宾之职低微 。

而明代官员不惜放下身段成为达官显贵的入幕之宾 , 则在明代晚期朝廷的政治权力更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